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4-09-04 08:46刘宇琼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多烯脂肪性胆碱

刘宇琼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刘宇琼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9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9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 给予对照组患者甘利欣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

多烯磷脂酰胆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效果

本院为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 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效果, 对本院收治的9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式,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9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 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全胃肠外营养、药物性肝病、遗传性肝病所引起的脂肪肝后明确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其中男55例, 女43例,最小年龄15岁, 最大年龄79岁, 平均年龄49.3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9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即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 1次/d, 一次465 mg, 以四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甘利欣治疗,即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甘利欣治疗, 1次/d, 一次150 mg, 以四周为一个疗程;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进行对比。

1.3 疗效判定 临床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经实验室检查患者血脂、ALT、AST下降至正常水平, 经彩超检查患者脂肪肝表现消失;显效: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经实验室检查患者ALT、AST明显好转, 或接近正常水平, 经彩超检查患者脂肪肝征象明显好转, 患者血脂水平接近正常水平。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有所好转, 经实验室检查患者血脂、ALT、AST有所下降, 经彩超检查患者脂肪肝征象有所减轻或无加重;无效:患者自觉症状、经实验室检查患者血脂、ALT、AST无改善甚至加重, 经彩超检查患者脂肪肝征象无改善[1]。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展开χ2检验, 计量资料展开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35%,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且逐渐趋向年轻化。据调查, 肥胖人群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几率高达57%~74%, 其明显高于丙型肝炎、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的发生率,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肝病,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2]。因此, 及时给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临床上逐渐将多烯磷脂酰胆碱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中。多烯磷脂酰胆碱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多聚乙酰卵磷脂或多聚磷脂酰胆碱二酰甘油, 而多聚乙酰卵磷脂及多聚磷脂酰胆碱二酰甘油则是全部细胞膜和亚细胞膜的重要构成成分, 其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和内源性卵磷脂相同, 不可在人体内合成。然而由于其含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多种多价不饱和脂肪酸, 因而其相对于人体内的磷脂而言具有更加良好的功能。多烯磷脂酰胆碱通过静脉给药后主要在肝脏聚集, 其可有效的和肝脏细胞膜、细胞器膜进行结合, 从而成为生物膜的组成部分,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膜的完整性、流动性及稳定性[3]。同时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可有效的减少脂质过氧化及氧化应激反应发生, 并且可有效的对肝细胞凋亡及肝星状细胞活化等进行抑制, 且可有效的降低炎性反应, 从而从多方面对肝脏细胞进行保护。因此, 将多烯磷脂酰胆碱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中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35%,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这就说明给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1] 池肇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致肝细胞癌的现状与展望.临床肝胆杂志, 2009,25(2):93.

[2] 吴春晓,陈燕鸿,周晓蕾,等.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调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观察.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2, 4(2):17-20.

[3] 李治国.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非酒 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观察.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0, 20(2):10-l2.

130021 长春, 吉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7.35%)(P<0.05)。结论 给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多烯脂肪性胆碱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一种包埋氯化胆碱的微胶粉制备工艺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及荷丹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治疗效果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11C-蛋氨酸及11C-胆碱联合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胆碱对脂肪代谢调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核磁共振磷谱内标法测定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与丹参注射液、氨甲环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复方氨基酸配伍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