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方庙会的主要功能研究

2014-08-27 00:39沈彦彤徐峰
关键词:庙会徐州功能

沈彦彤+徐峰

摘要:庙会是人类偶像崇拜的一种结果,最初只是人们敬神祈福,寄予美好生活愿望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庙会的功能也逐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认为徐州云龙山庙会的功能可以归纳为宗教祈福、文化传承与娱乐、商业贸易三种,发现庙会在这些功能的发挥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并相应地提出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增加地方特产、非遗项目等手段,促进云龙山庙会功能更好地发挥。

关键词:徐州 庙会 功能

庙会,本是远古时期人类偶像崇拜的一种结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功能也由最初的单一的敬祀神灵,逐渐渗入情感交流、商贸往来等不同作用。而今的庙会作为一种活着的、动态的地方民俗,俨然成为地方民众盛大的狂欢节。所以,庙会现多指依托宗教祭祀庆典节日等时间,在佛寺道观及其附近,集游艺、商贸、宗教于一体、群众广泛参加、延续多天的大型综合性民间活动[1]。

1 徐州云龙山庙会概况

徐州,位于江苏省北部,古称彭城,因地处南北方交界,五省通衢,历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云龙山,是徐州市内重要的风景山林,海拔142米,南北长3公里,因山形似龙,且山顶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云龙山庙会始于清康熙年间。当时,知州姜焯在整修山庙时,发现巨石并命人凿观音像,吸引众人烧香祈福。因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诞辰,前来祭拜者更甚,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庙会。后随着庙会名声的传播,规模的不断扩大,庙会又逐渐发展成为苏鲁豫皖四省的民间物资交流大会,其功能也由原来的重宗教祈福向重贸易交流转变。

2 云龙山庙会的主要功能体现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云龙山庙会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云龙山庙会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2.1 宗教祈福 追根溯源,可以说庙会是一种宗教信仰现象。庙会的核心就在于民间信仰,对神灵的供奉。在古代社会,由于人们知识水平低下,认为天地间存在神灵鬼怪,并且具有人类不可企及、无法超越的神秘力量,为了获得神灵的保护与庇佑,需对其虔诚地祭祀、供奉,才能实现自身的某种祈求与愿望。云龙山庙会在形成之初就主要承载着这样的功能。

2.2 文化传承与娱乐 庙会本身就是文化的集结地,既有宗教文化,又有世俗文化,构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元”,形成文化向四周辐射的中心[2]。这里庙会展现出的功能主要是对文化的传播功能。云龙山庙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佛教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对于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与能力的不断提高,庙会每年一届定期举行着,但其中祭祀神灵的成分却越来越少,作为放松精神、自我愉悦的内涵逐渐增加。云龙山庙会也是当地民众自我放松娱乐的一种形式,成为地方人民的一种精神文化享受。

2.3 商业贸易 云龙山庙会期间,是苏北人们准备春耕的时候,所以早年间,庙会上常有各地手艺人前来推销农具、生活用具、儿童玩具等。今时今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庙会无论是在组织规模,还是参展货品、参会人数等方面都得到大大增加。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2014年3月18-20日为期三天的云龙山庙会摊位数达500多个,商品涉及四大类十余小类上千种(调查数据见表1)。据官方统计,庙会三天内参会人数达数十万人次,已成为苏北地区乃至淮海经济区影响最大的民间活动之一。

表1

3 云龙山庙会功能发挥的主要问题

3.1 宗教祈福与文化传承功能弱化 庙会在诞生之初与敬神祈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后才出现娱神、娱人、商贸等功能活动,所以,敬神是源头,其他活动都是它的延伸。因此,这就决定了庙会文化的原真一定是与“神”有关的,而不会是后起的娱人与商贸[3]。反观云龙山庙会,宗教祈福的功能逐渐弱化,偏离原真性,朝着市场贸易方向发展。二月十九为正会,前一两天卖饮食、杂货、玩具的小商小贩,就早早地汇集于山北面的通道两侧,设摊应市。庙会当天,前来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固然有一部分,但更多的只是凑热闹、买东西。至于文化传承的功能则更是微乎其微。

