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方法治疗冠心病1例体会

2014-09-04 09:10张亚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冠脉心电图入院

张亚静

冠脉介入方法治疗冠心病1例体会

张亚静

介入方法是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本科冠脉介入方法治疗冠心病1例因支架植入顺序失误而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

冠脉介入;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 一直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是目前重建冠状动脉血运的重要手段[1], 在冠心病多支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 支架植入的顺序有时也会成为关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现将郑州市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患者杨某某, 男.59岁, 已婚, 退休教师, 于2013年7月25日以“心前区闷痛不适3年, 再发加重半月”为主诉入院, 检查心电图示:心肌呈缺血型改变(见图1), 诊断为“冠心病”, 入院后即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扩张冠脉等基础药物治疗, 入院第三天夜患者轻微活动后心前区闷痛发作频繁,含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 查心电图:ST4-6压低明显(见图2)。考虑血栓活动, 于7月27日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术中可见左前降支开口后85%狭窄, 左回旋支中段90%狭窄, 右冠状动脉中段90%狭窄, 于前降支开口后及右冠脉病变处各植入垠艺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一枚。术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繁,轻微床上活动即感心前区闷痛, 程度加重, 伴大汗、濒死感,查发作时心电图与支架植入前无明显变化。于7月29日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回旋支支架植入术。第二次支架植入术后即刻心电图(见图3):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未出现心前区闷痛不适, 并于2013年 月7日出院。

图1

图2

图3

2 讨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器质性病变, 其发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和病变血管数量有密切关系。近几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因其操作简便、痛苦小、风险小、术后恢复快且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开通血管等诸多优点已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2,3]。

本病例在规范药物治疗基础上未能有效控制症状发作,结合心电图动态演变, 考虑血栓活动, 首次支架植入过程中考虑心电图为胸前导联, 尤其是V4-6的缺血性改变, 加之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 判断罪犯血管为回旋支,同时右冠状动脉病变为90%, 故于回旋支及右冠进行支架植入, 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未改善并有加重趋势, 考虑初期判断罪犯血管有误, 回旋支及右冠支架植入后血流恢复, 进一步导致左前降支盗血, 症状加重, 同时患者由于介入治疗后症状加重, 产生一定的焦虑等负性情绪, 可引起体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 促进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的释放, 导致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4], 进而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促发或加重冠心病的症状, 第二次支架植入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即刻心电图即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在介入治疗过程中不但要注意适应症、操作技巧等, 多支架植入时也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表现慎重判断罪犯血管, 决定恰当的支架植入顺序。

[1] 王建荣, 刘红英, 马燕兰, 等.新形势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践.解放军护理.2010.27(6):1211-1214.

[2] 雷斌.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对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心肌损伤的影响.中国医学创新.2011, 8(24):68-70.

[3] 彭描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1, 8(28):32-33.

[4] 叶志荣, 杨菊贤.冠心病!高血压与心理障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4):313-315.

450007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冠脉心电图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