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红细胞对血型鉴定的影响

2014-09-03 13:32潘俊辉

潘俊辉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红细胞对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进行血型鉴定50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为研究的对象,采集血样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氯喹放散试验及血型鉴定,观察致敏红细胞对血型鉴定的影响。结果50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均为阳性,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阳性38例,阳性发生率76.00%显著高于阴性患者所占比率24.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间抗阳性患者中ABO血型正反定相符率7.89%,显著低于间抗阴性患者ABO血型正反定相符率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喹放散试验后,血型鉴定的准确率为93.76%,显著高于试验前的24.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红细胞会影响血型鉴定的结果,增加血型鉴定的难度。

【关键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人球蛋白;血型鉴定

【中图分类号】R556【文献标识码】B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会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导致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能够结合患者自身体内正常红细胞表面的抗原,或者激活抗原补体,进而引起红细胞出现过早破坏[1]。紊乱的免疫系统使得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导致在患者的体内产生一种抗体抗自身红细胞抗原[2]。这种抗体可以结合患者自身红细胞的抗原,形成一种抗体抗原的复合物并可激活补体,进而致使患者自身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溶血性贫血体征抗人球蛋白试验能够凝集致敏性红细胞,结果显阳性,这些阳性红细胞会对患者血型的鉴定造成干扰,使得血液配型的难度增加[3]。本次我院为了探究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红细胞对血型鉴定的影响,特做次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进行血型鉴定50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范围16-60岁,平均年龄为(32.5±7.6)岁。原发性贫血29例,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引发产生的贫血患者5例,感染性继发16例。

1.2检测及血型鉴定方法

(1)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将1滴患者浓度为5%的红细胞悬液放入一干净的小试管中。经盐水3次洗涤(3000rpm,洗涤1分钟)处理后,倒出上清液;向其中加入抗球蛋白试剂两滴,以3000rmp离心处理15秒,观察凝集情况,并仔细记录;(2)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加入两滴患者血清至试管中,再加入1滴浓度为5%左右的试剂红细胞;摇匀后进行离心处理,观察凝集和溶血情况。然后在37℃温度下孵育半小时;再次离心,观察凝集和溶血情况;经盐水洗涤处理三次后,向其中加入两滴抗IgG、C34试剂,摇匀后,进行离心处理,观察凝集情况,并作详细记录。(3)参考相关输血技术规程,通过DIANA全自动血型鉴定仪(产自西班牙)及其配套的Coombs卡、血型鉴定卡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参考相关输血技术规程进行氯喹放散试验。

1.3观察指标

观察受检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发生率、间抗阳性患者血型鉴定情况及氯喹放散试验前后血型鉴定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发生率

50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均为阳性,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阳性38例,阳性发生率76.00%显著高于阴性患者所占比率24.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间抗阳性患者血型鉴定情况

统计结果表明,间抗阳性患者中ABO血型正反定相符率7.89%,显著低于间抗阴性患者ABO血型正反定相符率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氯喹放散试验前后血型鉴定结果

氯喹放散试验前50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血型难以鉴定的患者共38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阳性),均为正反定不相符。正定型AB型38例,反定型A型、B型、O型分别为15例、12例、11例。氯喹放散试验后(吸附于红细胞表面的抗体被放散掉),正反定型结果一致,所有血型均被正确定型。氯喹放散试验后,血型鉴定的准确率为93.76%,显著高于试验前的24.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即(P<0.05)。

3讨论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发生紊乱使得患者体内产生一种能够与患者自身正常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相结合或者可以激活补体的抗体,使得患者红细胞过早地收到破坏,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获得性溶血性贫血[4]。因为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免疫系统已经紊乱,所以会对患者自身红细胞的抗原可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导致在患者的体内产生一种抗体抗自身红细胞抗原。这种抗体可以结合患者自身红细胞的抗原,形成一种抗体抗原的复合物并可激活补体,进而致使患者自身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溶血性贫血体征[5-6]。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共有四种类型,包括温体抗型、冷凝集素综合征、混合型及寒冷性阵发性血红蛋白尿[7]。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的IgG抗体能够结合吸附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致敏红细胞),在致敏红细胞中加入抗人球蛋白试剂后,两者之间会发生球蛋白-抗球蛋白的特异性反应,导致其中的致敏红细胞出现凝集现象即呈现出阳性[8]。

