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体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2014-09-02 13:56李天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探讨实践

李天阳

摘要: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授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历程,而情感体验是阅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知识的价值确实重要,但情感体验的价值也不容忽视。缺乏情感体验的融入,教育或许能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痕迹,但却无法在心灵中,在人生中留下震撼。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情感体验的教育价值作一些探讨,谈谈情感体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提出几点粗浅的教育方案、措施。

关键词:情感体验教学;探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80-02

一、引言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是对认知对象的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既是学生获取知识不可或缺的一种心理过程,又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因此,教师教学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充分唤起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情感体验。下面简单谈谈情感体验教学探讨与实践的几点做法:

二、抓住文章情境,重注情感熏陶,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教材的选文洋溢着人文情调,大多数文章都包含浓厚的感情色彩,蕴含着作家丰富的情感,但这些情感有时需要教师的发挥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作者通过情景传递的情感。如在欣赏《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这个任务形象时,我让学生分成两组评价讨论玛蒂尔德,一组找她的缺点,一组找她的优点。五分钟后,学生相继发言,我一边引导发言一边写板书,把人物的优缺点展现在黑板上。接着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主人公。很显然,学生否定了她的缺点,肯定了她的优点。之后我再作小结,这样学生在欣赏小说人物玛蒂尔德的过程中,忽然发现她在丢失了项链后却处处表现出优点:积极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勤俭持家,踏实生活,最后与朋友见面坦然相告事情的真相等种种表现,不正是我们做人的高尚品质吗?这样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就会知道如何客观地评价他人,同时也学会反省自己。这样欣赏小说人物形象,就会把学生引入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反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不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学生在没受到情感感染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印象深刻,更不会体会到作者所流露的情感。因此,阅读教学要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做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与作者对话,产生感情共鸣。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收获。

三、从作者角度诵读,才能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意味隽永的作品总是以特有的情感力量撞击着读者的心扉,使其释放出生命热量与作家热烈拥抱,并同时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而诵读是沟通读者与作家心灵的有效途径。当学生置身作品之中,以自己的各种感官去品味、体验时,他的独特的心理感受、想象理解都将在客体上打下鲜明的印痕。重注诵读,不仅使学生能体验到课文遣词造句的准确、贴切,体验到标点符号的丰富内涵,而且可以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的诵读,对课文投射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切身感受,自然而然地就会体验到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如《胡同文化》中有一段精彩的人物语言描写,写出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心理:“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对这段文字的处理,只有注重诵读,在原汁原味的摩读中,才能品味出北京人的满足感和得意劲,品味出京味儿语言的魅力,体验汪曾祺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胡同文化》的最后部分既表达了汪先生面对胡同衰败没落的景象所产生的伤感、怀旧、无可奈何的情感,也展示了作者面对现实的理智和超脱。要体验和领会作者的这些情感,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品味。这样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真正实现了用情去品读,用情去体验。

四、帮助解读作品“未定点”,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所谓“未定点”指文学作品语言描写具有模糊性特点,使作品带有许多“不确定性”。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作家情感的结晶,蕴含着他们丰富的思想与情致。“荷塘月色”的静美淡雅,“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情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的亡国之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概。教学中,应抓住这些语言材料所表现的“未定点”,从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引导学生解读新意。

五、联系自己生活经历,感受作家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许多文学作品具有情感化的特征。如《赤壁赋》的作者苏东坡在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和感慨中,从佛禅和老庄思想中获得了某种瞬间和永恒的超脱感:任其自然而旷达面对,由一瞬间而转为永恒。正是这种超脱,使他在黄州生活于凄苦孤独中没有沉沦,而是“习惯了淡泊和静定”,“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承受着多种压力,面临着各种可能的失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赤壁”情结中,这种失意与痛苦的超脱,对现代人的心理调整,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教学实践中,每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以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实际的情感体验为切入点导入新课,也是沟通情感体验的有效方法。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对父母和教过自己的老师心存感激和热爱,遇到类似这样题材的课文,如《提醒幸福》(毕淑敏)和《我与地坛》(史铁生),就可以在引入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来畅谈自己实际的情感体验,唤起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六、结语

情感体验教学的价值不容忽视,它是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通道,使主体可以深刻地理解事物,体会到他人的情感,实现移情。语文教学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感知美好,领悟含蓄,感受到愉悦,能够使其产生对美的追求,美的创造,培养健全、理性、全面的人格。

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讨实践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