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科书诗歌课后习题的设计

2014-09-03 16:23周晓炜
课外语文·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习题设计教科书习题

周晓炜

【摘要】高中生几乎天天与习题为伴,习题需要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才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又不会降低学习效率。本文试图了解当前教科书课后习题的设计现状,以探究更有效的习题设计途径。

【关键词】习题;习题设计;教科书;诗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每天都会跟习题亲密接触。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作为老师肯定会一心想精选部分习题作为学生巩固的材料,但是免不了慨叹教科书的练习或者练习册中的有些习题并不适合学生。

一、我国语文教科书诗歌课后习题的现状

以广东省出版社(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相关习题为例,了解我国当前教科书中课后习题的设计现状。习题如下:

(一)背诵。

(二)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苏轼、辛弃疾是豪放词人的代表,李清照则是婉约词人的代表。试结合课文及以前读过的诗作,谈谈豪放词和婉约词在写景抒情方面各有什么特色。

(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之作,两词中表现的怀古之情有什么不同?[1]

可见,我们当前教科书的课后习题存在很大的不足,在质与量方面都有缺陷,如果没有其他辅导资料的话,仅凭这三个题目很难合理评价学生对这首词的学习效果。而且这些习题涉及的内容太过片面,这三个题目涉及的评价内容是重点篇目的背诵、从写景抒情方面分析词人的词风、诗歌表达的词人情感,而诗歌的表达技巧、词人的观点态度和诗歌的思想内容等重点根本没有涉及。

二、语文教科书诗歌课后习题的设计探究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古诗阅读进行了以下规定:

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3.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些规定就势必成为习题设计的依据,本文试图以此为依据,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对象,力图探究丰富多样的习题设计。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大体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三种。苏轼的这首词涉及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例如,人物形象习题设计。

诗歌中的人物主要是诗中的诗人形象和其他的人物。习题可能会包含人物的活动、情感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理解。

示例:

1.上片中作者在这些景物面前,对时间和人物产生什么联想?[2]

2.试据杜甫的《登楼》和苏轼的这首词,分析两首作品直接或间接提到了三国时代的人物,作者各有什么用意?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鉴赏重在理解语言表达的情感和作用,体会语言的美,并进行一定的评析。

第一,词风习题设计。

示例:

试从题材、感情、用语三方面说明苏轼词风格豪放的特色。[3]

第二,诗句的习题设计。

示例:

试指出下面所引句子在词中的作用。(请在适当的□内加√,可选多于一项)[4]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A用赤壁的雄奇景物衬托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

□B以“乱石”和“惊涛”表现出三国时代的纷乱和动荡。

□C借助景物,抒发英雄人物都像雪花般消失的感慨。

□D借助景物,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仰慕。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A以美人衬托英雄,突出周瑜少年英俊。

□B以英雄美人的事迹,衬托一个雄奇的时代。

□C以周瑜战胜曹操之事,褒扬孙权和贬抑曹操。

□D以年少有为的周瑜来衬托自己,感慨自己无所作为。

第三,炼字习题设计。

示例:

试鉴赏词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数句,回答以下问题。[5]

(1)“穿”“拍”“卷”三字,分别有什么精妙之处?

(2)“乱石穿空”另作“乱石崩云”,你认为哪一句较好?试简略说明。

(3)“惊涛拍岸”另作“惊涛裂岸”,你认为哪一句较好?试简略说明。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诗人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情感时所采用的特殊方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

示例:

1.苏轼这首词塑造的主要人物是周瑜,却又要写“小乔初嫁”,这是用了什么手法?词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请简要分析。[6]

2.词人运用什么方法描绘赤壁之景?请简要分析。

(四)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就是诗人通过诗歌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人生态度、个人理想、政治倾向等。

示例:

试据杜甫的《登楼》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回答以下问题。[7]

(1)从两首作品所见,杜甫和苏轼对人生有什么相同的感慨?他们排遣心情的方法有何不同?

(2)两首作品分别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哪一种人生态度较可取?为什么?

习题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设计课后习题理应体现出课文和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之成为学生温习的依据。高中阶段学习是为学生参加高考奠定基础,习题应该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有一定的关联性,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习题的呈现方式需要体现出多样化,提高学生做题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地采用简答题的形式。设计有效的习题,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语文教材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M].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2011.

[2][3][4][5][7]布裕民,黄璟瑜等.启思新高中中国语文中四上[M].香港特别行政区:启思出版社,2009.

[6]张泉.高中全程学习方略[M].西安:未来出版社,2011.

(编辑:董 娇)

猜你喜欢
习题设计教科书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预习,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石
初中化学习题设计的研究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