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2014-08-28 01:11张宪国林承焰卢虎胜张涛
关键词:培养质量博士留学生

张宪国+林承焰+卢虎胜+张涛

[摘要] 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教育对于推动中国石油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服务于石油工业“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中国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英文授课的专业课开课不足,国际化核心课程建设滞后,留学生管理不到位和涉密科研资料保密制度不完善等。为此,要提高博士留学生培养质量,应建立适应国际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使留学生招生“质”“量”并重、加强国际化核心课程建设、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以及完善科研资料保密制度。

[关键词] 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595(2014)04-0100-05

随着中国教育、科技的发展以及留学生奖学金资助力度加大带来的杠杆作用,来华留学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共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328330名各类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的69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1]同时留学层次也逐步提高。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仅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的留学生人数就由5841人增加到22390人,其中2010年学历生比例达到829%,博士研究生达到留学生总数的1343%①。目前,中国接收留学生的高校数量不断增加,但是每所学校的留学生所占比例还非常低,远未达到通常认为的国际化大学留学生比例的要求。[2]适合中国国情的、面向留学生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仍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在石油特色工科院校,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探索提高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的培养质量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中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而发展留学生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发展留学生教育不仅对教育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被赋予了经济和政治意义。具体来说,提高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质量具有以下意义。

(一)提高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质量是推动中国石油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博士留学生教育属于留学生学历教育中的最高端,博士学习期间强调研究的创新性,博士生经过了硕士阶段的科研训练,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基础,而且他们年富力强,思维活跃,没有繁杂的社会事务,可以专注于科研,是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博士留学生大多是所在国家学生中的佼佼者,学术水平和科研潜质都较好,为中国的博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源。他们的加入对所在科研团队来说是一种智力支持,对其进行培养的过程也是推动团队科研发展的过程,这也符合《纲要》中所提出的“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这一要求。此外,通过博士留学生的培养,在形成优质资源的同时,可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优质国际生源,形成一种优质生源与学校国际声誉的良性循环,这是建设国际化大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一点在欧美国家的留学生教育中体现得最为显著。以美国为例,在过去的30年中,在美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人数增长了3倍左右,构成了美国博士研究生人数增长的主体。[3]这些留学生大多是世界各地学生中的精英,他们的加入提高了美国博士教育的生源质量和博士生的科研产出,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使这些学校形成了吸引高质量生源的良性循环。[4]而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在这些博士生毕业后,通过其完善的技术移民政策,吸引其中最优秀的部分留在美国工作,从而为美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5]

因此,大力发展石油院校的博士留学生教育,一方面能够吸引全球范围的优质生源,推动中国石油领域的科学和技术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不断提高中国石油高校在石油领域的国际声誉,使学校在研究生教育方面首先实现国际化,推动中国石油高等教育的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第30卷第4期张宪国,等:提高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探索(二)提高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质量可为中国石油工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创造条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12年中国进口原油285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587%[6],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这已经显著影响到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因此,拓展海外石油上游市场的“走出去”战略成为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石油高校的留学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留学生教育,在中国海外石油勘探开发的“走出去”战略中具有长远而特殊的意义。

中国的石油特色高校博士留学生主要来自非洲、中亚、南亚、中东等产油国,这些国家正是中国石油企业油气勘探开发合作业务最活跃的国家。留学生选择的专业主要是油气藏开发地质、石油工程、油气藏勘探以及石油化工等石油专业,他们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就业去向主要是本国的石油公司和政府部门,作为博士毕业生,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本国石油公司的研究机构和决策机构。在中国经历了3~4年的学习生活,他们比本国的其他人更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处事方式,对中国有着更深的友好感情,在合作中更容易找到促成双赢的结合点。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合作双方的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能否达成共识和促成双赢合作,在中国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使博士留学生们与具有相同专业教育背景的中国石油公司的石油专业人员具有相同的石油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思维方式,从而在油气勘探开发合作中更容易相互理解和达成共识,促成双赢合作,这为中国石油工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提高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质量是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需要

