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地区降水量变化分析

2014-09-04 07:32杨金宝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本溪县桓仁本溪

杨金宝

(辽宁省观音阁水库管理局,辽宁 本溪 117100)

本溪地区降水量变化分析

杨金宝

(辽宁省观音阁水库管理局,辽宁 本溪 117100)

文章通过使用气候倾向率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法两种方法对本溪地区49a的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对工农业生产,合理、有效开发水资源、预防旱涝灾害等方面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规律。

降水量;年际变化;月际变化;Mann—kendall检验法

1 用气候倾向率分析降水量变化趋势

1.1 显著性检验

显著性检验的一般方法有t检验、F检验和U检验等,本文均使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α表示在原假设成立时,检验统计量T落在拒绝域内的概率,α越小,T落在拒绝域内的概率越小,原假设同测试结果之间的矛盾越显著[1]。在进行假设检验时,选取多大的显著性水平作为检验标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2 降水量年际变化

根据计算,本溪地区平均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0.225mm/10a,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变化,见表1。经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溪站和桓仁站降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它各站也均呈上升趋势,但不明显。以10a为一时间段分析发现,各站点年代间的变化趋势无明显规律性,但总体来看,70年代本溪地区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草河口站下降尤其明显达到-16.5mm/10a;80年代本溪站本溪县站草河口站和桓仁站降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并且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2和0.1的显著性检验;而90年代以后降水量基本呈上升趋势,显著性不明显。

降水量的值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序为:本溪县,本溪,桓仁,草河口。图1为各地区逐年降水量值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各地区降水量年际间变化在走势上具有相似性。

表1 代表站降水量气候倾向率 m/10a

备注:*和**分别表示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1和0.02的t检验

图1本溪地区降水量逐年变化情况

1.3 降水量的月际变化

四季分明,以季节为时间段分析降水量月际变化特征。根据研究区的气候特点进行四季划分:11—2月为冬季,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0月为秋季。

春季和冬季的降水量气候倾向率均为正,且上升趋势显著,有3个站点通过了显著性水平。即本溪地区各站在春季和冬季降水量都是呈上升趋势,而夏季和秋季则是呈下降趋势的,只有草河口的夏季降水量下降趋势显著。

草河口站无论春季上升还是夏季下降的趋势都是非常显著的,分别达到了14.6mm/10a和-18.4mm/10a。季节降水量气候倾向率变化见表2。

表2 代表站各季节降水量气候倾向率 mm/10a

*和**分别表示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1和0.02的t检验

各气象站降水量逐月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变化曲线呈单峰形,左侧斜率比右侧大,可以看出降水量春季的攀升速度较快,见图2。降水量最低值一般发生在1月份,而本溪,本溪县,草河口和桓仁4个站最高值均发生在7月份,降水量峰值由高到低排列为草河口,桓仁,本溪及本溪县。

图2 代表站降水量逐月变化情况

2 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降水量变化趋势

2.1 Mann—Kendall检验法

在 Mann—Kendall检验中,原假设H0:时间序列数据(x1,…,xn)是n个独立的、随机变量同分布的样本[2];备择假设H1是双边检验:对于所有的k,j≤n且k≠j,xk和xj的分布是不相同的,检验的统计变量S计算如下式:

(1)

(2)

S为正态分布,其均值为 0,方差Var(s)=n(n-1)(2n+5)/18。当n>10时,标准的正态统计变量,通过下式计算:

(3)

这样,在双边的趋势检验中,在给定的α置信水平上 ,如果︱Z︱≥Z1-α/2,则原假设是不可接受的,即在α置信水平上,时间序列数据存在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3]。对于统计变量Z>0时,是上升趋势,小于0时,则是下降趋势。Z的绝对值在≥1.28,1.64,2.32时表示分别通过了信度90%,95%,99%的显著性检验。

当Mann—Kendall检验进一步用于检验序列突变时,检验统计量同上述Z有所不同,通过构造一秩序列:

(4)

(5)

定义统计变量 :

(6)

式中:E(Sk)=k(K+1)/4,Var(Sk)=k(k-1)(2k+5)/72

Ufk为标准正态分布,给定显著性水平α,若︱Ufk︱>Uα/2,则表明序列存在明显的趋势变化。将时间序列x按逆序排列,再按上式计算,同时使

(8)

