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疗法配合自拟补气茶治疗协调性宫缩乏力的临床医药研究

2014-09-04 09:10房万霞邵红侠黄文学车海珞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补气电针产程

房万霞 邵红侠 黄文学 车海珞

中医穴位疗法配合自拟补气茶治疗协调性宫缩乏力的临床医药研究

房万霞 邵红侠 黄文学 车海珞

目的 探讨以中医穴位疗法结合自拟补气茶内服来治疗产程中出现的协调性宫缩乏力。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本院产科随机住院的宫缩乏力产妇141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78例和对照组63例, 研究组采用补气茶联合中医穴位疗法(第一产程中选取太冲(双)、涌泉(双)、三阴交(双) 采用清艾条对所选穴位施以雀啄灸, 每穴3~5 min ;第二产程选取三阴交(双)、昆仑穴、(双)针刺, 加用电针, 疏密波, 强刺激;第三产程中, 选取昆仑(双)、至阴穴电(双)针刺, 加用电针, 密波,连续波, 强刺激)方法, 对照组采用人工破膜、肌注安定、静滴催产素来加强宫缩疗法。观测①分娩方式(自然分娩、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产钳、剖宫产);②产程时间;③分娩并发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自然分娩会阴裂伤、急产);④对疼痛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①分娩方式:研究组自然分娩、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产钳、剖宫产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②产程时间:研究组产妇第一(t=5.97)、第二产程(t=7.31)及总产程(t=4.58)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③分娩并发症:产后出血(χ2=31.21)、新生儿窒息(21.85)、胎儿宫内窘迫(31.21)、自然分娩会阴裂伤(31.21)、急产(12.75)均降低(P均<0.05);④对疼痛反应:两组产妇除无法忍受外(χ2=4.76. P均<0.05), 第二产程宫缩疼痛显著减轻(χ2=10.21、19.98、10.21、7.92. P均<0.05)。结论 中医穴位疗法配合补气茶治疗协调性宫缩乏力疗效高, 安全简单, 无不良反应。

穴位疗法;补气茶;协调性宫缩乏力;产程

协调性宫缩乏力在产程中时常发生, 宫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 给母儿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最新调查结果显示, 乏力性宫缩是产后出血的主要致病因素, 占产后出血病因的80%左右[2]。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是人工破膜、肌内注射安定、静脉滴注催产素来加强宫缩, 但因剂量难以控制, 况且需严密观察, 且有个体差异, 常有宫缩过频、过强, 导致胎儿宫内窘迫, 急产、新生儿窒息, 产道裂伤、子宫破裂、羊水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余方[3]应用欣母沛联合催产素治疗, 疗效上好, 傅晓冬等[4]应用欣母沛、葡萄糖酸钙和缩宫素联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 疗效较大,王丽娟[5]即用缩宫素、卡孕栓及欣母沛联合使用, 但欣母沛副作用相对较大, 影响临床广泛应用。Eriksson[6]研究血管介入疗法 动脉经导管栓塞术(TAE)在国内外应用广泛, 并发症也相对很少, 也可再次受孕生育。治疗时外用金属圈固定明胶海绵, 止血效果会更加确切。近年中医穴位疗法治疗宫缩乏力屡有报道[7,8]。作者近几年在临床中采用中医穴位疗法结合自拟补气茶内服来治疗产程中出现的协调性宫缩乏力产妇78例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 在本院产科随机住院的产妇, 均身体健康, 无其它疾病, 孕周为37周以上, 初产妇, 头先露, 宫口开大3 cm出现宫缩乏力的产妇(排除因头盆不称所导致)141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78例, 最小年龄22.13岁、最大年龄30.31岁, 平均年龄(26.12±3.51)岁;对照组63例, 最小年龄21.21岁、最大年龄31.19岁, 平均年龄(26.51±2.98)岁, 两组年龄、身体基本情况和出现宫缩乏力的情况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较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研究组 ①自拟补气茶 黄芪50 g, 红枣7枚, 山楂30 g,红糖20 g。先将黄芪50 g, 红枣7枚, 山楂30 g放入1000 ml水中泡30 min, 然后大火烧开, 再调至小火熬20 min, 将茶倒出, 再加水800 ml, 大火烧开, 再调至小火熬10 min倒出, 两次的茶混在一起加入红糖20 g, 调匀待用。②中医穴位治疗第一产程中选取太冲(双)、涌泉(双)、三阴交(双) 采用清艾条对所选穴位施以雀啄灸, 每穴3~5 min , 加服补气茶;第二产程中, 选取三阴交(双)、昆仑穴、(双) 针刺, 加用电针,疏密波, 强刺激, 以耐受度为准, 时间以产程长短而定, 加服补气茶;第三产程中, 选取昆仑(双)、至阴穴电(双)针刺,加用电针, 密波, 连续波, 强刺激, 以耐受度为准, 时间以产程长短而定, 加服补气茶。

1.2.2 对照组 采用人工破膜、肌内注射安定、静滴催产素来加强宫缩。

1.3 观察指标

1.3.1 分娩方式:自然分娩、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产钳、剖宫产。

1.3.2 产程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

1.3.3 分娩并发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自然分娩会阴裂伤、急产等情况。

1.3.4 疼痛反应评价:两组产妇疼痛的程度用文字描述式评定法评估疼痛, 将一直线等分为五段, 每个点均有相应的描述疼痛的文字, 其中一端表示“没有疼痛”, 另一端表示“无法忍受疼痛”, 产妇可选择其中之一表示其疼痛的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表见表1。

