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均值定理 掌握多变配凑技巧

2014-09-02 20:36薛胜菊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数学

薛胜菊

摘要:在高考题中,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是最为常见、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但是应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要注意:一要正:各项或各因式必须为正数;二可定:必须满足“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要凑出“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的式子结构,如果找不出“定值”的条件用这个定理,求最值就会出错;三能等:要保证等号确能成立,如果等号不能成立,那么求出的仍不是最值。

关键词:数学;求最值;均值定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65-01

最值问题始终是高考数学的命题热点,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是最为常见、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这类问题难度虽不大但技巧性,考生常因方法选择不当,造成应用定理错误而失分。因此,快速找到切入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顺利解答高考题,这是高三学生的最大期望。笔者现就此类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对不同类型技巧的解法进行分析。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配凑项凑“积”为定值法

例1 已知x<,求函数y=4x-2+的最大值。

解:因4x-5<0,所以首先要“调整”符号,又

(4x-2)g不是常数,所以对4x-2要进行拆、凑项,Qx<,∴5-4x>0,

∴y=4x-2+=-

5-4x++3≤-2+3=1

当且仅当5-4x=,即x=1时,上式等号成立,故当x=1时,ymax=1。

点评:本题需要调整项的符号,保证各项正,又要配凑项的系数,使其积为定值。其实凑积为定值无非是凑“倒数”形式,消去未知数,得到定值而已。

二、分离拆项或换元构造“积”为定值

例2 求y=(x>-1)的值域。

解法一:本题看似无法运用均值不等式,不妨将分子配方凑出含有(x+1)的项,再将其分离。

y===(x+1)++5当x>-1,即x+1>0时,y≥2+5=9(当且仅当x=1时取“=”号)。

解法二:本题看似无法运用均值不等式,可先换元,令t=x+1,化简原式在分离求最值。

y===t++5,当x>-1,即t=x+1>0时,y≥2+5=9(当t=2即x=1时取“=”号)。

点评:对于分子分母“一、二次“形式的分式函数求最值,通常直接将分子配凑后将式子分开或将分母换元后将式子分开,构造“倒数”,创造均值定理使用环境,再利用不等式求最值,即化为y=mg(x)++B(A>0,B>0),g(x)恒正或恒负的形式,然后运用基本不等式来求最值。但仍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的限制。

三、乘“一”不变原理构造“积”为定值

例3 已知正数x、y满足+=1,求x+2y的最小值 。

解法一:(利用均值不等式)x+2y=(+)(x+2y)=10++≥10+2=18,当且仅当

+

=1

=

即x=2,y=3时“=”号成立,故此函数最小值是18。

解法二:(消元法)由+=1得y=,由y>0⇒>0⇒x>8则x+2y=x+=x+=x+2+=(x-8)++10≥2+10=18。

当且仅当x-8=即x=12,此时y=3时“=”号成立,故此函数最小值是18。

点评:利用乘一不变值的道理构造“倒数”构造“积为定值”,从而创造使用均值定理的环境。此类问题是学生求解易错得一类题目,解法一学生普遍有这样一种错误的求解方法:。原因就是等号成立的条件不一致。

四、平方法配凑“和”为定值

例4 已知x,y为正实数,3x+2y=10,求函数W=+的最值。

解法一:若利用算术平均与平方平均之间的不等关系,≤,本题很简单,

+≤==2。

解法二:条件与结论均为和的形式,设法直接用基本不等式,应通过平方化函数式为积的形式,再向“和为定值”条件靠拢。

W>0,W2=3x+2y+2x·y=10+2·≤10+()2+()2=10+(3x+2y)=20∴W≤=2。

点评:本题利用取平方的方法构造均值定理,运用均值求定值。

总之,应用均值定理求最值掌握配凑技巧,构造其使用的环境,会使问题得到更快捷的解决,但是应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要注意:一要正:各项或各因式必须为正数;二可定:必须满足“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要凑出“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的式子结构,如果找不出“定值”的条件用这个定理,求最值就会出错;三能等:要保证等号确能成立,如果等号不能成立,那么求出的仍不是最值。

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
中等数学
我们爱数学
我难过,因为我看到数学就难过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