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孝德文化守望共有精神家园

2014-09-02 15:01李仁君
社会科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概论研究文化

〔作者简介〕李仁君,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四川汶川623002。201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肖波教授编著的《中国孝文化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一书,以整体论和系统论为理论架构维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式为基本观点,以孝文化的时代价值为落脚点,对中国孝文化进行了梳理,对孝道思想进行了厘清,对孝文化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进行了归纳总结,是当代关于孝文化最为系统、最为全面,集近现代以来中国孝文化研究成果之佳作。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孝德更是中国人引以为耀的美好品德。在中国几年前的历史长河中,孝作为一种人类最自然、最朴质、最美好的人伦情感,犹如一汪清澈的甘泉,流注中国人的心肝脾肺,化育着中国人的血质和品质,铸就了华夏儿女尊老敬老的良好精神品质。历史沉淀而成的中国孝文化,根深而叶茂,对中国历代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学、宗教、伦理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像钱穆先生曾经说的那样:中国文化就是孝的文化。所以说,要了解中国文化,要读懂中国百姓,不读懂孝文化是不行的。《中国孝文化概论》是帮助我们读懂孝文化、读懂中国百姓的佳作。

一、一本优秀的孝德教育教科书

《概论》一书首次提出了孝文化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对孝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和意义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孝德教育提供了一本优秀的教科书,也为孝德教育成长为一门学科奠定了基础。

任何一门研究性学科或专业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近年来,在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孝文化研究的相关论文达到二万余篇,以“孝”命名的著作就有一二十部,但这些论文和著作都没有明确提出孝文化研究对象的概念。在《概论》一书中,从文本、义理、人物、比较和教育实践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孝文化的研究对象,认为:文本研究表现在孝经学和百孝图研究方面;义理研究表现在孝观念和孝的历史流变研究方面;比较研究表现在(中西)比较文化语境下的孝文化研究,加之孝文化的人物和教育、实践的研究,使孝文化的研究对象更加全面、更加规范,系统性和针对性更强。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我们正确对待中国孝文化的关键。从当今中国孝文化研究文章来看,一些作者停留在材料的堆积上,置以旁观者的姿态;一些作者则头脑狂热、痴迷复古,以为非古莫是;还有一些人认为孝是封建文化,是父辈和子辈人格不平等的表现,对孝文化口诛笔伐,持否定态度;更多的作者则主要从一个方面、一个人物、一个阶段或者一个领域里对孝文化进行研究,缺乏对中国孝文化的整体把握。《概论》一书认为孝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第一种是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第二种是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第三种是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这为孝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做了原则性定位,在分析孝文化研究方法之并集的基础上,合理地找到了孝文化研究方法的最大公约数。

关于孝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和意义,《概论》一书也进行了分析和概述。

孝文化的概念。该书中指出:“孝是中国文化的原发性、综合性的文化概念。”原发性至少说明两点:一是中国文化的产生与孝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与西方文化之比较而言,突出了孝在中国的民族性特色。综合性地道出了孝在中国并不是单一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而是与中国文化、家庭、社会和当代文明紧密联系,交织存在着的文化现象。

孝文化的特征、功能和意义。该书实事求是地归纳了孝文化的血源生发性、伦理政治性、实践教育性、主体失衡性、传承义务性五个方面的特征;认为孝的社会历史功能及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个人伦理道德修养的基础、二是家庭政务文化的根本、三是形成中国人格特质的根源、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精神力量;同时指出孝文化研究有助于认识民族自身、有助于破解养老难题、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一本正确认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典范论著

该书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孝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了梳理归纳,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孝文化的内涵以及孝文化与家庭、政治、法律、宗教的关系进行了客观阐述,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去芜存菁,去伪存真,为正确认识中国孝文化起到了匡正作用。