3.2 商业贸易功能缺乏特色,粗制滥造 商业贸易功能虽作为云龙山庙会的一个主要功能,但课题组调查发现,从目前云龙山庙会摊位的层次及所售商品的内容来看,存在着严重的雷同单一、质量低劣现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与其他城市庙会相比,内容雷同,如小吃中各地可见的棉花糖、糖葫芦、凉皮;小工艺品中千篇一律的布娃娃、手串、挂饰等,缺乏地方特色;其次,纵使出售具有徐州特色的商品,各摊位间也存在不少替代关系,如徐州当地人民喜食的一种薄饼,名曰烙馍,在云龙山庙会上就随处可见。并且出售的商品往往大多为粗制滥造,质量低下,损害了云龙山庙会在参会人员心中的形象与地位。

4 提升云龙山庙会功能性的改进建议

为促进云龙山庙会各项职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以地方特产为亮点,深化商业经贸功能 不同地方庙会之间真正的区别,并不在于规格的高低、规模的大小、参会人数的多寡,而在于庙会中包含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即地方文化特色。由于庙会的参会人员主要是徐州本地市民,所以可以出售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物品,像苇席、竹席等,或是徐州地方县乡及临近县市的一些特色产品,像沛县狗肉、邳州银杏叶枕头、窑湾绿豆烧等。当然也不排除徐州市区特色小吃及其他手工艺品等。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要在物品的特色上下功夫外,同时也不能忽视产品的质量建设,如同旅游资源开发中所要求的那样:要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4.2 以非遗项目为突破,彰显文化传承功能 庙会之所以称之为“庙会”,而不叫“庙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庙会除了具有“庙市”的经济功能外,还有更为重要的文化功能。庙会的举办使地方民间艺术精华在一定的时空中得以集中展现,可以让本地居民及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对当地民间文化有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关于文化的传承方面,应该从增加庙会的非遗项目入手,如聘请民间艺人表演徐州地方特色的淮海戏和柳琴戏,现场教制捏泥人、吹糖稀、糊风筝、摊烙馍等,不仅在视觉上吸引民众,而且的听觉上留住游人脚步,增强参会人员的参与性、互动性,让大家在手工制作等活动中学习了解徐州地方文化。

4.3 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拓展旅游推荐功能 不论是增加地方特产,还是非遗项目,都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组织与协调。政府部门参与其中,不仅可以使一场庞大的庙会在组织运作上更加有规划性、条理性,而且在庙会的营销宣传上也可以集中资源,搭建良好的宣传平台,扩大庙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因此,应该提高政府部门对云龙山庙会的重视,在调查摸清庙会资源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尝试引入外部资本,改善庙会环境,借鉴南京夫子庙会、青岛国际啤酒节、新郑祭祖大典等组织经验,使其由自发组织的草根活动转变为政府参与规划,基于市场运作的民俗艺术节,增加庙会旅游休闲的功能,成为城市节事旅游的一部分,争取成为徐州城市与旅游走出去的名片。

参考文献:

[1]吉发涵.庙会的由来及其发展演变[J].民俗研究,1994(1).

[2]裴攀.中岳庙会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林晓平.客家庙会的特色与功能[J].江西社会科学,2010(10).

作者简介:沈彦彤(1994-),女,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徐峰(1979-),男,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endprint

摘要:庙会是人类偶像崇拜的一种结果,最初只是人们敬神祈福,寄予美好生活愿望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庙会的功能也逐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认为徐州云龙山庙会的功能可以归纳为宗教祈福、文化传承与娱乐、商业贸易三种,发现庙会在这些功能的发挥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并相应地提出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增加地方特产、非遗项目等手段,促进云龙山庙会功能更好地发挥。

关键词:徐州 庙会 功能

庙会,本是远古时期人类偶像崇拜的一种结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功能也由最初的单一的敬祀神灵,逐渐渗入情感交流、商贸往来等不同作用。而今的庙会作为一种活着的、动态的地方民俗,俨然成为地方民众盛大的狂欢节。所以,庙会现多指依托宗教祭祀庆典节日等时间,在佛寺道观及其附近,集游艺、商贸、宗教于一体、群众广泛参加、延续多天的大型综合性民间活动[1]。

1 徐州云龙山庙会概况

徐州,位于江苏省北部,古称彭城,因地处南北方交界,五省通衢,历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云龙山,是徐州市内重要的风景山林,海拔142米,南北长3公里,因山形似龙,且山顶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云龙山庙会始于清康熙年间。当时,知州姜焯在整修山庙时,发现巨石并命人凿观音像,吸引众人烧香祈福。因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诞辰,前来祭拜者更甚,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庙会。后随着庙会名声的传播,规模的不断扩大,庙会又逐渐发展成为苏鲁豫皖四省的民间物资交流大会,其功能也由原来的重宗教祈福向重贸易交流转变。