2.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比较见表2。研究组产妇第一(t=5.97)、第二产程(t=7.31)及总产程(t=4.58)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3 两组产妇产后分娩并发症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自然分娩会阴裂伤程度、急产、子宫下段破裂情况比较表见3。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表[n(%)]

表2 两组产妇产程比较表( x-±s分)

表3 两组产妇分娩并发症比较表

2.4 两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宫缩疼痛比较 第一、第二产程宫缩疼痛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宫缩疼痛比较表

2.5 两组产妇第二产程宫缩疼痛比较 两组产妇第二产程宫缩疼痛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产妇第二产程宫缩疼痛比较表

组别例数轻度中度重度严重无法忍受研究组7823*31*13*6*5*对照组63131418108

注:两组产妇除无法忍受外(χ2=4.76. P均<0.05), 第二产程宫缩疼痛比较有显著意义(χ2=10.21、19.98、10.21、7.92. P均<0.05)。

3 讨论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采用中医穴位疗法结合自拟中药茶的内服在产程不同阶段的应用, 从而达到协调性宫缩乏力的功效。补气茶由黄芪、大枣、山楂、红糖组成。黄芪味干、气微温、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 是补气之圣药[9];大枣味甜、性温、归脾经, 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增强食欲的功效, 现代药理学发现, 红枣含有蛋白质、脂肪、糖、有机酸、微生素A、微生素C、微量钙、多种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份;山楂性微温、味酸甜、入脾、胃、肝经, 有健胃消食、活血化淤的功效;红糖其性味甜、温, 入肝、脾、胃经,有补血、活血化淤的功能, 并且红糖含有葡萄糖、钙、磷、铁、锌、钾和蛋白质等营养成份;四味相组合制成补气茶, 能迅速补充待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能量的消耗, 并且酸甜可口、产妇益于接受。在第一产程中选取太冲(双)、涌泉(双)、三阴交(双) 采用清艾条对所选穴位施以雀啄灸, 每穴3~5 min,加服补气茶。中医针灸理论上, 太冲、涌泉穴是镇静安神的穴位, 三阴交即是安神穴又是催产穴, 三穴组合艾灸能温通经络, 调理气血、镇静安神、消除产妇紧张恐惧情绪, 让产妇放松休息, 与林佩冲[10]医师选穴络有所改进, 与在加服补气茶促使待产妇自然发动有效宫缩, 从而促使产程的进展。在第二产程中, 选取三阴交(双)、昆仑穴、(双) 针刺, 加用电针, 疏密波, 强刺激, 以耐受度为准, 时间以产程长短而定, 加服补气茶。中医针灸理论认为二穴均为重要的催产穴,选用电针疗法是因为电针频率可以根据产妇的耐受性调节大小, 况且电针刺激强度大而持久, 适合第二产程应用, 再加服补气茶从而加强产妇的宫缩, 促进胎儿娩出。在第三产程中,选取昆仑(双)、至阴穴电(双)针刺, 加用电针, 密波, 连续波, 强刺激, 以耐受度为准, 时间以产程长短而定, 加服补气茶。中医理论证明针灸昆仑、至阴穴可以活血化淤、理气导滞、主治难产、胞衣不下, 再加服补气茶, 从而促进胎盘、胎膜娩出, 减少产后出血。协调性宫缩乏力在产程中时常发生,宫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 给母儿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 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是人工破膜、肌注安定、静滴催产素来加强宫缩, 但因剂量难以控制, 况且需严密观察, 且有个体差异, 常有宫缩过频、过强, 导致胎儿宫内窘破, 急产、新生儿窒息,产道裂伤、子宫破裂、羊水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本课题借鉴中医穴位针灸原理加服 中药补气茶, 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有效解除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 消除产妇疲劳, 加强宫缩, 缩短了产程, 减少产后出血, 减轻产妇生产痛苦, 减少分娩创伤, 提高自然分娩率, 降低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 降低分娩并发症,提高分娩质量, 保障了母婴安全, 且本法操作简便, 成本较低,治疗过程舒适、痛苦小, 不会对产妇造成心理压力, 产妇易于接受, 因此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1] 金正琴 , 雷后康 , 陈莹, 等.孕产妇宫缩乏力“死亡者”与“幸存者”相关因素对比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578-5580.

[2] 吴仕元, 康昭海, 袁劲进.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防治机制在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706-709.

[3] 余方.欣母沛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研究.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7):636-637.

[4] 傅晓冬, 陈倩, 段成城, 等.欣母沛、葡萄糖酸钙和缩宫素联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0.2(4):30-33.

[5] 王丽娟.三联法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分析.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7):61-63.

[6] Patacchiola F, D'Alfonso A, Di Fonso A, et al.Intrauterine balloon tamponade as management of postpartum haemorrhage and prevention of haemorrhage related to low-lying placenta.Clin Exp Obstet Gynecol.2012.39(4):498-499.

[7] 阎政谋, 宋春红, 张凤玲. 穴位注射治疗第二产程宫缩乏力10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0, 8(9):12-13.

[8] 兰晓玲, 谢斯炜, 田金艳.针刺合谷、三阴交分娩镇痛疗效观察.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4):323-324.

[9] 范颖, 乔铁, 滕飞.黄芪功效主治的衍化及其应用与发展.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8):1164-1167.

[10] 林佩冲, 罗毓惠, 刘青.针刺合谷、三阴交对产程进展异常、宫缩乏力者催产作用的临床观察.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2, 8(2):24-25.

277101 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产科

猜你喜欢
补气电针产程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安神补气丸中8种成分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