孝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问题。该书在阐述孝文化的起源时主要有两点值得关注:首先强调孝的亲情意识,是一种人类对生育养育之恩的感怀报答之情,是人类生命意识的觉醒。《概论》一书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强调孝的血缘关系和社会条件,即孝文化起源的物质性基础,在理论上站住了脚,在论证上有理有据,这是近年来孝文化起源研究的一大亮点。该书对孝文化的发展和演变问题,遵照了一般文化发展规律的特点,论述了各个历史阶段孝文化发展和演变的概貌,认为:商周是从孝意识到孝德观的形成和确立时期、春秋战国是儒家对孝文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时期、汉代是“以孝治天下”的理论与实践时期、魏晋南北朝是孝的崇尚与变异时期、隋唐五代是孝的进一步政治化和法律化时期、宋元明清是孝的登峰造极与愚孝时期、近现代是孝的现代反思与激烈批判时期。这些论述总体上符合一般文化的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对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孝文化具有重大的启发作用。

辩证地看待中国孝文化的内涵以及与家庭、政治、法律、宗教的关系。一提到孝,现在不少人认为:孝就是顺从父母,就是操守“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信条,就是愚孝,是父辈和子辈人格不平等的表现;行孝是保守的表现,就如《论语》里说的“无改父之道”就是孝,反对创新和进步。甚至一些人片面地认为:孝子,只是在父母去世时对子女的特定称谓。对于这些观念,《概论》一书收集了大量有力的论据,对孝的基本内涵、延伸内涵和精神意蕴进行了辩证地分析,为孝文化进行了“正名”。书中将孝文化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归亲延亲、养亲敬亲、疗亲侍亲、顺亲谏亲、继亲尊亲、葬亲祭亲六个方面,为“孝”进行了正本清源。同时,《概论》还对于孝文化的延伸内涵进行了详细论述,对孝文化的精神意蕴进行了提炼。作为家庭伦理之孝,在发展过程中与政治、法律和宗教等不可避免地相互联系,相互融合。正是这些缘由,中国孝文化在发展中不断地被引申、被推崇、被歪曲、被利用,以至于出现异化和蜕变,使得不合理的成分被放大,从而遮盖了孝的人民性精华的光芒,所以到了近代被遭到批判和清算。《概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中国孝文化的科学态度和负责任胸襟是难能可贵的,这种理想和追求值得当代学者所效仿和推崇。

三、一本立足传承、着眼创新的中国孝文化研究力作

对待中国传统孝文化,该书坚持传承创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原则,从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的角度对中国孝文化的时代价值进行了全面论述,突出了中国孝文化民族性和时代性。

吹捧过去固然不可取,但忘记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那就是千古罪人,一个国家不可能在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在不辨真伪地打破一切“旧”文化妄图在废墟上建立起一个符合民族特色的“新”文化,这是历史虚无主义,其结果必然造成民族文化断裂、国人内心张力失衡。《中古孝文化概论》在传承中国孝文化上做出了尝试、做出了努力,值得喜之,敬之。

关于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法主张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而该书中就持这种观点,认为:孝的历史价值有利于调整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对中国国民性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有父母子女间人格不平等、血缘亲情优先于法律、迷信与愚孝等缺点。除此之外,书中理论中还有一个隐藏的观点,那就是采取“旧瓶装新药”的抽象继承法对待孝文化,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的角度对孝的时代价值进行了合理的论述,对以后孝文化的研究具有许多启发性意义。

四、一本以“守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价值追求、坚持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之梦的光辉著作

一个人需要精神,精神是人生的支柱;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精神的土壤。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并内化在中国人民的品格之中。中国文化是和谐而包容的文化,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没有完全历史断绝的文化。之所以是这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孝文化的“和谐意识”和“延续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需要文化自信,“中国梦”也包括中国文化之梦。坚持文化自信,守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概论》一书以“守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价值追求,对中华孝道文化进行梳理和整合,既理直气壮,又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中国孝道文化,是可喜可扬的。

总之,肖波教授主编的《中国孝文化概论》一书,以传承创新中国传统孝文化、守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之崇高热情,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科学态度,以批判继承和抽象继承相结合之科学方法,在整合近年来中国孝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孝文化在理论高度上进行了系统化,在理论深度上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在理论广度上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中国孝文化概论》是中国孝文化研究之圭臬,也是现阶段中国孝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责任编辑:颜冲)

endprint

猜你喜欢
概论研究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谁远谁近?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