对高校国际化水平的评价,不仅要考虑留学生的规模,还要考虑留学生的组成结构。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层次的留学生教育国际化程度不高,除了留学生规模问题外,还存在着留学生结构问题。来华留学生中开展语言学习和短期培训的比例较高,非语言类专业的学历教育(尤其是对中国科研推动最大的博士研究生)留学生人数较少 。《纲要》中的“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和“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大力发展博士留学生教育是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的关键。

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并不仅仅是招收留学生和国内外合作办学,[7]更重要的是扩大国内研究生培养机构的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高水平、高素质研究生,而博士留学生的加入对推动高校及研究院所的国际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非洲和中亚、南亚等产油国大多有被欧洲殖民的历史,以巴基斯坦为例,该国虽然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是其官方语言为英语,学校也是用英语授课,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也有明显的英式教育印记。因此,这些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和所受基础教育与所在研究团队的中国学生不同,其思维方式和科研习惯有很强的西方教育的印记。这种差异在科研协作中往往能够激发新的认识,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和知识创新。同时,这些留学生的英语水平明显高于研究团队中的中国学生,在跟踪国外研究前沿、组建国内外科研团队及实验室间的交流等方面有更便利的条件。而且,留学生培养实践表明,博士留学生的加入在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阅读国外文献的积极性以及拓宽中国学生国际视野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对研究团队的发展大有裨益。

二、当前中国石油高校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博士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晚,同时中国属于非移民国家,与欧美多数国家相比,有着更加严格的移民政策,因此,中国博士层次的留学生教育规模远小于欧美发达国家,从国家到高校,针对博士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尚不完善,在博士留学生的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国石油高校的博士留学生培养中具有共性。

(一)石油高校留学生规模和师资问题导致英文授课的专业课开课不足

与短期培训和本科层次的留学生相比,博士留学生主要是开展专业的学习和科研,而汉语学习课时较少,多数石油高校博士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只有一门32学时的基础汉语课程,远不能满足学生日常汉语交流的需要。因此,博士留学生的专业课程需要单独安排全英文授课,但是目前中国高校的博士留学生教育中普遍存在英文专业课开课不足及教学效果差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博士留学生规模小,达不到开课人数下限;二是师资力量薄弱。

在石油高校中博士留学生的规模本来就小,而作为石油核心专业的石油工程、油藏开发地质、油气勘探等特色学科专业通用性弱,学科面窄,同时,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分散,这些都造成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少,甚至只有一两人,达不到学校规定的开课最低人数要求。

师资问题也是制约专业课程全英文授课的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英语教育不断加强,高校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国际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不乏中国高校教师的名字和身影,但是系统地讲授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专业英语的要求要远高于日常交流和教师们在自己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目前石油高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中,能够给博士生进行全英文专业课程授课的很少,严重制约了全英文授课专业课的开课。在很多高校,为了使博士留学生达到毕业的学分要求,不得不根据能够用英文授课的教师的情况而“量身定做”课程,造成博士留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影响了培养效果。

(二)国际化核心课程建设滞后,制约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国际化的核心课程建设是特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部分,是吸引留学生和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前提,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际化核心课程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的软肋,高校在这一方面整体滞后。石油高校也不例外,其滞后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教材建设的滞后。受到学生少和师资薄弱两方面的制约,目前多数石油高校没有自己的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全英文教材,使用国外教材就需要教师专门花费大量时间备课,而且国外原版教材价格昂贵,使得留学生教学的经济成本和教师的时间成本都大幅上升。

另一方面是全英文教学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滞后。对于中国多数高校来说,在非语言类的特色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层次留学生教育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本科层次留学生教育,这就使得留学生教育缺少“本—硕—博”一体化的留学生培养课程体系。对石油专业留学生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只能是停留在单一课程的教材建设上,难以形成体系,这就影响了石油专业留学生的培养效果。