本次调查研究的最终结果表明:50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均为阳性,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阳性38例,阳性发生率76.00%显著高于阴性患者所占比率24.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间抗阳性患者中ABO血型正反定相符率7.89%,显著低于间抗阴性患者ABO血型正反定相符率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喹放散试验前50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血型难以鉴定的患者共38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阳性),均为正反定不相符。正定型AB型38例,反定型A型、B型、O型分别为15例、12例、11例。氯喹放散试验后(吸附于红细胞表面的抗体被放散掉),正反定型结果一致,所有血型均被正确定型。氯喹放散试验后,血型鉴定的准确率为93.76%,显著高于试验前的24.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即(P<0.05)。由此可见,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红细胞即致敏性红细胞会对影响对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型鉴定的正确性造成影响[9]。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体内红细胞可致敏IgG或者IgG及其补体,致敏性红细胞在血液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非特异性凝集现象,对血型的ABO型定造成严重干扰。而血型的鉴定是急救室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的前提条件,如果血型鉴定出现差错或导致血液输配出现问题,一旦给予患者的是与其自身血型不匹配的血液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合全文的分析可知: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红细胞会影响血型鉴定的结果,阳性红细胞可致敏IgG或者IgG及其补体,且阳性红细胞在血液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非特异性凝集现象,对血型的ABO型定造成严重干扰,增加血型鉴定的难度。

参考文献

[1] Moridani MY,Verjee Z,Allen LC.Application of microtubes gel method and modified polybrene method in the cross matching of the patients with immune hemolytic anemia[J].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2013,3(15):116-120.

[2] 黄炳坤,黄东平.微柱凝胶卡法与改良凝聚胺配血法在交叉配血中应用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3):384-385.

[3] 梁洁玲,黄美群,王发雄,等.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分布特征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2161-2162.

[4] 刘洋,雷婷,陈双,等.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微柱凝集法与传统试管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中的对比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1):1583-1586.

[5] Solomou EE,Rezvani K,mielke S,et a1.Cellular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J].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2011,32(6):63-65.

[6] 张磊,张烨,郭楠,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前检查的研究[J].北京医学,2013,35(8):717-720.

[7] 李孜,邵宗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册,2010,22(2):106.

[8] 汪克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分型及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493-1495.

[9] 孙克.结缔组织病合并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对红细胞参数检测的干扰及处理1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1-3.

综合全文的分析可知: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红细胞会影响血型鉴定的结果,阳性红细胞可致敏IgG或者IgG及其补体,且阳性红细胞在血液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非特异性凝集现象,对血型的ABO型定造成严重干扰,增加血型鉴定的难度。

参考文献

[1] Moridani MY,Verjee Z,Allen LC.Application of microtubes gel method and modified polybrene method in the cross matching of the patients with immune hemolytic anemia[J].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2013,3(15):116-120.

[2] 黄炳坤,黄东平.微柱凝胶卡法与改良凝聚胺配血法在交叉配血中应用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3):384-385.

[3] 梁洁玲,黄美群,王发雄,等.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分布特征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2161-2162.

[4] 刘洋,雷婷,陈双,等.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微柱凝集法与传统试管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中的对比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1):1583-1586.

[5] Solomou EE,Rezvani K,mielke S,et a1.Cellular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J].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2011,32(6):63-65.

[6] 张磊,张烨,郭楠,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前检查的研究[J].北京医学,2013,35(8):717-720.

[7] 李孜,邵宗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册,2010,22(2):106.

[8] 汪克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分型及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493-1495.

[9] 孙克.结缔组织病合并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对红细胞参数检测的干扰及处理1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1-3.

综合全文的分析可知: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红细胞会影响血型鉴定的结果,阳性红细胞可致敏IgG或者IgG及其补体,且阳性红细胞在血液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非特异性凝集现象,对血型的ABO型定造成严重干扰,增加血型鉴定的难度。

参考文献

[1] Moridani MY,Verjee Z,Allen LC.Application of microtubes gel method and modified polybrene method in the cross matching of the patients with immune hemolytic anemia[J].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2013,3(15):116-120.

[2] 黄炳坤,黄东平.微柱凝胶卡法与改良凝聚胺配血法在交叉配血中应用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3):384-385.

[3] 梁洁玲,黄美群,王发雄,等.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分布特征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2161-2162.

[4] 刘洋,雷婷,陈双,等.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微柱凝集法与传统试管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中的对比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1):1583-1586.

[5] Solomou EE,Rezvani K,mielke S,et a1.Cellular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J].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2011,32(6):63-65.

[6] 张磊,张烨,郭楠,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前检查的研究[J].北京医学,2013,35(8):717-720.

[7] 李孜,邵宗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册,2010,22(2):106.

[8] 汪克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分型及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493-1495.

[9] 孙克.结缔组织病合并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对红细胞参数检测的干扰及处理1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