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东北蒙旗师范学校

2014-08-29 10:40陈晶
共产党员·上 2014年8期
关键词:师范学校呼伦贝尔蒙古

陈晶

在沈阳大南边门,曾有一所仅存在两年多,却在蒙古族教育史上有着相当大影响的东北蒙旗师范学校。该校是当时蒙古族教育的最高学府,除开设蒙文、汉语、数理化等课程外,校长郭道甫还指定学生阅读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史、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论述及介绍苏联革命的进步书籍,使该校一时成为蒙古族青年接受进步思想文化的摇篮。办学的两年多时间里,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培养了百余名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优秀人才,较著名的有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内蒙古民族解放事业的先驱哈丰阿、特木尔巴根、阿思根等人。

“奉天议和”的产物

1929年夏,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在沈阳大南边门原外国语学校旧址成立,该校以造就蒙旗教育人才、促进蒙古文化为宗旨。张学良亲任该校董事长,创办者是被称作“蒙古圣人”的内蒙古早期民族民主革命先驱——达斡尔族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郭道甫。

东北蒙旗师范学校的诞生是“奉天议和”的产物。1928年7月,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与协助下,郭道甫等人召集呼伦贝尔青年党,组织千余人的呼伦贝尔骑兵团,向海拉尔、兴安岭、满洲里三路进攻,“以武装革命恢复呼伦贝尔的完全自治”。由于计划的失误和力量的悬殊,武装行动在东北军的镇压下失败。这次行动虽未成功,但其以争取“呼伦贝尔自治”而在内蒙古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大革命失败后少数民族争取民族解放的一次重要尝试。

时任东北保安总司令的张学良认为,呼伦贝尔运动是政治问题,而非土匪行为,因此,张学良提出和平谈判解决呼伦贝尔问题。最终,东北当局接受郭道甫的主张,在不脱离中国的前提下,准许呼伦贝尔自治民治的要求。张学良又亲自答应郭道甫提出的第二个要求——大力扶持和发展蒙古民族的文化教育,满足他抓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心愿。

此后,郭道甫由张学良荐任东北边防长官公署秘书之虚职。他借机组织在奉天的蒙旗人士和学生成立蒙古文化促进会,并创建了东北蒙旗师范学校,自任校长,由张学良任董事长,学校经费由东北长官公署拨款。

学校成立伊始,就已粗具规模。开学第一年,各地陆续选送蒙古族、达斡尔族等民族学生400多名。与此同时,该校还陆续招收一些汉族、满族、朝鲜族学生,对待他们一视同仁。当时的社会名流如蒙古语文学家克星额、诗人色楞尼玛(何恨蝶),汉族著名学者李东白、梁启雄(梁启超胞弟)等也都被请到该校任教。该校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先后组织学生到抚顺煤矿、沈阳故宫等地参观,举行报告会,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我国资源的罪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蒙古圣人”郭道甫

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创办者郭道甫,是内蒙古早期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被称作“蒙古圣人”。1894年,郭道甫出生于呼伦贝尔索伦左翼镶黄旗,本名墨尔森泰,又称墨尔色,字道甫,属达斡尔族郭博勒氏。祖父成善,民国初年任呼伦贝尔副都统公署左厅正堂,谥副都统。父亲荣禄,任呼伦贝尔索伦左翼镶黄旗总管(即旗长)。荣禄曾资助5名少数民族女学生去国外留学,其中的海瑞后来成为著名的抗日英雄。此举在当时的呼伦贝尔乃至内蒙古都是首开先河。

郭道甫通晓满、蒙、汉,以及俄语、英语、德语等多种语言。1918年初,他在海拉尔腾出自家房舍,创办呼伦贝尔私立小学。1920年任呼伦贝尔蒙旗官立学校校长。1923年,任北京蒙藏学校教员及学监。1925年10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参与创建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并任中央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九·一八”事变后,郭道甫致电张学良:“誓死不做日本人的奴隶,要和日本帝国主义战斗到底!”同年12月,郭道甫进入苏联驻满洲里领事馆后失踪。

