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方药材野山楂叶质量标准研究

2014-08-29 06:28邓茂芝胡荣彭雪芬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果酸山楂薄层

★ 邓茂芝 胡荣 彭雪芬

(1.宜春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江西 宜春 336000;2.宜春市第六人民医院 江西 宜春 336000)

江西地方习用药材山楂叶,收载于1996年版《江西省中药材标准》,为蔷薇科野山楂的干燥叶,夏秋二季采收。具有清热解暑、降血压的功效,主要用于感受暑邪、高血压等肝热阳亢之症。原标准仅有性状、显微鉴别两项,难以适应复杂的市场要求,不能有效控制其质量。因此为达到江西省新版中药材标准的要求,对药材山楂叶的质量标准进行提高研究。

1 仪器、试药与药材来源

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BP211D电子天平;KH-25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禾创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熊果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42-200517);甲醇、磷酸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薄层板为自制板。

野山楂叶供试品来源20130801(明月山)、20130802(金瑞)、20130803(飞剑潭)、20130804(寨下),均为辖区内深山采集,经鉴定为真品。

2 药材性状

叶片多完整。稍卷皱缩,展平后叶片呈宽倒卵形至卵状矩圆形,长2~6cm,宽1~4.5cm,顶端常有3~7浅裂片,基部楔形,下延于叶柄,边缘有刻缺或不规则锯齿,上表面黄绿色,无毛;下表面浅绿色或淡黄绿色,无毛或仅于叶脉有短柔毛,叶脉略突出于下表面,侧脉伸至裂片先端。质脆,易碎。气微,味微涩。

3 药材鉴别

3.1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浅绿色。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略增厚,较平直,表面有角质状线纹,无气孔和非腺毛;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有气孔和非腺毛;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7个;单细胞非腺毛长150~620μm,直径10~28μm,壁厚4~13μm。

3.2 薄层鉴别[1-4]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2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三氯甲烷(3∶2)混合溶液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取熊果酸对照品适量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熊果酸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试验,吸取上述对照品各5μL,分别点于同-0.3%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25∶15∶3∶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斑点,见图1。

1.熊果酸对照品;2~5.供试品溶液

4 含量测定

4.1 色谱条件[5-8]色谱柱:Thermo BDS HYPER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溶液(87∶13);检测波长:210nm;柱温:25℃;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10μL。在此条件下熊果酸峰与杂质峰能得到较好分离,见图2。

A.对照品色谱图;B.供试品色谱图;1.熊果酸

4.2 溶液的制备

4.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熊果酸对照品9.92m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储备液(0.1984mg/mL)。

4.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min,取出,放冷,用甲醇补足重量,摇匀,滤过,即得。

4.3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熊果酸对照品储备液(0.1984 mg/mL)1,2,3,5,6,7,10 mL,分别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精密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以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5251.8X-9.8937(r=0.9991)。结果在0.01984~0.1984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4.4 精密度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结果RSD为0.81%(n=6),表明精密度良好。

4.5 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间隔0,2,4,6,8,12h,测定峰面积,结果RSD为1.71%(n=6),显示供试品溶液至少在12h内稳定。

4.6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号(20130801)样品6份,按4.2.2项下方法操作,测定峰面积并计算熊果酸含量,平均含量为10.38mg/g,RSD=1.20%(n=6)。

4.7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样品9份,精密加入熊果酸对照品适量,按4.2.2项下方法操作,测得峰面积并计算含量。回收率为98.71%,RSD分别为0.64%。见表1。

表1 回收率试验结果(n=9)

4.8 样品测定 取本品4批,按4.2.2项下方法操作,并按上述色谱条件,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供试品含量测定结果(/mg·g-1,n=4)

5 讨论

山楂叶收载于《江西省中药材标准》1996年版。在编纂新版江西省中药材标准实地考察中发现,我省地方药材山楂叶除了有野山楂外,还发现一种与其特征相似的品种-湖北山楂。野山楂叶原植物特点是叶柄有翅,叶缘锯齿呈锐角,3~7对深裂。而湖北山楂叶柄无翅,叶缘锯齿钝圆,2~4对浅裂。

熊果酸采用TLC鉴别及HPLC法专属性强,因此,文中建立了熊果酸TLC定性及HPLC定量的方法,以进一步完善野山楂叶的质量标准。在DAD图谱上查看熊果酸对照品的光谱扫图,205nm处有最大吸收,因205nm接近末端吸收,且溶剂甲醇截止吸收波长为205nm,为了减小溶剂的短波吸收干扰,选择210nm为检测波长。在此检测波长下对照品和样品都能得到较好的光谱图。

在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中,由于熊果酸为非极性成分,依据其溶解性能,对甲醇、无水乙醇,乙醚等不同的提取溶媒进行优选,根据提取效果选择了甲醇作为提取溶媒。考察超声、回流等不同提取方法后,发现超声提取法提取效果低于热回流提取,故选择加热回流提取法且熊果酸的提取比较完全,杂质较少。

供试品测定结果表明,因山楂叶生长地域环境等因素的不同,熊果酸含量差异较大(近4倍),可能影响用药的疗效。因此,有必要建立有效的质量标准以控制质量。

[1]江西省卫生厅.江西省中药材标准[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8.

[2]钟方丽,王晓林,张俭.山玫片的薄层鉴别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7,24(4):6-8.

[3]王维礼,程晓英,付凌燕,等.薄层扫描法测定山楂丸中熊果酸含量[J].中国药业,2007,19(16):18.

[4]万义,宋晓宁.薄层扫描法测定小儿山楂咀嚼片中熊果酸的含量[J].贵州医药,2005,9(29):839-840.

[5]卢文胜,危华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楂叶提取物中熊果酸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6):15-16.

[6]张妍,李厚伟,张永春,等.山楂中总黄酮几种提取分离方法的考察及含量测定[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1,35(3):183-184.

[7]梁恕坤,付庆霞,冯尚彩.HPLC法同时测定山楂叶提取物中的7种主要成分[J].齐鲁药事,2009,28(1):20-22.

[8]王领弟,李艳荣,潘海峰,等.山楂叶的研究近况[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8(3):313-315.

猜你喜欢
果酸山楂薄层
山楂花
山楂花开白如雪
山楂更可化瘀滞
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山楂
维药芹菜根的薄层鉴别
齐墩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SiN_x:H膜沉积压强与扩散薄层电阻的匹配性研究
参芪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
熊果酸对肺癌细胞株A549及SPCA1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