2 云龙山庙会的主要功能体现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云龙山庙会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云龙山庙会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2.1 宗教祈福 追根溯源,可以说庙会是一种宗教信仰现象。庙会的核心就在于民间信仰,对神灵的供奉。在古代社会,由于人们知识水平低下,认为天地间存在神灵鬼怪,并且具有人类不可企及、无法超越的神秘力量,为了获得神灵的保护与庇佑,需对其虔诚地祭祀、供奉,才能实现自身的某种祈求与愿望。云龙山庙会在形成之初就主要承载着这样的功能。

2.2 文化传承与娱乐 庙会本身就是文化的集结地,既有宗教文化,又有世俗文化,构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元”,形成文化向四周辐射的中心[2]。这里庙会展现出的功能主要是对文化的传播功能。云龙山庙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佛教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对于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与能力的不断提高,庙会每年一届定期举行着,但其中祭祀神灵的成分却越来越少,作为放松精神、自我愉悦的内涵逐渐增加。云龙山庙会也是当地民众自我放松娱乐的一种形式,成为地方人民的一种精神文化享受。

2.3 商业贸易 云龙山庙会期间,是苏北人们准备春耕的时候,所以早年间,庙会上常有各地手艺人前来推销农具、生活用具、儿童玩具等。今时今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庙会无论是在组织规模,还是参展货品、参会人数等方面都得到大大增加。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2014年3月18-20日为期三天的云龙山庙会摊位数达500多个,商品涉及四大类十余小类上千种(调查数据见表1)。据官方统计,庙会三天内参会人数达数十万人次,已成为苏北地区乃至淮海经济区影响最大的民间活动之一。

表1

3 云龙山庙会功能发挥的主要问题

3.1 宗教祈福与文化传承功能弱化 庙会在诞生之初与敬神祈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后才出现娱神、娱人、商贸等功能活动,所以,敬神是源头,其他活动都是它的延伸。因此,这就决定了庙会文化的原真一定是与“神”有关的,而不会是后起的娱人与商贸[3]。反观云龙山庙会,宗教祈福的功能逐渐弱化,偏离原真性,朝着市场贸易方向发展。二月十九为正会,前一两天卖饮食、杂货、玩具的小商小贩,就早早地汇集于山北面的通道两侧,设摊应市。庙会当天,前来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固然有一部分,但更多的只是凑热闹、买东西。至于文化传承的功能则更是微乎其微。

3.2 商业贸易功能缺乏特色,粗制滥造 商业贸易功能虽作为云龙山庙会的一个主要功能,但课题组调查发现,从目前云龙山庙会摊位的层次及所售商品的内容来看,存在着严重的雷同单一、质量低劣现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与其他城市庙会相比,内容雷同,如小吃中各地可见的棉花糖、糖葫芦、凉皮;小工艺品中千篇一律的布娃娃、手串、挂饰等,缺乏地方特色;其次,纵使出售具有徐州特色的商品,各摊位间也存在不少替代关系,如徐州当地人民喜食的一种薄饼,名曰烙馍,在云龙山庙会上就随处可见。并且出售的商品往往大多为粗制滥造,质量低下,损害了云龙山庙会在参会人员心中的形象与地位。

4 提升云龙山庙会功能性的改进建议

为促进云龙山庙会各项职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以地方特产为亮点,深化商业经贸功能 不同地方庙会之间真正的区别,并不在于规格的高低、规模的大小、参会人数的多寡,而在于庙会中包含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即地方文化特色。由于庙会的参会人员主要是徐州本地市民,所以可以出售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物品,像苇席、竹席等,或是徐州地方县乡及临近县市的一些特色产品,像沛县狗肉、邳州银杏叶枕头、窑湾绿豆烧等。当然也不排除徐州市区特色小吃及其他手工艺品等。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要在物品的特色上下功夫外,同时也不能忽视产品的质量建设,如同旅游资源开发中所要求的那样:要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4.2 以非遗项目为突破,彰显文化传承功能 庙会之所以称之为“庙会”,而不叫“庙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庙会除了具有“庙市”的经济功能外,还有更为重要的文化功能。庙会的举办使地方民间艺术精华在一定的时空中得以集中展现,可以让本地居民及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对当地民间文化有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关于文化的传承方面,应该从增加庙会的非遗项目入手,如聘请民间艺人表演徐州地方特色的淮海戏和柳琴戏,现场教制捏泥人、吹糖稀、糊风筝、摊烙馍等,不仅在视觉上吸引民众,而且的听觉上留住游人脚步,增强参会人员的参与性、互动性,让大家在手工制作等活动中学习了解徐州地方文化。

