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接受理论视角下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4-09-02 14:45张彦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张彦辉

摘要:接受理论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重视,重点是掌握该理论的核心论断,合理地运用到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去,特别要强调接受主体的状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接受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18-01

接受理论发端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接受美学,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是带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来阅读的,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批评理论。法国作家法朗士在《乐图之花》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书是什么?主要的只是一连串小的印成的记号而已,它是要读者自己添补形成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记号相应地活跃起来,一本书是否呆板乏味,或是生气盎然,情感是否热如火,冷如冰,还要靠读者自己的体验。这段关于作品文本和读者理解之间存在着差异和互相补充,阐发的精彩议论,形象而生动地道出了接受美学的主旨。接受理论继承了接受美学的主旨,核心论断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重视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性接受姿态。8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对西方的接受理论进行了翻译和介绍,并从哲学的角度对接受问题进行了探讨,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对接受理论开始高度关注。2009年刘丽琼教授出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论》一书,全面阐述了接受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作者以接受理论为一般指导,围绕着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如何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程度,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问题。这一研究成果已被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指导教学的法宝。

中职学生还处于身心发育不成熟阶段,对社会上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因此,学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中职生,使其健康发展。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育者往往感到事半功倍,甚至事与愿违的现象随处可见,原因何在,说到底,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教育与接受的契合问题。事实上,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是教育者主动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知识、观点和技能的施教活动与受教育者能动地对教育内容进行选择、吸纳性接受活动的对立和统一。教育固然重要,而没有接受,一切教育活动又都会失去意义。作为外因的教育活动只能是引导受教育者思索和提高心智水平的手段,而教育目的与教学效果最终只能通过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来完成和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接受活动,掌握接受规律,对于改进教学,提升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根据现代接受理论,“接受”的定义是指接受主体在需要的驱动下对接受客体的反应、择取、理解、解释、整合、内化以及外化为行为的活动过程,简单的说,也就是接受主体从需要驱动到产生行为之间的这一动态活动过程。它本质上反应了接受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认识和实践关系。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是如何运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主要包括五个要素:传导者(相当于教育者)、接受主体(相当于受教育者)、接受客体(相当于教学内容)、接受中介(相当于教育手段)、接受环境(相当于教学环境)。接受理论的原理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角度,从中可以发现以前未发现的问题,找到以前未找到的教学方法,从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思路,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接受理论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启示。

首先要高度重视接受主体的需要。教育者要肯定学生(接受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接受主体的内在需要与价值追求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活动起着觉醒作用和指向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在驱动力。如果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接受主体的内在需要,就会引发他们的极大的接受兴趣,产生积极的接受反应,反之则接受主体的反应是麻木和迟钝的。其次要区分接受主体的层次性。接受主体由于性别、情感、心理、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等状况不同,必然导致认识上的差异,也必然导致他们对教育的接受会处在不同的层次。接受差异存在于个体之间,也存在于群体之间,因为虽然接受者的个性都不相同,但他们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情趣爱好等方面总会有某些相似之处,就构成了特殊的接受群体,又具有广泛性。正因为如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接受主体的思想实际和特点,建立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做到有的放矢,将广泛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第三,要重视研究接受主体的接受障碍。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任何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被接受,这表明在接受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一般而言,接受障碍的导因来自于接受主体自身和外部两个方面,前者称为内障碍,后者称为外障碍,内障碍主要包括接受主体的思维能力、情绪、情感等生理机能性障碍和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容量限制等意义性障碍等;外障碍则主要是指接受客体、接受环境、接受中介这三个方面,比如,教育者的知识容量和业务素质、人格形象、责任心、态度和教学方法、教育内容及形式等。就其作用机制而言,外障碍要素只是内障碍生显的引导条件,它必须通过引发或转化为内障碍才能最终影响接收活动。第四,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接受主客体的双向交流过程。教育的理想结果必须是接受主体心悦诚服、快乐地接受,这就要求教育者了解和尊重接受主体,做一个忠诚、善良、善解人意的良师益友,善于展现自己的人格力量,以自己的楷模行为对接受主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树立榜样。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培养人们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思想情感。只有注意对接受主体的道德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才能使接受主体建立起正确的情感选择机制,促使其对积极健康文化的吸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各种情景中的教育因素,综合运用形象感染法、艺术感染法和群体效应法等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感化和熏陶,注意把握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甚至认真程度等细微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调节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育者具有足够细心、耐心和高超的教学技巧。

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