坚持坚守 开拓精进

2014-08-27 23:30赵俊华
军工文化 2014年6期
关键词:核电企业

赵俊华

把人才“留”住 争创世界一流

记者:中国核建15年的发展史上,您当了13年的“领头羊”,今天虽然调任国资委监事会主席,您一定很眷恋这个大本营,13年的奋斗历程非常不容易,我们知道中国核建刚成立的时候亏损特别严重,历史遗留问题特别多,队伍又不稳定,应该说这十多年通过班子持续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我们很想知道,在13年中,您最难忘的是哪些事?

穆占英:如果说更有意义的难忘之事,就是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我们为国家打造了一支核电铁军,经过了十几年的顽强进取,发展为核电建造世界一流,并且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就像我把李清堂(现任中国核建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留”住不放,不让他离开集团公司所属陕西困难企业,更不让他回深圳跳槽到其家人已为之联系好的政府单位工作。爱人都要离婚了,我派冯先银到深圳去跟他爱人做工作,试探是不是要真离,真离咱就放,若还有缓和余地就继续“留”他在困难企业,最后又留了两年,这是很难忘的。

这事像个笑话,却在中国核建初创艰难时期发生了许多。核工业是很特殊的军工行业,1999年7月成立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是国家对核工业的重视,是为国家整个核工业的发展,也是保证核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一切要从基础开始,这支队伍要完成国家一些重点任务,包括军工工程等,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要加速建立专业化的队伍,水平要不断提高。

我们和所有企业刚成立时一样都面临困难,只是中国核建的困难更大一些。那时候核电站没有几个,但是肩负国家赋予的使命,我们必须要坚守住,再困难都要坚持“以核为本”这个核心不放。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最拿手的是核工程的建造、核电站的建造,抓住这个“杀手锏”不动摇,在最困难的情况下采取了多种措施,同时把从事核工业、核能方面的人才千方百计地留住。那些年,尽管困难很多、很大,我们仍拿出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来加强核工程管理的研究、核电人才的培养,让大家有奔头、有干劲,通过办硕士班、技能培训班等各种方式方法把人的心智打开,从而保证了这支队伍旺盛士气。

机遇是给有准备人创造的。到了中国核电大发展的时机,我们的将士们迅速投入主战场,挥戈征战,大显神威。想当年我们在大亚湾同时建设两个反应堆很困难,现在我们已同时承建28台核电机组,并且具备40台核电机组同时承建的能力。实践证明,我们的队伍很硬朗,已经为国家大力发展核电站做好了准备。

经过多年历练,我们拥有了一支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主要管理人员由拥有大型核电工程施工及其他与工程建设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组成,平均业内从业经验超过20年。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技能和营运经验,拥有行业领先的管理理念和市场经营能力,能够充分把握市场机遇,适时制定有利的经营战略,超前评估并管理风险,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和生产措施,以增加公司整体利润,创造更高的价值。二是拥有一支规模庞大、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能力高超、创新能力一流的高素质的工程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和数量众多的专业技能工人队伍。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培训的软硬件设施。2011年10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中国核建建立了全球唯一一家核电建设国际培训机构——ICTC,用于培养核电建设高级管理人才。ICTC 的建立为完善公司的人才结构,提升公司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提供了有利支撑,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全力为每一个业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通过优质优价和良好服务来满足业主需求,在军工工程、核电工程、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领域打造了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中国核建”已经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工程建设品牌。

中国核建辉煌15年,大部分目标都实现了,如企业脱困升级、科学化管理、打造世界一流的核电建造企业等等。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中国核建每一个员工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

改革求进 飞跃中知不足

记者:如果让您把过去的十五年分几个阶段,您会怎样划分?中国核建有今天的发展局面,与当初的一系列改革息息相关,也请您谈谈当时的想法?