郭道甫生活在内忧外患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年代。在当时极为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他积极传播革命思想,组织革命政党开展民族民主解放运动,满腔热情地创办学校,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撰写了《蒙古问题讲演录》《呼伦贝尔问题》等多部著作,在内蒙古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产生了积极影响。《达斡尔族简史》指出:“郭道甫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道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呼伦贝尔青年党,领导一批蒙古、达斡尔、鄂温克等族进步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郭道甫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亦是内蒙古早期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

创办校刊宣传进步思想

为了更好地研讨蒙古问题,传播蒙古文化,宣传进步思想,该校师生创办了《东北蒙旗师范学校校刊》,于1930年11月30日开始出版。

目前,该创刊号仍保存完好。展阅该刊,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学生们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他们以当时流行的进化论观点立论,剖析蒙古民族衰落的原因,探寻民族复兴的方法与道路。如扎赉特旗旺吉勒在《谨向蒙旗同胞们建数言》一文中大声疾呼:“当此危急时刻,(我蒙人)竟全无激愤之心;尤以夙不齐心,无论倡导何业,必先内部出现纠纷,相互争斗,致使一事无成……甚望并建议才俊青年同胞猛然觉醒,和睦相爱,清除永久之灾,将此危急警告于民众,持恒心,怀坚志,于此时鼎新革故,从速学习各种知识,开启蒙昧,开展各项事业,跟随现时之趋势,发挥家乡山川之利益,复兴伟大民族之精神。”该刊转载有关外蒙古状况和描述成吉思汗时代的小说《蒙古青旗》,以及发表蒙文撰写的文章,如尼玛扎勒灿的《应寻求道路之浅见》、达瓦宁布的《莫忘记——致蒙古同胞》等,以警示和激励同胞。

令人感兴趣的是,当时该校学生哈丰阿(蒙古族革命家,曾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的作品颇多,除蒙文撰写的《发刊词》外,还有他的译作《新兴民族与衰亡民族的性质与区别》,短文《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几件事》《我》,蒙文诗作《大家勿要误课》《院中的老树》《春日偶赋》,以及《读书有感》《菊》《赠庆三老弟并序》,等等。

师生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如果没有“九·一八”事变,迎接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学生的可能是另一种人生。1931年《东北政务委员会训令(蒙字第119号)》,分配该校毕业生到政府或学校任职。在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一份“东北蒙旗师范学校讲习科第一级毕业生分发机关一览表”。档案显示:该校第一级毕业生共33名,除升学4人、自愿留校2人外,余下27人全部分配到政府和学校任职。如第一级毕业生张锦堂、王寿恒2人分到东北政务委员会;崔景昶、穆北樑、牛庆祥、汪宗义4人分别分到辽、吉、黑、热河省政府;金玄默、王世昌、关兆麟、齐国庆分到辽宁省教育厅省城各学校;王佐忱、边振声分到东北蒙旗师范附属小学。其余的毕业生也都分到东北各蒙旗及邻近蒙旗各县。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蒙旗师范学校被迫停办。该校的很多学生在新式教育的影响下,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如辽宁抚顺人、革命烈士王绍纯。1936年,王绍纯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4月任中共抚顺县委组织部部长。同年,因叛徒告密,王绍纯在沈阳小河沿被杀害,牺牲时年仅27岁。《先锋颂——辽宁优秀共产党员风采录》一书中,提及王绍纯是在进入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学习期间,接触到中共地下党员,从而走上革命道路的。

东北蒙旗师范学校虽然仅存在两年多,但它作为培养科学文化人才的摇篮,造就出哈丰阿、特木尔巴根、阿思根等许多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和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优秀人才,在东北和内蒙古民族教育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猜你喜欢
师范学校呼伦贝尔蒙古
王莹作品
高申作品
呼伦贝尔大草原,值得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高申作品
蒙古靴
衡士玉美术作品
来到这里,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蒙古正式废除死刑
闫锡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