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 合并II型呼吸衰竭临床研究

2014-09-04 09:10杨永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明显降低呼吸衰竭阻塞性

杨永

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 合并II型呼吸衰竭临床研究

杨永

目的 探讨BiPAP(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4例。对照组采取中心管道鼻导管氧疗, 治疗组采取BiPAP无创通气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 心率及呼吸频率得到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对比, 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 pH、PaO2、SaO2明显增高, PaCO2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对比, 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PaO2、SaO2明显增高, PaCO2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对比, 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BiPAP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可取得显著疗效, 降低并发症, 减轻患者痛苦, 对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BiPAP无创通气;COPD;Ⅱ型呼吸衰竭

目前, 在我国治疗呼吸衰竭主要方法是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呼吸疾病, 在治疗时疗效缓慢, 疗效不明显。若是采用气管插管进行通气治疗, 不仅无法取的显著疗效, 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无创机械通气对治疗呼吸衰竭有着显著疗效。本文就分析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经诊断, 其临床症状与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相符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4例。治疗组男15例, 女9例, 年龄48~78岁, 病程7~25年;对照组男16例, 女8例, 年龄45~75岁, 病程5~24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患者有大量气道分泌物, 无法通畅排痰, 上气道梗阻;精神病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心脏、肾等器官严重损坏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鼻导管吸氧。治疗组采取BiPAP无创通气。对患者进行口鼻面罩和单向阀, 将S/T模式参数进行设定, 在面罩旁对其进行给氧[1], 每分钟保持患者呼吸频率在14~20次, 氧流量每分钟维持为5~8 L。吸气压从10 cmH2O开始逐渐上升, 每天保证2次上机, 每次在4 h。患者在通气期间, 可进行15 min左右的停止, 利于患者吸痰进食。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pH、PaO2、SaO2、PaCO2,并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RR), 心率(HR)和血压(BP)。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处理分析, 采用χ2检验,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经治疗pH、PaO2、SaO2明显增高, PaCO2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PaO2、SaO2明显增高, PaCO2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情况对比( x-±s)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和呼吸频率对比 两组患者经治疗, 患者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减慢, 与治疗前对比, 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减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存在显著差异(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 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 如气胸等症状。治疗组有1例患者由于面罩带挤压,耳后皮肤出现擦伤, 经处理明显治愈。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进行性发展, 当患者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 极易会引发Ⅱ型呼吸衰竭,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后, 患者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没有对通气进行有效改善, 无法取得良好预后。当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晚期时, 常会由于呼吸机疲劳以及较低的营养状况等因素都会引发Ⅱ型呼吸衰竭并发症[2], 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因此, 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方法的研究是不可避免的。

在本组研究中, 治疗组采取BiPAP无创通气治疗, 对照组采取中心管道鼻导管氧疗。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治疗组PaO2、SaO2明显增高, PaCO2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对比, 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见, BiPAP无创通气比传统气管通气氧疗更具有显著疗效。BiPAP无创通气主要是根据患者在吸气期间, 将吸气压作为压力促进患者通气, 缓解气道阻力, 降低呼吸机疲劳感, 提高患者肺泡通气量。同时在呼气时, 给予患者呼气压, 降低呼吸所消耗的能量, 避免细支气管陷闭[3], 可均匀对肺泡内气体进行分布,将患者通气与血流之间的不协调进行改善, 对患者康复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BiPAP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可取得显著疗效, 降低并发症, 减轻患者痛苦, 对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肯定。

[1] 沈悦.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工作探讨.2010.7(17):131-132.

[2] 谢浩.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BIPAP无创通气治疗的价值.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5-6.

[3] 陈玉兰, 王贵芳, 田婧.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护理体会.当代医学.2010.16(7).26-28.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猜你喜欢
明显降低呼吸衰竭阻塞性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沙利度胺对IL-1β介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李克强:中国政府正在研究“明显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
运动训练能够抑制异丙基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脏炎症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