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抑郁症与社会心理因素相关性探讨

2014-09-04 09:28侯箐岚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3期
关键词:产褥期心理因素状况

侯箐岚

产褥期抑郁症与社会心理因素相关性探讨

侯箐岚

目的 分析产褥期抑郁症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 以更好的指导产妇分娩后的心理康复。方法 通过分析1276例产妇产褥期心理状况, 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社会因素与产褥期抑郁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探讨, 以总结可能导致产褥期抑郁症的社会因素。结果 本组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为14.03%。文化程度和年龄与产褥期抑郁症发生有明显的关系(P<0.05)。但是分娩方式与产褥期抑郁症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除新生儿性别、经济状况与抑郁症的发生无明显关系外, 产褥期抑郁症发生与性格、职业、居住条件、疼痛承受能力和家庭支持等社会因素方面的相关性较强(P<0.05)。结论 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 在产后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干预, 同时家庭要给予产妇更多的关怀,以降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妇产科;产后抑郁;社会心理因素;统计学分析

产褥期抑郁症是产妇产后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综合征[1]。产褥期抑郁症不仅直接影响产妇的心理健康和产后恢复, 而且还会给新生儿的正常成长与发育带来不利的影响[2,3]。为此, 探讨社会心理因素与产褥期抑郁症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4]。本院通过对1276例产妇调查分析, 总结了抑郁症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关系。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0月行产前检查并在本院接受分娩的产妇共1276例为对象。入选标准:无精神疾病史, 不存在智力障碍、认知障碍和人格障碍;无妊娠合并症;均为单胎妊娠, 且孕期在38~41周;新生儿各项体征正常;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自愿且全程参与研究。年龄22~42岁, 平均年龄(27.3±7.5)岁;学历情况:初中以下179例(14.03%),高中(中专)634例(49.69%), 大专及以上463例(36.29%)。分娩方式:顺产686例(53.76%), 剖宫产453例(35.50%), 吸引产137例(10.74%)。

1.2 方法 使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表了解产妇的基本情况, 包括年龄、教育状况、性格、家庭经济情况等。

孕期使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问卷(HAD)了解产妇抑郁情况。如各项得分之和低于7分(含7分)为正常;8~10分为可疑,超过11分(含)确诊为焦虑。

产后使用艾氏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价产妇抑郁状况。如得分低于12分(含12分), 认为正常;如得分超过12分,则提示产妇可能有抑郁状况。得分越高, 产妇的抑郁状况越严重。

1.3 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精神学会1994年制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就产褥期抑郁症进行诊断。在满足情绪抑郁、对大多数活动缺乏兴趣的基本情况下, 至少满足如下3条标准, 即可以认定为产褥期抑郁症:体重明显改变;失眠或过度睡眠;疲劳感明显;有较强的自卑感或无力感;思维能力不佳, 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运动性兴奋、阻滞。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率 本组1276例入选产妇中, 经EPDS评分, 高于13分产妇共179例, 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率为14.03%。

2.2 产妇基本资料与产褥期抑郁症发生关系 产妇基本资料与产褥期抑郁症发生情况的关系见表1。文化程度和年龄与产褥期抑郁症发生有明显的关系(P<0.05)。但是分娩方式与产褥期抑郁症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

2.3 抑郁症与社会因素单因素分析 产褥期抑郁症与社会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除新生儿性别、经济状况与抑郁症的发生无明显关系外, 在性格、职业、居住条件、疼痛承受能力和家庭支持等社会因素方面, 产褥期抑郁症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较强(P<0.05)。

表1 产妇基本资料与抑郁症发生关系[n (%)]

表2 抑郁症与社会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的压力加大, 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5]。从产褥期抑郁症临床症状来看, 患者多为情绪低落、焦虑恐惧心理增多、疲劳多梦等[6]。产褥期抑郁症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康复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而且还给新生儿的成长和发育形成了损害。目前的研究认为: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多与各类社会心理因素有关[7-9]。