4.3 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拓展旅游推荐功能 不论是增加地方特产,还是非遗项目,都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组织与协调。政府部门参与其中,不仅可以使一场庞大的庙会在组织运作上更加有规划性、条理性,而且在庙会的营销宣传上也可以集中资源,搭建良好的宣传平台,扩大庙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因此,应该提高政府部门对云龙山庙会的重视,在调查摸清庙会资源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尝试引入外部资本,改善庙会环境,借鉴南京夫子庙会、青岛国际啤酒节、新郑祭祖大典等组织经验,使其由自发组织的草根活动转变为政府参与规划,基于市场运作的民俗艺术节,增加庙会旅游休闲的功能,成为城市节事旅游的一部分,争取成为徐州城市与旅游走出去的名片。

参考文献:

[1]吉发涵.庙会的由来及其发展演变[J].民俗研究,1994(1).

[2]裴攀.中岳庙会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林晓平.客家庙会的特色与功能[J].江西社会科学,2010(10).

作者简介:沈彦彤(1994-),女,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徐峰(1979-),男,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endprint

摘要:庙会是人类偶像崇拜的一种结果,最初只是人们敬神祈福,寄予美好生活愿望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庙会的功能也逐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认为徐州云龙山庙会的功能可以归纳为宗教祈福、文化传承与娱乐、商业贸易三种,发现庙会在这些功能的发挥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并相应地提出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增加地方特产、非遗项目等手段,促进云龙山庙会功能更好地发挥。

关键词:徐州 庙会 功能

庙会,本是远古时期人类偶像崇拜的一种结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功能也由最初的单一的敬祀神灵,逐渐渗入情感交流、商贸往来等不同作用。而今的庙会作为一种活着的、动态的地方民俗,俨然成为地方民众盛大的狂欢节。所以,庙会现多指依托宗教祭祀庆典节日等时间,在佛寺道观及其附近,集游艺、商贸、宗教于一体、群众广泛参加、延续多天的大型综合性民间活动[1]。

1 徐州云龙山庙会概况

徐州,位于江苏省北部,古称彭城,因地处南北方交界,五省通衢,历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云龙山,是徐州市内重要的风景山林,海拔142米,南北长3公里,因山形似龙,且山顶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云龙山庙会始于清康熙年间。当时,知州姜焯在整修山庙时,发现巨石并命人凿观音像,吸引众人烧香祈福。因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诞辰,前来祭拜者更甚,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庙会。后随着庙会名声的传播,规模的不断扩大,庙会又逐渐发展成为苏鲁豫皖四省的民间物资交流大会,其功能也由原来的重宗教祈福向重贸易交流转变。

2 云龙山庙会的主要功能体现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云龙山庙会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云龙山庙会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2.1 宗教祈福 追根溯源,可以说庙会是一种宗教信仰现象。庙会的核心就在于民间信仰,对神灵的供奉。在古代社会,由于人们知识水平低下,认为天地间存在神灵鬼怪,并且具有人类不可企及、无法超越的神秘力量,为了获得神灵的保护与庇佑,需对其虔诚地祭祀、供奉,才能实现自身的某种祈求与愿望。云龙山庙会在形成之初就主要承载着这样的功能。

2.2 文化传承与娱乐 庙会本身就是文化的集结地,既有宗教文化,又有世俗文化,构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元”,形成文化向四周辐射的中心[2]。这里庙会展现出的功能主要是对文化的传播功能。云龙山庙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佛教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对于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与能力的不断提高,庙会每年一届定期举行着,但其中祭祀神灵的成分却越来越少,作为放松精神、自我愉悦的内涵逐渐增加。云龙山庙会也是当地民众自我放松娱乐的一种形式,成为地方人民的一种精神文化享受。

2.3 商业贸易 云龙山庙会期间,是苏北人们准备春耕的时候,所以早年间,庙会上常有各地手艺人前来推销农具、生活用具、儿童玩具等。今时今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庙会无论是在组织规模,还是参展货品、参会人数等方面都得到大大增加。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2014年3月18-20日为期三天的云龙山庙会摊位数达500多个,商品涉及四大类十余小类上千种(调查数据见表1)。据官方统计,庙会三天内参会人数达数十万人次,已成为苏北地区乃至淮海经济区影响最大的民间活动之一。