穆占英:初期主要是脱困。国家核电规划发展出台后,我们迎来了快速发展的第二阶段。现在是转型升级期。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我们只是把握大的方向,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困难采取不同的措施。做企业没有重样的,别的企业管理经验再好可以学,但是绝对不能复制,比如当初的财务集中管理,所有子公司都欠帐,每月工资发不出来,我要把成员单位钱全收上来,集中管控,下面倒清闲了,什么钱都来要,包括离退休发不出工资也找上来。对此作了大胆改革,我不收,你也不用交。当然随着企业做大做强,现在集中管理不但科学而且必行,但当时集中管理就是死路一条。企业管理是复杂的学问,同类企业并不完全一样,在企业决策当中亦如此,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步子可能会走偏。

中国核建最令人欣慰的就是凝聚力特别强,能打硬仗。在改革中求发展,就是认准了“以核为本”这条路,任何情况决不动摇,不受别的诱惑,我们坚持把本行业和主业做成最好的,大胆走出去,把高科技的东西融进来,大搞企校联盟,与清华大学核研院合作搞高温堆,在十多年的攻关中战胜了一切困难,并助力这个项目成为国家重大专项之一,还有很多项目的成功直接推动了中国核建的发展。这种成功需要企业领导者在把握政策的同时,不断地激发灵感,就像音乐创作,抓住机遇,有些机遇是凭感觉的,当然这些感觉是来自对企业的认识;其次,干核电建设多年,质量安全必须第一,保证安全,未来的发展才广阔;另外,清华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科研能力雄厚,与其合作就是站在了中国科技的最前沿,就像一个孵化器,创新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抓住以高温气冷堆为代表的先进科技项目与其合作,既把握住了第四代核电技术产业化的先机,也为中国核建清洁能源产业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通道。清华百年校庆的时候,胡锦涛同志去致贺词,特别提到的就是高温堆重大科技专项的成功。

吃苦积福 锻造坚毅品质

记者:您从小是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父辈对您一直坚持核事业方面有什么影响?以您的人生经历,谈谈对当代年轻人有什么好的建议?

穆占英:我们这一代是核工业第二代人,从小听到原子弹爆炸的时候感觉很神圣。我五、六岁就随父跟从部队转移到艰苦的地方。当时我上小学,整个21厂小学就一个班,20个学生两个年级,食堂就是课堂。小时候很苦,从厂区走到学校,上学要走40分钟,草原上的狼到处跑,我们没人接没人管,一手棍子一手手电。家里三兄妹我是老大,父母亲白天上班,晚上加班,所以小学四年级我就开始做饭了,还要带小妹妹。父亲刚离休就去世了,母亲老病号,我是家里顶梁柱,不能出任何问题。所以到现在我的做饭水平很高。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工作的中坚力量,虽然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总觉得吃苦就是锻炼,就是积福,平时工作干通宵、礼拜天加班是常事。

今天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教育员工能够正确的对待自己,确实比过去难多了,如今的年轻人基本都是独生子,个性很强,有些年轻人很容易走极端。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要重审我们整个教育体系。一个人要正常的在社会生活,不是简单的学习好就行了。在家和在校就要全面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尤其是沟通和适应这两个能力十分重要。但是,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对年轻人的教育和培养一定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人才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尤其像中国核建这样从某种程度代表着国家实力和形象的大型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就更是使命如天,甚至能否把年轻人培养成才从某种程度透视着一个领导者的品质。尊重个性,放大优点十分重要。我在基层当领导时单位有几个小青年工作不认真,还留着长发,师傅们都不愿意带他们,我当时也挺挠头,可是有件事的发生改变了我的看法,那是一年冬天,夜里1点多,工地发生了火灾,几亿元的设备刚安装完在那放着,我心急如焚,当我们赶到那一看,大火灭了,平时被大家看着不顺眼的那几个人站在工地上,穿着短衣短裤,手里提着盆子和水桶浑身脏糊糊,有的还划出了伤口,我看着他们就掉眼泪了,在开全体大会时我当着几百职工表扬他们并给他们道歉,更希望他们把这种精神用到每天的工作中去一样会作出成绩,没想到后来他们几个人自己成立了班组,真的越干越好了。人都有体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人才没有发挥出作用只能说你没发现他的长处,没有给他一个合适的岗位。一个团队的能力强不强,作风硬不硬朗关健在领导人,《亮剑》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个真理。

记者:我在中国核建看到你们核建人,尤其你们这一代人身上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坚持坚守的精神,很值得当代人学习;二是信仰,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你们有很多次机会跳槽,变成另外一类人,但正是因为你们的坚守精神和你们的信仰,使中国核建坚强有力地发展到今天,请您谈谈这些方面的体会?再是,您怎么理解企业家精神的,您觉得企业家应该具备哪些精神?

