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征呼伦贝尔

2014-09-03 22:47王钧梁彩霞郑治家
美文 2014年1期
关键词:参谋长呼伦贝尔抗联

王钧 梁彩霞 郑治家

1、开辟新的游击区扩大抗日根据地

那是1936年、1937年前后,东北抗联发展--最高峰时期,大概有4万多人,一共设了11个军,活动范围遍及70多个县的广大地区,通过突然袭击、能打就打、时聚时散等游击战术,使善于正规作战的日本关东军束手无策,牵制了日伪军几十万人,对东北的日伪统治构成直接威胁。我和冯治纲都是第六军的,冯治纲是参谋长,军长是夏云杰,政治部主任是李兆麟。当时,为破解抗联的游击战术,解除抗联对伪满统治的威胁,日本人关东军制定了伪满洲国3年肃正计划,他们想出了归村并屯、归屯并户的法子,在抗联经常活动的地区建立“大屯”,日本人叫集团部落,在集团部落内部实行保甲制和十家连坐法,对抗联实行坚壁清野。鬼子的目的是切断我们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没过几个月,我们的游击区就变成无人区,跟老百姓联系不上了,粮食和衣物接不上流儿,抗联的活动区域急剧减小,没法跟敌人周旋,需要重新开辟新的游击区。

[编者注]归村并屯:把所有抗联游击队活动过的山沟里的老百姓,一律强迫搬到指定的大屯子里安家,不走的人,就杀掉,东西被抢光,房子被烧光。

抗日联军为什么到呼伦贝尔地区开展革命游击战争呢?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939年5月11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为了配合德国法西斯进行瓜分世界的侵略战争,在呼伦贝尔海拉尔南大约300公里的诺门汗向蒙古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共临时北满省委为了配合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讷河战役,打下了讷河,牵制了鬼子对诺门汗的进攻,导致诺门汗战争失败,日本宣告停战。所以这一地区的地理位置越来越重要。

这时候,我们的部队已经和党中央失去联系很长时间了,找不到组织,我们就像没娘的孩子,很多事情得不到中央的精神和指示,不知道怎么办。呼伦贝尔地区有个优势,它北靠苏联,东靠我军开辟的讷河、嫩江游击区,西靠蒙古,南与热河的八路军接近,便于与党中央和八路军取得联系。所以临时省委决定在呼伦贝尔开辟游击区,准备在大兴安岭一带建立抗日联军总后方。当时就把原第三、六、九、十一军编为第三路军,让李兆麟当总指挥,从北满向西进行西征,到呼伦贝尔开辟新游击区,经过呼伦贝尔转战到热察冀根据地,同八路军取得联系。

12月份,三路军成立了西北远征军指挥部,任命冯治纲参谋长为总指挥,我是政治部主任,派我俩带着六军军直教导队和十二团骑兵一共120多人,首征呼伦贝尔。

临出发前,李兆麟把我和冯参谋长叫到跟前,因为都是六军出来的,我一直都叫冯治纲参谋长,他也一直叫我老王同志。李指挥很严肃地说:“你俩搭档我很放心,都身经百战了。只是有一点,呼伦贝尔地区地形复杂,你们又不熟,群众基础还弱,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很多,千万要注意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不过好在那里地广人稀,没有鬼子的“集团部落”,还是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同志们都等着你们的好消息。”我和冯参谋长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坚决完成任务!”然后总指挥跟我们挨个握手,当时那种感觉就是生离死别,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呼伦贝尔那么大,地形不熟,老百姓不熟,鬼子、伪军遍地都是,而我们就100多人,这种情况下很难说谁能活着回-,来。但是这个任务又必须有人去完成,如果一直跟组织联系不上,抗联部队就有被消灭的危险,所以当时我们每一个战士都是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去的呼伦贝尔。

2、与冯参谋长并肩作战的日子

冯参谋长是打仗的好手,指挥战斗很有套路,跟着他我学到很多打仗的经验,我一直很佩服他。1939年12月,我们带领120余名战士避开鬼子部队的围剿,从莫力达瓦旗北部穿过嫩江进入呼伦贝尔。我和冯参谋长分工明确,他主管带兵打仗,我主要负责抗日宣传和战士的思想工作。在经过小库木尔屯时,我们召开了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政策,有一个叫沙特勇的达斡尔族小伙儿要求参加抗联。有一位达斡尔族老乡叫孟哈苏的,把我们领到他家,把我们安排在三面有炕的正房,给每人倒了一大碗酸牛奶。后来还要给我们杀羊、杀鸡,我们没同意,只是让他们做了点便饭。吃完饭,孟哈苏老大娘让他儿子跟我们“拜把子”,咱们共产党员不兴这个,可是考虑到少数民族群众的要求,冯参谋长就让我、王副官和她儿子孟德仁结拜为兄弟,孟德仁也从此参加革命了。

