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

2014-09-04 09:10尹进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耐量空腹内科

尹进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

尹进

目的 分析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情况。方法 以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确诊收治的300例住院患者, 其中共100例糖尿病患者,其余200例患者糖代谢状况均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评价和判断。结果 200例非糖尿病患者经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价, 共115例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 占抽样人数的57.5%;总病例300例患者中, 共215例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 约占总数的71.6%。结论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能使确诊率大幅度提高, 减少漏诊率,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心血管;糖代谢异常;临床观察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人们的各种压力也随之逐渐增大, 而近几年,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也逐渐随之增多且出现迅速上升的趋势。据有关文献报道, 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约70% 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1]。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又称为糖调节受损, 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糖代谢异常通常会引起心血管出现病理变化, 据有关数据统计, 约7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心血管病变引起的各类并发症而死亡。国内外文献报道, 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二者间具有某些相同的发病基点,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均能明显增加心血管病变的可能性[2,3]。如何及时准确判断心血管病患者是否出现糖代谢异常, 已成为现今临床医学重点研究内容。本次研究主要目的为观察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糖代谢状况, 增强人们对该类现象的认知, 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为日后治疗该类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证据和诊断标准。本次研究选取湖北省武汉新江南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300例住院患者, 其中共100例糖尿病患者,剩余200例患者均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实施糖代谢状况的评测,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即OGTT。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共300例, 其中174例男性患者.126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布为36~79岁, 平均年龄为(57.7±3.3)岁;病程分布为1~40年, 平均病程为(15±3.8)年。300例患者中共100例经各项检测确诊为糖尿病。

1.2 方法[4]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共300例, 经各项临床检验确诊其中100例患有糖尿病, 其余200例患者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通过试验结果对其实施糖代谢状况的判断和评价。

空腹指至少8 h内无任何热量摄入。首先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糖检测, 之后将75 g无水葡萄糖粉溶于300 ml温水中, 嘱患者5~10 min内饮完, 开始饮葡萄糖水后2 h再次检测静脉血浆葡萄糖。

1.3 糖代谢分类[5]①正常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 L且糖负荷后2 h, 血糖.7.8 mmol/L);②糖调节受损:单纯性空腹血糖受损(6.1 mmol/ L≤空腹血糖<7.0mmol/L且糖负荷后2 h血糖<7.8mmol/L), 单纯性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6.1 mmol/L且7.8 mmol/ L≤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 、复合性糖耐量受损(6.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且7.8 mmol/L≤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③糖尿病包括单纯性空腹高血糖(空腹血糖≥7.0 mmol/L且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 L), 单纯性糖负荷后高血糖(空腹血糖<7.0 mmol/L且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 L) 、复合性高血糖(空腹血糖≥7.0 mmol/L且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使用χ2检验判定结果。

2 结果

调查数据显示, 本次300全部患者中共100例糖尿病患者, 其余200例非糖尿病患者中, 共出现115例糖代谢异常患者, 约为57.5%;在全部300例患者中, 共有215例糖代谢异常患者, 约为总人数的71.6%。使用空腹血糖检测, 确诊率为32.6%, 而经葡萄糖耐量试验, 确诊率为71.6%, 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35.464, 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糖代谢异常确诊率比较情况

3 讨论

“共同土壤学说”提出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及肥胖均可能存在某些相同的遗传基础及环境因素[6]。最近几年, 不断有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二者可能具有某些共同的发病基础。在心血管内科住院出现糖代谢异常的患者中, 约60%以上的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根据有关文献研究结果显示, 冠心病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约为50%, 伴随患有糖调节受损的可能性为25%, 因此, 冠心病患者患有糖代谢异常的可能性约为70%或以上[7]。糖代谢异常主要分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两类。其中糖尿病主要是因为各类外界环境因素及机体个体遗传基因等的共同影响所导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前期也称为糖调节受损, 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减低两方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中, 多数出现糖代谢异常, 分析原因主要为: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中, 绝大多数为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据有关报道, 糖代谢异常的患者数量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 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可能性为15%, 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可能性约为30%。本次调查中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糖代谢状况的观察, 通过实施两种不同方法即空腹血糖检验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检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并发出现糖代谢异常的患者数量较多, 且多表现为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升高。若仅对其进行空腹血糖检测, 极有可能造成漏诊现象, 本次调查中,空腹血糖检测确诊率仅为32.6%, 漏诊率高达67.4%。由于糖代谢异常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范围较广, 且通常病情较重,当糖代谢异常加重时患者心血管病也逐渐加重,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 针对糖代谢异常人群进行心血管疾病筛查及实施预防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临床措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能够使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漏诊率大幅度降低, 该项检查对临床糖代谢异常的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1] 冯敏.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1(6):72-73.

[2] 吕建庄, 郑燕君, 郝春媛.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4):418-419.

[3] 陈三民.浅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临床观察.中国卫生产业.2012.1(3):161.

[4] 布热比亚·阿不都熬西媞.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研究.临床研究.2013.11(22):226-227.

[5] 邓政伟, 陈志君, 林党新, 等.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临床观察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187.

[6] 周祥林.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临床观察.中外医学研究.2011, 9(27):44-45.

[7] 王红.糖代谢异常对心血管疾病预后影响的再认识.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 9(9):1148-1149.

430063 湖北省武汉新江南医院

猜你喜欢
耐量空腹内科
老年前降支单支病变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心脏康复联合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储备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空腹喝水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