穆占英:我30来岁就当分公司的经理,当时是核工业部最年轻的干部,虽然吃了些苦,但这是干事业。整个军工行业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比如说航天,神舟上天了,从事航天绕月工作的员工就很自豪,这是为国家的国防建设作贡献,这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要说收入高,拿多少钱也不高,总是有比你高的。去年我领一些同志到航天三院参观,知道了他们全院的平均收入并不高,大家都感到很惊讶。这其实就是军工精神,在最初的三线建设中,像我父亲那代军工人,完全是信仰。就是在今天,没有这种坚持坚守精神和信仰也是绝对不行的。我们毕竟在这个行业干了这么多年,舍不得,也是军工情怀。

真正的企业家必然要坚持,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今天,客观地看很多企业的领导者还称不上真正意义的企业家,因为很多事情我们不是自己作主的。企业家是真正在市场里脱颖而出的,张瑞敏可以称得上真正的企业家。称我们是企业管理者或者是企业经营者比较妥当。我认为企业经营者,首先是头脑始终要保持清醒,始终对市场环境和企业环境要有清楚的认识。毛主席称此为“确定战略”。企业一定要有战略,有了发展战略,可能一年一小步,五年就是一大步,十年可能产生质的飞跃。二是要团结用好一批人,把最合适的人用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这非常重要。我有一位搞科研很有能力的朋友人品很好,在科研上很有敏锐力,但不善交流,又不善于换位思考。当上行政一把手后,单位团结不到一起,不但公司没有发展起来,科研也没出成果。经营管理与科研同样都是大学问,对人对事你不但要看准看透,还要善于演讲,善于与大家直接沟通。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就是真理。战略和人很重要,决定企业长远发展的一定是战略,但能够实现战略,还是靠人,必须要有好一支优秀的团队。

我个人理解企业家精神的四个关键是:一是敏锐的洞察力,这是眼光。一是清醒的头脑,这是战略。一是坚持坚守,这是精诚。一是团队合作,这是力量。

前景光明 气势两旺

记者:您如今在国资委担任重要领导工作,站在全局高度,最后想请您谈一下中国核建未来的发展前景?

穆占英:发展前景十分光明。有几个特点:一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截至2014年3月末,我国已建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约为4870 万千瓦。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至2015年底,我国已建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为 5800 万千瓦;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800万千瓦,若以每台机组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推算,2020年前我国平均每年将有6台机组开工建设。据此规划,我国将迎来核电开工建设的高潮,高峰时段预计将同时在建约40台机组;二是多厂址、多机组同时建设,单一厂址规模增大。随着我国核电自主化水平越来越高,核电设备制造和建造水平逐步提高、各类配套工业体系逐渐完善,我国单一厂址规划建设规模有较大提升,目前新设厂址基本按照6台机组的规模进行规划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将出现多厂址、多机组同时开展建设的态势;三是技术路线逐步统一,核电建设更趋标准化。我国核电建设基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完全自主研发、自主建设方式;一种是通过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核电技术,逐步吸收和创新,逐步完成国产化目标,通过“两条腿走路”,我国核电工程技术力量已成世界强势;四是人员技能水平巳为世界一流。通过30多年的核电站建造实践,以及与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的长期合作,中国核建全面掌握了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建造技术,拥有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的自主化建造能力,具备AP1000、EPR 等新一代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建造能力,中国核电工程建设能力和技术水平已完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公司在核电工程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核岛建造经验,已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核电建造企业。目前,中国核建承担着28台核电机组建设任务,约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的40%以上,成为全球核电建设的重要力量。

中国核建发展到今天,纵向比是巨大的飞跃,但处在市场的位置,在发展的大环境中,横向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对标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需要大家作出不懈努力。从大局观,中国必须发展核电清洁能源。未来几十年,机会很多,困难也会非常大,还需要大家卧薪尝胆,继续解决发展的短板问题。我们从中国核建新的领导集体身上看到了勃勃生机和创新的力量,完全可以相信,前程万里,踏平坎坷成大道,中国核建正开拓精进,气势两旺 ,如日中天!

猜你喜欢
核电企业
田湾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加强核电标准化工作
中国核电生长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浙能电力:中国核电IPO最大受益者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