(三)留学生情况复杂、管理保障不到位导致石油专业留学生管理难度大

留学生管理难是目前中国高校留学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留学生难以融入中国社会,容易形成“小圈子”。目前,中国高校的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主要来自非洲、中亚、南亚、中东等石油生产国,学生的宗教和文化背景多样,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与中国学生差异较大。同时,留学生住宿单独安排,使得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流机会少,他们很难融入周围的大环境,容易形成留学生自己的生活小圈子,留学教育的效果因此而大打折扣,这是造成留学生管理难的一个原因。

二是留学生在作息上存在干扰。中国的留学生教育还处在一个“先规模、后质量”的发展阶段,宽进宽出的政策使得不同层次留学生的生源质量差异很大。石油高校中人数上占多数的本科层次留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弱,自由散漫的倾向较重,留学生公寓夜间噪音大,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不同层次的留学生居住在一起,在作息上存在干扰。对于科研任务重、压力大的博士留学生来说,长期的这种影响对其开展科研和学习非常不利。

三是留学生公寓设施不足,增加了管理难度。留学生的饮食习惯与中国学生差异较大,学校餐厅难以满足其需求,因此高校往往允许留学生在公寓内做饭,但随之而来的用电安全、公寓卫生等问题成了留学生公寓管理的难题。

四是缺少高层次的留学生管理人员。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宗教和文化背景复杂,留学生管理人员不但要外语好,能与留学生交流,还要对不同国家和宗教的文化习俗有所了解。因此,留学生管理人员比面向中国学生的管理人员要求更高,但多数高校对留学生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岗位待遇等方面的规定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留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造成了留学生管理难的问题。

(四)石油专业涉密科研资料的保密制度尚不完善

油气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中国石油高校与石油工业紧密相连,目前中国石油企业的研究能力整体较弱,在这个阶段石油高校承担着为企业解决一部分生产难题的角色,开展了大量直接服务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与欧美高校有很大不同。正是这种原因,使中国的石油高校在掌握油田实际资料方面远远超过欧美高校。所以,中国石油高校的博士留学生在科研中会接触到大量来自油田的商业秘密级资料,而且部分资料(如油井大地坐标等)还关系到国家安全,具有更高的密级。这就使石油专业涉密科研资料的保密问题成为博士留学生培养中的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在高校与石油企业的合作研究中,资料保密要求一直是研究合同中的一项重要规定,尤其是近年来多起石油资料泄密案件的发生,使资料保密问题在石油高校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随着博士层次留学生的增加,如何在更好地规范资料保密工作的同时不影响科研和学生培养,成为石油高校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提高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为提高石油专业博士留学生培养的质量,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石油高校的特点和中国的国情,特提出以下对策,以推进中国石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一)建立适应国际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高校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建立适应国际化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留学生教育的重要举措。高校可从现有师资的培训和人才引进两方面入手,建立适应国际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对于现有师资的培训,一方面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包括国内的英语培训班、短期的国外英语集中培训、访问学者交流等,对教师进行外语集中培训提高,以达到英语授课的要求;另一方面可鼓励教师参加国外的国际学术会议等短期交流,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及时掌握国际学术前沿,建立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长期联系,并使教师的国际学术交流常态化。在教师引进中,可将国外学习经历和外语水平作为一项考核标准,直接引进一部分具备给留学生英文授课能力的教师,以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目前,许多石油高校已经开始在新教师招聘中加入“有国外学习经历”这一要求。

(二)扩大博士留学生规模与重视招生质量并重

扩大留学生规模是《纲要》中的一项明确内容,同时也是解决专业课选课人数少、开课成本高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加强学校的对外宣传,形成良好的国际声誉,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前来学习,可扩大留学生的规模,降低英文授课的专业课程开课成本。