1940年1月14日我们走到莫旗太平桥屯,遇到了200多人的伪满警察队,是一个达斡尔族姑娘骑马跑来给我们报的信,说“从西南方向来了许多伪警察”。冯参谋长用望远镜一看,全是穿黑制服的。因为怕伤到老百姓,我们每次作战都尽量避免在屯子里打。冯参谋长往屯子周围看了看,指着屯子前面的山坡,果断地命令战士们:“马上撤出屯子,占领前面的山坡,机枪班加强火力,堵住敌人前进的道路!”冯参谋长眼光“很毒”,他瞄准的这个山坡,正好能占据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迎面堵住敌人的去路,还不容易被敌人发现,能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当时,战士们斗志旺盛,从嫩江过来一直打胜仗,有的战士就提议冲过去。冯参谋长考虑到刚到一个地区,来的又都是达斡尔族兵,就安排副官祁宝贤和排长小于等3人走上前去向他们喊话“中国人不能打中国人”,结果警察队先开枪,3个人都牺牲了。冯参谋长瞪大眼睛给我们下令:“要全部活捉,不准打死一个。”按照冯参谋长的指示,我们二连、三连、一连和教导队分三面进攻,敌人顶不住了,都乖乖交了枪。冯参谋长给他们讲道理:“达斡尔、蒙族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不能打中国人,我们要一致对敌,打日本鬼子。”经过教育之后把他们全都放了。这场仗打得很漂亮,对战士鼓舞很大,有好几个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加入了我们队伍。

后来我和冯参谋长在总结战斗经验的时候,我还偷偷问他:“你当时怎么一下就能瞄上那个山坡了呢?”冯参谋长笑着告诉我,“其实是这些年打仗打出的经验,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先观察地形,心里有数了,遇到突发敌情的时候才能果断出击。”冯参谋长牺牲以后,他的这个经验在我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离开太平桥我们继续往西南走,来到了振峰屯,在这我们安置了一个叫蒋权的伤员,安排给了一个姓刘的大高个,他是刚从辽宁搬过来的,让他给治治。可是等我们第二次来的时候,对这个伤员说法不一,有说放菜窖里起火烧死了,有说被刘大个子给害死了。一直也没有确切证据,到现在也没弄清楚。

1940年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六,是我和冯参谋长共事的最后一天,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阴乎乎的下着雪。大概是晚饭的时候,我们来到了阿荣旗境内的五马架屯。冯参谋长、我和警卫员裴海峰,我们3个人走进一户老百姓家,边敲门边告诉老百姓说:“我们是红军,是抗日的,是保卫老百姓的队伍。”老百姓看到我们打着抗联大旗,就打开门,招呼我们进去,给了些米又带着我们到老乡家买了一些,战士们张罗着生火做饭。我也抓住这个机会和冯参谋长一起跟老乡唠家常,做抗日宣传。米刚下锅不一会儿,哨兵就跑来报告:“东边来了几辆拖着火炮的日本军车,后面跟着一大队日本兵,马上就要进村了。”冯参谋长命令大伙儿立刻捞出未熟的米饭,指挥战士们一边阻击敌人,一边向后山转移。

不知情的人都不能理解,怎么在那么危险的时候,冯参谋长还要大家先捞起没熟的米饭?

