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醇预防奈韦拉平致艾滋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

2014-09-04 11:39宋巍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5期
关键词:双环药物性抗病毒

宋巍

双环醇预防奈韦拉平致艾滋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

宋巍

目的 观察双环醇预防性治疗奈韦拉平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将68例服用奈韦拉平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 随机分为双环醇预防治疗组和还原性谷胱甘肽预防对照组, 每组34例。治疗组服用双环醇片, 对照组服用还原型谷胱甘片。观察两组患者出现肝损伤情况。结果 纳入研究的68例服用奈韦拉平的艾滋病患者, 共出现药物性肝损伤15例, 其中治疗组出现药物性肝损伤4例, 对照组出现药物性肝损伤11例, 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环醇预防奈韦拉平引起的肝损伤效果满意,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双环醇;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高效抗逆转录抗病毒(HAART)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主要手段, 但部分抗病毒药物如奈韦拉平常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导致部分患者耐受性下降, 因停药引起耐药几率升高, 甚至可致部分患者出现肝衰竭而危及生命。本文对双环醇预防奈韦拉平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2013年在本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疾病控制中心确诊, 共入选采用奈韦拉平抗病毒方案的艾滋病患者68例, 其中男50例, 女18例, 年龄22~62岁, 平均年龄44岁。抗病毒治疗前无严重机会性感染,细胞计数介于50~350/μl, 肝功能均正常, 除外合并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其他类型肝炎, 且无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胆道疾病及慢性缺氧等情况, 所有患者未同时服用其他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开始HAART治疗同时, 治疗组连续服用双环醇片(北京协和药厂)25 mg, 3次/d, 对照组服用还原型谷胱甘片(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400 mg, 3次/d, 两组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组及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如出现ALT、AST或TBIL任一项>1 ULN但<2 ULN情况, 其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则定义为一过性肝功能异常;如ALT、AST或TBIL持续升高, 且任一项>2 ULN, 则定义为药物性肝损伤。出现严重肝功能损伤, 则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并加用其他保肝药物。

1.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乏力、纳差、厌油腻、恶心、呕吐、肝区不适、黄疸、肝区叩击痛等。生化指标: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复查肝功能, 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纳差、呕吐症状例数稍多,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稍多, 考虑与患者服用奈韦拉平后出现胃肠道反应较多有关, 而观察到的肝损伤程度大部分较轻, 与胃肠道症状一般不重有关。

2.2 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比较 HAART治疗过程中, 治疗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为8.8%, 而对照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为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比较 两组抗病毒治疗前肝功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环醇治疗3个月后化验肝功能, 治疗组血清ALT、TBIL水平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治疗组及对照组肝损伤发生率比较(n,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LT及TBIL变化情况( x-±s)

2.4 双环醇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期间未观察到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发生, 耐受性良好。

3 讨论

高效抗逆转录治疗(HAART)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 提高并重建患者免疫, 减少机会性感染, 因而能显著提高艾滋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 并减少艾滋病的传播。随着我国艾滋病发病人数的不断增加, 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人数亦不断上涨。奈韦拉平是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与HIV-1病毒逆转录酶结合, 改变逆转录酶构象, 从而阻断RNA依赖和DNA依赖的聚合酶活性, 抑制病毒复制。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及药物性肝损伤, 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 其他如恶心呕吐、乏力、头痛等, 其中药物性肝损伤较常见。奈韦拉平肝损伤的机制是药物经细胞色素氧化酶代谢产生毒性中间产物, 通过直接损害, 诱发免疫反应而引起肝细胞损伤, 此外, 奈韦拉平的肝损伤常伴有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等过敏症状, 大多数肝损伤发生在服药的前6周,亦提示可能与CD4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导致的肝细胞损伤有关。目前文献报道奈韦拉平引起的3级以上肝损伤发生率4%~18%不等[1], 而目前奈韦拉平仍是我国提供的免费抗艾滋病毒药物中的一线药物, 疗效确切, 价格便宜, 许多患者服用含有该药的方案。患者由于出现肝损伤, 不得不停服抗病毒药物, 易造成耐药发生, 甚至危及个别患者生命, 对患者良好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 如何有效的避免或减少奈韦拉平引发的药物性肝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研究显示, 双环醇可清除自由基, 具有抗氧化作用,从而维持肝细胞膜的稳定性, 双环醇对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有保护作用, 可以抵抗正常细胞凋亡及DNA降解, 从而抵抗肝细胞损伤[2], 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起到保肝作用;同时双环醇能促进肝蛋白质合成来促进肝细胞修复, 也能抗炎症损伤, 阻抑肝纤维化进展。并且对多种动物模型(D-氨基半乳糖、对乙酰氨基酚、四氯化碳等)造成的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3]。

本组资料显示, 双环醇与还原型谷胱肝肽用于治疗奈韦拉平引起的药物性肝病,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在预防肝损伤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从而提高了患者耐受性及依从性, 减少了患者停药的发生。用药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安全性较好, 有利于艾滋病症状及病情的控制。

综上所述, 双环醇用于预防奈韦拉平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应用。

[1] Wit FW, Weverling GI, Weel J, et al.Incid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hepato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antiretroviral combination therapy.J Infect Dis, 2002(186):23-31.

[2] 李燕.双环醇片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传染病信息, 2002, 15(2):60.

[3] 李烨, 戴围炜, 李燕, 等.双环醇对对乙酰氨基酚引起小鼠肝脏能量代谢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药学学报, 2001, 36(10): 723-726.

2014-09-29]

467099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感染科

猜你喜欢
双环药物性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模仿到底
双环法结合双“V”形乳腺切除法在乳房肥大整形术中的应用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