但是扩大规模并不意味着降低门槛,如果一味地宽进宽出、不重视招生质量,不但原有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还会增加新的管理难题,降低培养质量,毁坏学校的声誉。从短期来说,扩大招生规模与重视招生质量是矛盾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只有重视招生质量,培养出高水平的留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国际声誉,吸引真正的优质生源,从根本上实现扩大规模。

石油院校应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各种留学生奖学金政策,做好对外宣传,发挥特色专业优势,吸引优质生源,坚持和提高培养质量,形成优质生源和学校国际声誉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国际化的核心课程建设

国际化核心课程建设是来华留学项目成功与否的核心,也是评价高校国际化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还是吸引留学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国际化的课程建设。国际化的核心课程建设不是仅仅实现英文授课即可,而是要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水平的课程体系。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与国外院校学分互认的前提,面向博士留学生的核心课程建设,不但能够提高博士留学生的培养质量,而且能够吸引优质博士留学生生源,为开展校际交换、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博士留学生培养提供了可能。

留学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化核心课程的建设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过渡期间,可以先引进国外的原版教材,放宽留学生专业课的开课人数限制,使一些课程能够先开起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积累,建立适合石油高校自身的课程体系。此外,英文授课的专业课可以面向所有的研究生开放,而不仅仅是面向留学生,这样可为对此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课机会,也降低了英文授课开课的人均成本。

(四)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适度实行社会化管理

留学生住宿管理要与国际接轨,为此,可借鉴欧美高校的做法: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公寓资源,改善公寓的硬件设施,确保用电安全和减少学生之间的相互干扰;另一方面,将部分留学生的住宿推向社会,对于达到成年人年龄标准的留学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校外租房居住,以弥补学校的设施不足问题。

对于校内的留学生宿舍,采用公寓化管理,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在留学生专职管理人员的招聘和岗位待遇上,学校人事部门应考虑到留学生管理的特殊性和对管理人员要求的高标准,避免因人员缺位而造成管理不善。

(五)完善石油专业涉密科研资料保密制度

在石油专业科研资料的保密问题上,对留学生和其他人员一视同仁,制定和完善面向所有研究生、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教师的《实验室资料保密管理规定》。留学生和其他硕士生、博士生一样从入学进入实验室起,就签订科研资料保密协议,明确法律责任。对于保密资料实行项目组管理制,涉密资料的使用仅限于参与研究、需要使用该资料的人,非项目组人员不能随意复制。

四、结语

当前,中国石油高校博士留学生教育存在着英文授课的专业课程开课不足、国际化核心课程建设滞后、留学生管理不到位和涉密科研资料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从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招生“质”“量”并重、加强国际化的核心课程建设、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以及完善油田涉密资料保密制度等环节入手,提高中国石油高校的博士留学生培养质量。

中国博士留学生教育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中国的移民政策非常严格,同时,中国石油工业现状决定的石油高校在石油工业中的角色也不同于欧美国家,因此,不同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博士留学生培养不能完全照搬欧美高校的模式,而应以欧美高校为参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高校的实际条件出发,逐步建立适合自身特点和条件的博士留学生培养模式。

注释:

① 见《国家留学基金委2010年年报》。

[参考文献]

[1] 王永秀. 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13(3):7377.

[2] 陈瑶,高进军,李彦武,等.世界是平的——试论工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增刊):1518.

[3] 金帷,沈文钦,赵世奎.全球化背景下博士生教育国际化现状与趋势分析——以美国英国为案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6):7277.

[4] 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 International graduate admis

sions survey report[DB/OL]. (20130801) [20140310].http://www.cgsnet.org/benchmarking/internationalgraduateadmissionssurvey.

[5] 孙传忠.美国引进人才的举措及其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1415.

[6] 张琪.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7] 黄兴.大学实施国际化战略的若干思考[J].教育评论,2013(5):1519.

[责任编辑:赵玲]

猜你喜欢
培养质量博士留学生
制冷博士来帮忙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神奇博士感冒了
留学生的“捡”生活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提高全英文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博士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