通过分析统计序列UFk和UBk可以进一步分析序列x的趋势变化,而且可以明确突变的时间,指出突变的区域。若UFk值>0,则表明序列呈上升趋势,小于0则表明呈下降趋势,当它们超过临界直线时 ,表明上升或下降趋势显著。如果UFk和UBk两条曲线出现交点,且交点在临界直线之间,那么交点对应的时刻就是突变开始的时刻。Ufk的绝对值在≥1.96时表示分别通过了信度95%的显著性检验。

2.2 降水量年季变化特征分析

根据计算,本溪地区平均降水量Z值为0.08835,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变化,见表3。从季节变化趋势来看,春季本溪地区四个站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变化,只有本溪县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本溪县春季降水量上升速度比较快。

夏季是全年降水量最大的季节,然而4个站却均呈略微下降趋势变化。秋季只有桓仁站呈上升趋势,而本溪县站下降趋势显著。冬季本溪站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其余各站均呈下降趋势,本溪县站和草河口站Z值下降,分别达到了-1.543和-1.7929。

表4 代表站季节降水量Mann-kendall检验值

*和**分别表示通过了信度90%和95%的显著性检验

2.3 降水量月际变化特征分析

图3为用Mann—Kendall方法得到的本溪地区4个站降水量趋势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均呈上升的月份有3月,6月,11月。而均呈下降趋势的有1月,2月和12月。连续最大3个月降水量值出现在6—8月,然而本溪站这3个月的降水量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7月份,Z值为-1.51,下降趋势显著。本溪县和草河口站7月份Z值虽为正数,但与6月份相比也有大幅下滑。

图3代表站月际降水量Mann—kendall检验值

2.4 突变性检验

利用M-K检验突变分析本溪地区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如图4。由图可见,本溪县和桓仁站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没有什么突变发生,而本溪和草河口降水量存在突变。本溪站降水量发生两次突变,分别是1978年和1986年,第1次在信度之外,第2次在信度之间,说明第一次突变比较显著。从UFk 值就可看出,1958—1977年20a的时段UFk值为0.175,1978—1985年8a为-0.737,1986—2006年21a间为0.175。可见, 1978年的突变是由高值向低值跳跃,而1986年是由低值向高值跳跃。草河口站1958—1976年降水量变化比较平缓,突变点发生在1976年,之后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从1982—2006年草河口降水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3 结 论

利用本溪地区4个气象站1958—2006年间的气象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本溪地区年际和月际降水量的气候变化趋势,主要结论为:

1)气候倾向率与Mann-kendall检验法得出相同结论,即1958—2006年间本溪地区降水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变化,主要和全球气温普遍上升有关。

2)月际分析表明,降水量最小值发生在1月份,最大值发生在7月份,各站点变化情况具有一致性。伏天高温多雨,对多数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整体有利。但草河口和桓仁7月份降水量>200mm可能会影响作物的正常开花授粉,容易造成秃顶和空粒。

3)从季节上看,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方法均得出春季本溪地区4个站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变化,夏季虽然降水量最大,但降水量却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季风气候所带来的影响。

4)本溪站降水量发生2次突变,分别是1978年和1986年,草河口站1958年到1976年降水量变化比较平缓,突变点发生在1976年,之后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这与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每11a左右为1个周期的现象相关。

5)两种方法都适用于本溪地区的降水量变化分析,客观地反映本溪地区降水的实际情况,气候倾向率分析能够反映较长周期的降水变化规律,所需样本要遵从一定的分布。

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是非参数检验方法,不需要样本遵从一定的分布,也不受少数异常值的干扰,适用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计算简便,能够对降雨的突变性进行检验。

图4代表站M—K突变检验计算图

[1]张翀,李晶,任志远.西北地区1962年至2000年降水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J].资源科学,2010,32(12):2298-2304.

[2]康淑媛,张勃,柳景峰,等.基于Mann-Kendall法的张掖市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分析[J].资源科学,2009,31(03):501-508.

[3]沈伟,艾成,汤英.新疆阿勒泰地区近55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J].人民黄河,2011,33(08):31-33,36.

1007-7596(2014)03-0014-04

2013-09-27

杨金宝(1968-),男,辽宁丹东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P468

B

猜你喜欢
本溪县桓仁本溪
孙喻奇
摘蕾和采收期对桓仁山参品质的影响研究
好山好水出好米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辽宁省本溪县森林资源可持续性评价
桓仁蛤蟆油膨胀度与浸泡时间的试验研究
高阳台·本溪枫叶
本溪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