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双语”专业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两个结合点

2014-09-02 10:43徐雪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课堂实效双语幼儿教师

徐雪荣

摘要:塔城地区师范学校学前双语专业采取民汉合班的管理,汉语授课,班级中哈萨克族学生占多数,数学教学走进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学要找准学生真实的起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把握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方向,结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数学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学前双语;幼儿教师;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33-02

一、教材分析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自开设学前双语专业班以来,一直选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幼儿师范教科书(试用本)《数学》。这十几年中幼儿学前教育的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幼儿教育的内容有了很多更新,十几年来生源素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师范学校的数学教师,以培养合格的学前双语教师作为工作重心。为更好地促进学前双语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探索更适合当今学前双语专业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做了许多方面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尝试。

二、学情分析

自2008年学前双语专业招生以来,来我校就读的学生大多都是数学方面长期的学困生。许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关上了学习数学的这扇大门。最严重的问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知识有抵触心理,最简单的生活常识问题,只要是以数学的形式在课堂上出现,这部分学生会毫不犹豫的说不会,消极待课。再次,我校学前双语专业民汉合班授课,班级中哈萨克族学生占大多数,各班民考民的学生约占1-3。民考民学生从小都是哈语授课,要想适应汉语授课需要很长一个过程。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在2009年之前只在汉语班中使用。面临这种种困境,照本宣科根本无法上课,改革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原则:第一,找准学生真实的起点,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否则,再好的内容再精彩的课堂都是无效的;第二,把握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方向,教学要结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需要。

三、案例展示

集合是教科书第一章的第一单元内容,是新生入校以来数学学习的开篇之作。每一节课在围绕两原则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和授课方式都做了必要的处理。通过这一单元的授课课堂氛围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多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从数学课堂的自我封闭转变为乐于接受,从没有信心到兴致勃勃。以下三个案例是本人在2013级两个班的课堂教学片段,记录下来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正。

【案例一】

集合的定义教材叙述为“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董延闿先生在《基础集合论》一书中把“集合”“属于”当做不定义的原始定义,他认为康托尔叙述的“汇集”“整体”并不比“集合”简单,不过是同义语罢了。的确,集合的定义很容易理解,只需要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但集合的元素一定是确定的。内容如下:师:什么是集合?生:大眼瞪小眼,面无表情。师:来自托里县的同学请站一下。有八名学生东倒西歪的站了起来。师(微笑着):这么多学生属于这个集合。板演:A={13-4班来自托里县的同学}。师:有几位同学属于这个集合?开始有学生动起来,说:八位。师立刻对一位爬在桌上态度不是很积极的学生问:你属于这个集合吗?生:不属于。师:非常准确,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集合,就是满足某一条件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谁能再举个例子?开始有学生站起来说:13-4班。师:13-4班的什么?课桌还是学生?生:13-4班的全体学生。师板演:B={13-4班全体学生}。师:表达的非常清楚和准确。生看到这么容易就得到肯定,学生们开始主动站起来举了很多集合的例子,有一个例子引起争议。生:所有优秀的学生。师:你属于这个集合吗?生小声说:不属于。师(微笑):我认为你属于。我上学的时候父母认为我很优秀,但老师却认为我不够优秀。每一位学生在不在这个范围都不能确定,不能确定就不能构成集合。换句话说: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或不是它的元素,二者必居其一。生做练习:判断是否是集合,是集合指出集合的元素练习时,很多学生都参与进去了。

案例分析:这是学生入校以来第一节课的片段,学生长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不到认可,数学的学习脱离了生活,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消极待课。通过课堂上的尊重和肯定,第一节课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一个全新的感受:数学其实并不难,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课堂开始活跃起来,学生的眼睛也亮了起来。而且开始敢于表达,表达的越来越准确。

【案例二】

师:今天给大家讲个故事。生们兴致勃勃,好像数学课听个故事真是捡了个大便宜。故事内容:最早产生的是自然数,但自然数只能表示整数的量,无法表示部分,分数和负数的出现得到了弥补。16世纪和17世纪大多数数学家还在对负数并不认可时,负数就已经在有关减法的活动中畅行无阻了,生活的需要超越了数学家的头脑。这是人类第一次越过正数域的范围。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弟子希伯索斯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若正方形的边长是1,则对角线的长不是有理数。这一发现与毕氏学派的“万物皆为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他们非常恼火,竟然无理的把希伯索斯百般折磨致死,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类数称为“无理数”。实数域构造成功了,使两千多年来存在于算数与几何之间的鸿沟完全填平,如今我们所用的数已经如此完美和缜密,在生活和科学技术领域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生们听完沉思了片刻。师: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生:整数。生:分数。生:负数。生:负分数。师:我们学过的最大的数域是什么?生:有理数。师:希伯索斯的牺牲是为了什么样的数?生:无理数。师: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全体实数的集合简称实数集,记做R。还有自然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师:这么多的数,能分分类吗?这样知识就能系统化。生片刻沉默。师:好吧,我们先把教室的所有人进行分类,可以吗?生:男生和女生。师(笑着):我呢?生(笑了):男人和女人。师:按什么标准分类的?生:男女。师:非常好,性别的标准。生:老师和学生。师:什么标准?生:……师:我们分别是做什么的?生:教学,对,职业。师(笑着):对,非常准确,这就是我们数学语言的严谨性。生: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师:分类标准。生:年龄。师:大家分的如此准确,我非常高兴。分类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生:要有一个标准。师(微笑):还有呢?生(稍有停顿):不能漏。师(微笑,继续看着大家)。生:那也不能重复。师(满意了):那我们给实数分分类,大家相互商量,分完类,选个代表上黑板展示。生们积极参与,相互讨论,你推我搡上来演示。得出实数的两个标准的分类。看见他们像孩子一样的脸,有点心酸,他们不是不想学习,而是遇到的挫折和打击太多。

【案例三】

教材1.6补集内容的教学采取了自学指导法。学生在掌握了集合的定义,建立了集合之间的相互包含、从属、相交、相并的关系之后,有能力解决补集的问题。学生按自学要求进行讲解,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是我们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目标之一。自学提示:①举例说明全集I,全集的子集A,以及A在I中的补集,并用符号表示出来。②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补集的定义。③出题:给出全集,全集的子集,求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案例分析:自学指导课我在实施时,要求学生用15分钟完成自学内容。由我随机点人上讲台以讲课的形式讲给大家。可喜的是两个班都出现了从身边的实例出发解决补集的问题,这正是我想通过课堂渗透给他们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董延闿.基础集合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夏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课堂实效双语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