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 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4%左右, 与文献[3]、文献[6]的报道较为一致。在产妇基本资料与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的单因素相关性结果来看, 文化程度和年龄对抑郁症的发生有突出的影响。本组资料中, 发现文化程度越高, 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率越高。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率为13.82%, 远远超出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人群。一般认为文化水平越高, 发生心理疾病的风险越低。但是, 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压力较大, 城市拥有更多高学历人员。这些人员在怀孕后, 普遍存在对子女未来的过度担忧, 因此, 发生产褥期抑郁症的风险也较高[10]。

研究也证实年龄是导致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因素。年龄越大, 发生产褥期抑郁症的风险也越高。在本组入选对象中, 年龄>30岁的产妇, 其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在20.72%,与低于30岁年龄组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这一状况, 应该与高龄得子有一定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大, 产妇的生育压力也不断加大。加之人到中年,各种压力几乎集中, 这些会给产妇的心理状况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年龄越大, 发生产褥期抑郁症的风险也越高。在本研究中, 分娩方式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这应该与剖宫产方式逐步为社会接受有较大关系。而且, 随着现代剖宫产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剖宫产术给产妇的创伤更小,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剖宫产术与顺产的分娩体验差异。

在性格等社会心理因素与产褥期抑郁症的相关性分析来看, 新生儿性别、经济状况与抑郁症的发生无明显关系。我国有着“重男轻女”的传统。从理论上讲, 新生儿性别应该是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因素[11]。但是本研究发现新生儿性别并不是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的显著因素。这一结果的出现, 应该与我国近年来推动的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政策有关。此外, 养儿的成本更高, 但是最终的回报并不如预期, 这也可能让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性别并不在意。从经济状况来看,虽然目前我国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城乡差异, 但是在国家医保政策不断完善的基础上, 分娩的成本并不高。因此, 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必然的会加大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至于性格、职业、居住条件、疼痛承受能力和家庭支持等社会因素则会加大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 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现有的研究来看, 这些都是容易导致产褥期抑郁症的主要社会因素。本研究的结论与文献[4]、文献[6]的结论是较为一致的。

从可能导致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的主要社会因素出发, 为了降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 在产妇分娩后, 要加强对产妇的心理开导, 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尤其要根据产妇的性格特征和职业状况等, 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对于因为分娩疼痛导致的产褥期抑郁症, 则要加强产妇分娩后的镇痛, 并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 引导产妇正确的认识分娩疼痛, 尽量的将注意力从分娩后的疼痛向其他方面转移。同时, 家人关怀对于降低产褥期抑郁症也具有重要的价值。要在分娩后,强化家人对产妇的关怀, 通过家人的关怀, 让产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从而降低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 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与诸多的社会因素相关。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 在产后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干预, 同时家庭要给予产妇更多的关怀, 以降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1] 顾文平, 张海生, 王小华.产褥期郁抑症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 32(11):1171-1173.

[2] 孙瑞.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及心理指导.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 16(3):489-490.

[3] 章全斌, 曾德志, 张俊.认知疗法联合舍曲林治疗产褥期抑郁症临床观察.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7(2):247-250.

[4] 蔡叶萍.产褥期抑郁症与社会心理因素相关关系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16):2540-2542.

[5] 傅炜, 傅中莲.产褥期抑郁症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6):1509-1510.

[6] 王国荣.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3, 26(1):119-121.

[7] 胡秀芬, 肖辉.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探寻及社区护理.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15):2360-2361.

[8] 许小妍.产褥期抑郁症的治疗探讨.中医杂志, 2011, 52(11): 986-987.

[9] 唐启盛, 杨韵科, 赵瑞珍, 等.产后抑郁症中医辩治研究进展.北京中医药, 2013, 32(3):163-168.

[10] 田晖.探讨产后恢复治疗技术对产褥期母体康复作用.河北医学, 2013, 19(9):1406-1407.

[11] 王兰云, 鲁静, 阮芳.多元化护理干预对人参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8):1317-1318.

2014-08-14]

450003 郑州人民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产褥期心理因素状况
延续性服务在产褥期母婴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针对产褥期湿疹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