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情绪变化的影响

2014-09-04 09:10朱俊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专科空腹护士

朱俊华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情绪变化的影响

朱俊华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情绪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 A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组45例患者给予专科护士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B组患者血糖控制以及负面情绪缓解方面均明显优于A组, 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专科护士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 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糖尿病;护理干预;血糖;情绪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习惯随之发生变化, 日常饮食结构也受到影响, 造成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第三高发病[2]。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二社区第二医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 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情绪变化的影响,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 其中男48例, 女37例;年龄45~86岁, 平均年龄(56.6±10.4)岁;病程6个月~15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相关检查确诊, 其中合并脑血管疾病32例, 心脏病患者26例, 周围神经病变23例, 高血压15例。所有男性患者平均空腹血糖(11.14±2.55) mmol/L, 餐后2 h血糖值(13.87±3.47)mmol/L, 所有女性患者平均空腹血糖(10.05±2.95) mmol/L, 餐后2 h血糖值(13.15±3.78) mmol/L。Ⅰ型44例, Ⅱ型41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 A组患者40例, B组患者45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专科医师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B组患者给予专科护士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治疗的第10天进行抽血检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3](SAS)在干预后1月内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定。具体护理干预内容见下。

1.2.1 入院指导 患者入院后, 糖尿病专科护士要给予患者讲解相关临床糖尿病基本知识,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目的以及所会产生的不良反应。向患者讲解胰岛素的保存方法、注射方法、注射剂量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

1.2.2 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保证态度的和蔼可亲,获取患者及家属的好感和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针对不同患者持有的不同心理特点, 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稳定患者情绪, 消除其恐惧、紧张、焦躁不安的心情, 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 从心理上接纳治疗及护理并能够积极配合。另外要对患者家属及亲友介绍相关疾病知识, 获取患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指导其给予患者精神上、经济及生活上的支持, 消除患者后顾之忧, 整体提高治疗及护理的效果。1.2.3 饮食护理 在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治疗中属于关键因素。对此, 护理人员应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体质及病情合理制定饮食方案, 养成患者良好的日常饮食习惯, 维持饮食营养均衡, 合理安排饮食中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少食多餐, 避免暴饮暴食。

1.2.4 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与锻炼。可以先从运动量相对较小的有氧运动开始,如散步、练太极拳、跳交际舞等。可以将运动安排在患者饭后90 min, 循序渐进为60 min, 再次是30 min, 每天坚持锻炼15~60 min不等, 以患者不产生疲劳和不适感为耐受度。

1.3 效果判定标准 良好: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范围内, 餐后2 h血糖控制在4.4~8.0 mmol/L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7.0 mmol/L, 餐后2 h血糖≤10 mmol/L;差:空腹血糖控制>7.0 mmol/L, 餐后2 h血糖>10.0 mmol/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血糖控制情况 B组患者血糖控制明显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第10 d血糖控制情况(例)

2.2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情况 A组患者在护理前SAS评分为(44.35±7.69)分, 护理后为(41.37±6.37)分, B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41.51±6.98)分, 护理干预后为(35.79±9.53)分, 两组患者焦虑不良情绪均得到缓解, 且B组患者负面情绪缓解方面均明显优于A组, 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为终身性的疾病, 需要进行长期的科学的综合治疗。相关研究表明, 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与患者堵塞社会支持、个人经济情况以及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有关。尤其是接受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患者, 每天都要进行频繁的治疗以及饮食控制, 容易造成焦虑、抑郁、失望等不良情绪和心理, 进而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故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时除了要给予必要的药物控制外, 还要给予适当的护理。

护理干预是一种较为经济简单的教育方式,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本研究中, 给予糖尿病患者专科护士护理干预, 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保持在正常水平内, 缓解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 李文忠.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情绪改变的影响.当代护士.2009, 8(55):121.

[2] 吴群华.帕罗西汀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抑郁症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海峡药学.2011.12(15):185.

[3] 陈爱红.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急性并发症的影响.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 9(15):46.

457321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二社区第二医院

猜你喜欢
专科空腹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