我们一路穿过嫩江来到阿荣旗,一个多月的急行军,身上的给养早就吃完了,太平桥一战走的急,战士们已经坚持十多天饿着肚子在零下四五十度的冰天雪地里行走,饿死、冻死一点都不稀奇,何况还要坚持打仗。所以,冯参谋长和我们都知道粮食就是战士的命,有粮就有命,至于生熟都能吃。在雪地里怕敌人发现,很多时候不能生火,生米拌着雪吃,那是经常事,有的吃就已经不错了。

跟着冯参谋长,我们很快撤出了敌人的火炮射程之外,直到听不见敌人的枪炮声,才敢停下来,靠着树坐在雪地里开始吃着半生不熟的小米饭。大家谁都不说话,都在自顾自地吃着,吃着吃着,有个小战士边哭边说:“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饭。”冯参谋长拍拍他的肩膀,然后告诉大家快吃,吃完往前走一段再休息。

1940年2月4日,农历腊月二十七。早晨天没大亮,冯参谋长命令大伙儿用昨天剩的米抓紧时间生火做饭,饭后转移。

行军打仗无所谓几点起床,每天都是冯参谋长第一个起来,因为他脑子里想的全是作战计划。

当时我还挺担心问参谋长:“会不会被敌人发现?”冯参谋长说:“鬼子也得吃饭,他们是大部队,汽车上不了山,还是靠步兵。我们是骑兵,他们两条腿撵不上咱们四条腿,放心做饭,吃饱了好赶路。”果然,大概半个小时左右,部队安全吃完早饭,我们就朝着西南方向走。冯参谋长很有经验,安排尖兵在前面带路、侦察敌情,还特别嘱咐“要注意有没有胶皮轱辘印,向哪个方向,就知道敌人往哪边去了。”部队大概走了两个多钟头,来到了三岔河边的一个屯子叫任家窝棚。正走着,前面的尖兵停下来打手势告诉我们发现敌情。冯参谋长马上命令部队停止前进,然后回过头跟我说:“老王同志,你组织一下同志们准备作战,一旦敌人上来,你带队伍上后面那个山坡,我和小裴先到前面那个山顶侦察一下,如果遇上敌人,肯定不是小股部队,你们别管我,马上撤,保存力量,不要恋战!”我让他多带几个人,他说“人多目标大,容易暴露”。我还没来得及再说什么,他和小裴已经骑马到半山腰了。

后来有人问我,当时为什么不阻止他不要去,或者安排别的战士去,也许冯参谋长就不会牺牲?因为我了解冯参谋长的脾气,这些年在一块打仗,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从来都是第一个去了解敌情,他当时心里着急啊,恨不得一步登上山顶好摸清敌人的方位和部署情况,所以没拦他,知道拦也拦不住。我在山下一边命令战士下马准备迎战,一边盯着冯指挥和小裴。转身的工夫,他俩就到山顶了,这时山顶和一侧山坡上同时响起了枪声。我就知道出事了,冯参谋长肯定是和敌人遇上了。我带着战士们就往山上跑,准备去支援。这时候,旁边山坡上响起了敌人的机枪声,身边几个战士应声掉下马,子弹一排排飞过来,打得我们根本抬不起头,我赶紧命令战士们下马迎战。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敌人早就分两路在这埋伏好了等着我们。

我们是骑兵,只有“打马桩子”才能跟敌人拼,可当时那地形根本打不了马桩子,跟前没树也没有沟,没有隐蔽的地方,待在那就是等着让敌人当靶子打。我命令身边的一个排长带着部队往北边的山头上撤。我带着机枪班的几个战士去营救冯参谋长。我们一边跑,一边向旁边坡上的敌人扫射。还差大约200多米,冯参谋长看我们过来了,就向敌人扔了两颗手榴弹,趁着烟雾,冯参谋长和小裴跨上马往下撤,可是没想到马受了惊,转了一圈就向柞树棵里钻,冯参谋长和裴海峰被刮下了马,敌人包围过去。我一看这情形急了,命令机枪班全力扫射吸引敌人的火力。这时候,鬼子开始向我们发射炮弹,因为是白天,火炮的命中率很准,几挺机枪都打坏了,我身边又倒下几个战士,身上的皮包也打了个大窟窿,敌人的机枪、炮弹还在一个劲地向我们开,接应已经是不可能了。我眼看着大约百米之外的冯参谋长和已经被打断双腿的小裴还在跟鬼子拼命。冯参谋长自己枪里的子弹打没了,又拿过小裴的枪继续打。冯参谋长在我们队伍里是有名的枪法准,敌人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可是再准的枪法也架不住200多个鬼子的围攻,冯参谋长和小裴最终还是没有救下来。