表1

3 云龙山庙会功能发挥的主要问题

3.1 宗教祈福与文化传承功能弱化 庙会在诞生之初与敬神祈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后才出现娱神、娱人、商贸等功能活动,所以,敬神是源头,其他活动都是它的延伸。因此,这就决定了庙会文化的原真一定是与“神”有关的,而不会是后起的娱人与商贸[3]。反观云龙山庙会,宗教祈福的功能逐渐弱化,偏离原真性,朝着市场贸易方向发展。二月十九为正会,前一两天卖饮食、杂货、玩具的小商小贩,就早早地汇集于山北面的通道两侧,设摊应市。庙会当天,前来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固然有一部分,但更多的只是凑热闹、买东西。至于文化传承的功能则更是微乎其微。

3.2 商业贸易功能缺乏特色,粗制滥造 商业贸易功能虽作为云龙山庙会的一个主要功能,但课题组调查发现,从目前云龙山庙会摊位的层次及所售商品的内容来看,存在着严重的雷同单一、质量低劣现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与其他城市庙会相比,内容雷同,如小吃中各地可见的棉花糖、糖葫芦、凉皮;小工艺品中千篇一律的布娃娃、手串、挂饰等,缺乏地方特色;其次,纵使出售具有徐州特色的商品,各摊位间也存在不少替代关系,如徐州当地人民喜食的一种薄饼,名曰烙馍,在云龙山庙会上就随处可见。并且出售的商品往往大多为粗制滥造,质量低下,损害了云龙山庙会在参会人员心中的形象与地位。

4 提升云龙山庙会功能性的改进建议

为促进云龙山庙会各项职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以地方特产为亮点,深化商业经贸功能 不同地方庙会之间真正的区别,并不在于规格的高低、规模的大小、参会人数的多寡,而在于庙会中包含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即地方文化特色。由于庙会的参会人员主要是徐州本地市民,所以可以出售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物品,像苇席、竹席等,或是徐州地方县乡及临近县市的一些特色产品,像沛县狗肉、邳州银杏叶枕头、窑湾绿豆烧等。当然也不排除徐州市区特色小吃及其他手工艺品等。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要在物品的特色上下功夫外,同时也不能忽视产品的质量建设,如同旅游资源开发中所要求的那样:要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4.2 以非遗项目为突破,彰显文化传承功能 庙会之所以称之为“庙会”,而不叫“庙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庙会除了具有“庙市”的经济功能外,还有更为重要的文化功能。庙会的举办使地方民间艺术精华在一定的时空中得以集中展现,可以让本地居民及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对当地民间文化有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关于文化的传承方面,应该从增加庙会的非遗项目入手,如聘请民间艺人表演徐州地方特色的淮海戏和柳琴戏,现场教制捏泥人、吹糖稀、糊风筝、摊烙馍等,不仅在视觉上吸引民众,而且的听觉上留住游人脚步,增强参会人员的参与性、互动性,让大家在手工制作等活动中学习了解徐州地方文化。

4.3 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拓展旅游推荐功能 不论是增加地方特产,还是非遗项目,都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组织与协调。政府部门参与其中,不仅可以使一场庞大的庙会在组织运作上更加有规划性、条理性,而且在庙会的营销宣传上也可以集中资源,搭建良好的宣传平台,扩大庙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因此,应该提高政府部门对云龙山庙会的重视,在调查摸清庙会资源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尝试引入外部资本,改善庙会环境,借鉴南京夫子庙会、青岛国际啤酒节、新郑祭祖大典等组织经验,使其由自发组织的草根活动转变为政府参与规划,基于市场运作的民俗艺术节,增加庙会旅游休闲的功能,成为城市节事旅游的一部分,争取成为徐州城市与旅游走出去的名片。

参考文献:

[1]吉发涵.庙会的由来及其发展演变[J].民俗研究,1994(1).

[2]裴攀.中岳庙会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林晓平.客家庙会的特色与功能[J].江西社会科学,2010(10).

作者简介:沈彦彤(1994-),女,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徐峰(1979-),男,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endprint

猜你喜欢
庙会徐州功能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元宵节,逛庙会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丰都庙会
宝顶架香庙会
洋庙会写趣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