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肝II号治疗慢性乙肝抗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2014-09-04 09:10李玉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重度肝炎乙型肝炎

李玉玲

理肝II号治疗慢性乙肝抗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李玉玲

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 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的病理, 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慢性肝脏疾病患者如不及时治疗, 就会进一步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肝癌而导致各种并发症死亡。本院制剂室研制药品理肝Ⅱ号, 多年来临床观察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纤维化效果显著。

肝纤维化;理肝Ⅱ号;临床观察

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 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 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而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慢性肝脏疾病患者如不及时治疗, 就会进一步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肝癌而导致各种并发症死亡。因此为临床所重视, 吉林省四平市传染病医院制剂室研制药品理肝Ⅱ号,多年来临床观察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纤维化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60例全部为本院2007年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50例, 女性10例, 平均年龄53岁。诊断均符合200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型的诊断标准。均为中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1.2 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分型按1991年12月天津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辩证标准(试行)方案, 所选病例均属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型。患者多见:目涩耳鸣, 腰膝酸软,胁肋隐痛, 咽干口燥, 肝脾肿大, 脉沉细, 面色晦暗, 其中三个以上慢肝体征者, 即辨证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型。

1.3 治疗方法 理肝Ⅱ号组成:生地25 g, 沙参20 g, 枸杞子25 g, 麦冬20 g , 当归20 g, 川楝子15 g , 鳖甲30 g , (先煎),柴胡15 g , 白芍30 g, 黄芪20 g, 丹参30 g, 规格:0.5 g /粒,批准文号:四卫药制字(94)0108 。口服8粒.3次/d, 饭后半小时服用。三月为一疗程。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4 ml肌内注射.1次/d, 疗程同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停服其他治疗肝病药物。

1.4 检测方法 患者血清于空腹时采集, 血清LNHAIV测定,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药盒由上海海军军事研究所提供, 均按说明书操作。

2 结果

2..60例中、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两组, 检测其血清中HA、IVI C、LN对比平均值, 处于高升状态, P>0.05, 说明两组患者均有纤维化存在, 且程度无明显差异(见表1)。

2.2 治疗组30例经90 d治疗后查血清LNHAIV值,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值<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两组比较, pH值有明显差异, P值<0.05, 说明治疗有效。

2.3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同一时期(90 d)后查血清HA、IVI C、LN的变化进行比较, P值<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1 中、重度慢性乙肝患者两组60例血清HA、IVIC 、 LN( x-±s, ng/ml)

表2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A、IVI C、LN值与治疗前对照均值比较(-x±s, ng/ml)

表3 经90 d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查HA、IVI C、LN均值( x-±s, ng/ml)

3 讨论

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是湿热疫毒之邪未除, 久羁肝脾,迁延转慢所致。肝病早期正胜邪实, 湿热相争, 表现为气郁、血滞、湿蕴等现象, 但随着病情发展, “初痛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之肝脉瘀阻, 肝脾肿大, 肝掌蜘蛛痣等体征陆续显现。在虚实夹杂中又多以阴伤为本质, 血瘀标实之候, 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湿邪久生热, 必伤阴耗津;肝郁日久化火,耗血劫阴;过用苦寒辛燥之品, 阴津暗耗;或素体阴虚之人,感湿热之邪易从热化, 这些皆耗肝体致肝阴不足。肝与肾、乙癸同源、肝肾相生、肝病日久、穷极必肾而致肾阴亏损、肝肾阴虚。所以临床上中重度慢性肝炎表现为阴虚血瘀、正虚邪实者颇为多见。

本文通过理肝Ⅱ号对30例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抗纤维化的治疗和30例对照组相比较, 说明理肝Ⅱ号对抗肝纤维化治疗有疗效, 本院采用血清检测, 即HA、IVI C、LN, 其中HA为透明质酸酶为基质成分之一, 由间质细胞合成, 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 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血清HA在急肝、慢迁肝时轻度升高;慢活肝时显著升高;肝硬化时极度升高。肝硬化患者血清HA极度升高。血清H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有助于估价肝病发展趋势, 在急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发展中, 血清HA逐步并优于其他肝硬化诊断指标等。 IV-C(IV型胶原)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分, 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 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 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 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演病, Ⅳ-C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 血清Ⅳ-C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全一致。LN血清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 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 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 LN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肝纤维化时血清含量明显增高, 另外, LN水平越高, 肝硬变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 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 →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形成完整的基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 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本院观察的60例患者分两组, 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A、IVI C、LN均高, 证实了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纤维化程度甚高, 有报导证实轻度慢性肝炎中62.6%有肝纤维化, 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则100%纤维化, 因此, 注重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纤维化治疗尤为重要。

肝藏血, 体阴而用阳。肝阴损耗之症, 非柔润不能调和,而治疗时把握古人所训“养肝之体, 即可柔肝之用”十分重要。因此, 作者选用于滋补肝肾, 活血化瘀为一体的理肝Ⅱ号,方中生地、枸杞子补肝肾;沙参养肺阴以金水相生, 滋水涵木;白芍和肝脾, 止疼痛;丹参, 活血凉血, 疏通脉络, 袪陈生新;当归;补血活血, 鳖甲:滋阴益肾, 软坚散结;柴胡:疏肝退热、疏肝升阳;川楝子:理气止痛;黄芪:补脾健胃、补肺益气。理肝Ⅱ号滋养肝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其滋阴而不滞, 理气而不燥, 活血而不峻, 故有显效。

本院用理肝Ⅱ号治疗前后观察其血清肝纤维化程度, HA、IVI C、LN均有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 P值<0.01,说明应用此药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阻止肝纤维化的发展, 也可以使之形成肝硬化者纤维化明显逆转。阻止肝纤维化的形成, 对防治肝硬化具有重要意义。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 就将治愈大多数慢性肝病, 对慢性肝炎纤维化的治疗,目前尚无理想药物, 以报道的秋水仙碱, 青霉胺等十几种药物虽可抑制肝纤维化, 但毒副作用较大, 故临床上应用受到限制, 所以中医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对阻止肝硬化的发生, 治愈大多数肝炎患者前景是乐观的, 应该扩大临床观察。

136000 吉林省四平市传染病医院

猜你喜欢
中重度肝炎乙型肝炎
《世界肝炎日》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循证护理在预防中重度哮喘患儿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研究
Ustekinuma b 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