[编者注]打马桩子:骑兵目标大,马上射击命中率也低,必须下马,留一个看马,不被惊散,其余人才可投入战斗,俗称“打马桩子”。

冯治纲:中共党员,1908年生于吉林省公主岭。1932年格节河金矿成立护矿队靠5人5支枪起家,后成立“文武队”。与汤原游击队合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抗联第六军参谋长、西北远征军指挥部总指挥。参加过1937年4月攻打汤原城、1939年1月龙门山伏击战、德都大捷、1939年1月谷家窑突围战等多次战斗。牺牲时,年仅32岁。

裴海峰:独生子,14岁就偷着跑出来参加抗联,被父亲找了回去。后来他自己做通了父母思想工作,父亲亲自把他送到了抗联。青年连成员,冯治纲的警卫员,牺牲时只有19岁。

3、厮杀在突围路上

占据山头的鬼子离我很近,我身边只剩下机枪班长尹德福,山坡一侧和山顶的敌人正在合围过来。这时排长领着战士们已经登上北面的山顶,打好了马桩子,他们用密集火力将侧翼的鬼子压了回去。此时,我真想冲上去,跟鬼子同归于尽,可是冯参谋长牺牲前嘱咐过“不要恋战,保存力量”。我和尹德福,你掩护我,我掩护你,边打边撤。撤到北山上时,看见南山上全是黄乎乎的鬼子。

战士们亲眼看到冯参谋长和小裴被鬼子打死,特别是我,眼睁睁地看着冯参谋长倒地却救不了,那种痛苦的心情真是到了极点,战士们都失声痛哭。为了保住剩下的这些战士,我不得不强忍住眼泪,命令大家一齐端起枪向南山打了几阵排枪,为冯参谋长和小裴壮行,随后带着同志-们往西突围。

突围到一个山脚下,有个小战士叫史化鹏,平时我们都叫他“铁孩子”,因为打得正起劲,被队伍落下了大概有100多米的距离,他刚要往前撵,马中弹了,他掉下了马,这时候,后面追来个鬼子军官,眼见着鬼子军官的指挥刀奔他的脑袋砍过来了。他一躲刀的工夫就从鬼子马肚子底下滚过去了,然后他一手抓雪扬向鬼子眼睛,一手顺过马枪就打。“砰”的一声,恰好打中鬼子的头部,鬼子一晃就栽下马了。后面的鬼子也惊呆了,等反应过来,“铁孩子”已经跳上鬼子军官的马追赶部队去了。追上队伍后,“铁孩子”给大家边讲边演示如何杀死鬼子军官的,有几个小战士还照样子学呢,我当着所有战士的面表扬了他。这个事不长时间就在我们队伍和老百姓中间传开了,大家都知道抗联部队里有个“铁孩子”,都知道“铁孩子”马枪射敌酋的故事。后来,“铁孩子”参加过许多战斗,立下不少战功,建国后被授予上尉军衔,后转业到了地方。

我带着战士们一路突围,向前猛冲。刚翻过一道山沟,就看到一个小队的鬼子正扛着膏药旗,在山下小河沿上走着,大约有30多人。我和战士们这时候心里都憋着火,看见这群鬼子就红了眼。我把马刀往前一指,吼道“全部消灭,一个不留!”我当时真是拼劲全身的力气吼出来的,也不知道哪来的那股劲,连马都跟着打了个寒战,战士们也和我一样大喊着杀了下去,鬼子没有防备四处逃窜,战士们像追赶野猪一样,一枪一个,不一会儿鬼子都被撂倒了。仗打完了,我和战士们捡回了一些鬼子的枪支弹药,继续向西南行进,到达了宿营地野猪窝棚。

[编者注]铁孩子:原名史化鹏,出生在黑龙江省汤原县,1935年14岁时就参加了抗日游击队,1937年在抗日联军六军二师少年连作战士,1939年被编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抗战胜利后,史化鹏在以后的剿匪、三大战役、入关、抗美援朝,一个都没落下。史化鹏长于侦察工作、作战机智勇敢、不怕流血牺牲,在他参加的数十次的侦察和战斗中,曾七次负伤,在东北抗日联军中被传颂为“独胆英雄”“铁孩子”。1955年实行军衔制后,被授为上尉军衔。后转业到地方工作。1969年因病不幸去世。

猜你喜欢
参谋长呼伦贝尔抗联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呼伦贝尔大草原,值得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来到这里,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消失的铁三连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抗联英雄赵尚志
新四军参谋长亲临省府催军饷
闫锡聪
王维国当好防灾决策“参谋长”
红三军参谋长唐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