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4-09-02 10:54陈河新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学生

陈河新

摘要:上课时教师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表现自我,发掘各自的潜能,进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45-02

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若老师以“自我”为中心,容不得学生的一点“看法”,怎么会让学生产生创新的火花呢?因此,老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科学观,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远见的目光去看待每个学生,视生如子并相信每个学生的能力,进而去赢得学生的喜欢和信任。上课时教师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表现自我,发掘各自的潜能,进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质疑问难,启发创新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现代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就其认知过程的实质而言,就是从有疑到无疑的无限循环反复转化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冥思苦想、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教授质疑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充分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这个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其要求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为把握课文的本质而质疑。首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题目是文章的概括,抓住课题质疑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住宅”来提出问题:“住宅”一般指什么?为什么蟋蟀的巢穴称为“住宅”呢?然后讲读课文,学生从学习中体会了蟋蟀“住宅”的来之不易及其构造独特,这样一来,就很好地启发了他们对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精神的认识。其次,抓重点词进行质疑。词是作者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使用这些词语。如教学《海上日出》一文“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纵地,使劲儿向上升。”文中“使劲”显然用得恰到好处,这时候便可引导学生思考:删去“使劲”好吗?为什么?有什么好处?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到用“使劲”更能说明太阳上升慢及其的顽强的精神。

2.培养释疑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后,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去分析,进而使其能够理解并解决问题。新大纲明确指出: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有一位学生提出: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并且还在叹气呢?这个问题既是重点,也是全文的难点。为此,我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中的“读碰壁”,联想当时旧社会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这时候,学生就能有所领悟。有的同学说:“在旧社会,车夫的社会地位低,有钱人看不起他们,鲁迅非常气愤。”有的说:“鲁迅先生从车夫的遭遇联想到了全中国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现状,心里感到非常难受。”这样疑难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合理想象,善于创新

丰富的想象是艺术激情的源泉,科学创造的雏形。想象是人们在已有的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加工、构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发表看法,从而发展了思维的创造性。

1.看图扩展。让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利用文中的插图并经过自己的理解对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扩展。如《草原》中:饭后,小伙子们表演了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这里只是简单地概括此情景,并没有具体描写。我就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他们的表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想象力十分丰富,这也能使其体会到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意深重。

2.填补空白。有些课文由于行文需要,言简意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让人思索玩味。如小学语文第六册《检阅》一文“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说。然而对于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与这些小伙子真棒的不同,文中并没有具体的说明,这就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此时,我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有利于领略作者对思想感情的含蓄表达,正确理解其意思。

3.结尾假设。假想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发展学生的假想能力,对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有些文章的结尾是非常值得人们去深思、假想的。如《少年闰土》一文中的结尾: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赠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我引导学生想象:闰土走了,那么“我”和闰土所建立起来的友谊还能持续吗?“我”还能和他见面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的想法独特、新颖。有的说:“会的,在三十年后。”有的说:“闰土是一位擦鞋匠,鲁迅去擦皮鞋时,碰见了他。”有的说:“不能见面了,因为闰土去国外做生意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多向拓展,碰撞出了创新的火花。

四、动手实践,自主创新

动手是思维的基础,是智慧的源泉。因此,动手实践与思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若是断绝了动手实践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像是无头苍蝇四处乱撞,更谈不上创新。所以,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如讲解《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自然段,该段主要说明了小艇的特点:长、窄、深。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威尼斯小艇的样子。教学中,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纸片,运用美术课学到的剪纸的方法,让学生折威尼斯的小艇。此时,学生的兴趣高涨,折出的小艇各种各样。最后,我让学生当评委,评出“最佳威尼斯小艇”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获得知识,进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
学生写话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