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运船行业方兴未艾

2014-09-05 02:27廖燕
航运交易公报 2014年29期
关键词:汽车出口运输船运输

廖燕

总体情况

上世纪60年代起,随着日本为代表的亚洲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日本邮船、商船三井等亚洲航运企业开始进入汽车运输船领域。经过50多年的发展,汽车运输船市场成为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的市场。根据The Car Carrier Market 2013 资料,按载车能力2000车位以上的船舶统计,世界前五大船东共拥有汽车运输船410艘、车位242.7万个,分别占总数的60.9%、64.8%;世界前十大船东拥有汽车运输船579艘、车位330.8万个,分别占总数的86%、88.3%。

近年来,世界汽车运输船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运量总体保持低速增长。除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2010年出现大幅波动外,去年汽车海运量由2010年的1239万辆稳步增加至1400万辆,超过2008年的1304万辆。

二是船舶大型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但运力增长适度。目前,标准的大型汽车运输船总吨达6.2万吨,船舶尺寸为200米×32.26米×52米,航速20节,载车能力超过6000辆。

三是亚洲区域内,中印泰三国汽车出口保持增长,日韩汽车出口出现下滑,但日韩作为亚洲主要汽车出口国的格局没有变化。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资料,日本汽车出口量由2008年的最高673万辆下降到去年的467万辆,其中出口至欧洲的车辆大幅减少。汽车物流业务从上世纪90年代起逐步得到发展,大型汽车运输船企业积极拓展运输和物流产业链,参与物流设施投资,有效整合铁路、公路、水运、码头和仓库及配送中心等资源,建立一体化的运输服务模式。其中仅日本邮船就在9个国家参与投资经营15个汽车码头,还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运用汽车自动识别技术解决方案,提升堆场利用率、作业效率和精准化服务能力。

中国汽车运输船业务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起,按照沿海沿江汽车产业布局,汽车运输船业务率先在中国沿海及长江开展,并逐步形成了沟通长江、贯通南北的中国运输网络。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出口量增加,航运企业逐步进入外贸汽车运输船市场,与主要国际汽车运输船企业设立合资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目前,中国三大航运央企下属的中远航运、中海汽船、深圳长航是中国最主要的汽车运输船经营企业,合计拥有汽车运输船30多艘、车位近7万个。汽车运输船企业不断拓展业务,配置专业陆上配送车辆,设立汽车中转库,初步建立“通江达海、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运输服务网络。大连、天津、上海、广州港等4个沿海港口成为中国主要的整车进出口港。

机遇挑战

中国汽车运输船企业正面临发展机遇期。从全球供需关系看,预计未来5年,世界汽车海运量总体保持增长,到2018年达到1505万辆,但平均海运距离将进一步缩短;汽车运输船运力有望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总体上看,未来供需关系较为稳定,远好于运力严重过剩的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轮等市场。

从运输需求看,随着中国汽车制造能力的不断增强和汽车厂商更关注出口市场,汽车出口量将出现大幅增长,预计2020年前超过200万辆。主要理由一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国的地位得到巩固。据中汽协统计,去年,汽车产销分别为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4.76%和13.87%。预计今年汽车产销有望增长8%~10%,总量约2400万辆。二是前五大企业汽车销量均超过200万辆,其中上汽集团超过500万辆,而其去年仅出口10.7万辆,尚未大规模进入出口市场,未来出口潜力很大。三是汽车出口的主要国家是阿尔及利亚、俄罗斯、智利与伊朗等国,尚未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四是汽车出口量不仅远低于日韩,甚至低于泰国去年的汽车出口量112.8万辆,而其汽车产量为245.7万辆。

从竞争实力看,中国三家主要汽车运输船企业的运力规模虽距世界前五有较大差距,但已接近世界排名第十,并通过合资、合作引进欧美先进的管理经验,缩短了与世界先进管理水平的距离,如深圳长航的库场作业坚持丰田汽车的作业标准,创下入库20万台无事故纪录。此外,沿海和长江汽车运输市场规模不小,主要的汽车运输船企业通过扎根经营,构建运输网络,具有较强的本土经营优势,即使在航运低迷期,仍保持盈利,如深圳长航去年的汽车运输量和营业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8.3%,实现连续十年盈利。

面临机遇的同时也不容忽视挑战的存在。首先,汽车出口市场较分散,总体呈现规模小、批次多及不稳定的特点,部分国家汽车进口量大幅波动;一些航线比较偏僻,运输成本偏高;中国出口汽车售价低,造成汽车运价不高。这些因素不利于大型汽车运输船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其次,国产汽车出口面临市场准入、产权与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相对成熟,法律法规严格,且管理和服务标准高,中国生产商规模进入欧美市场难度较大,需要较长的市场培育期。再次,中国低端和廉价汽车的出口容易受人民币升值影响,某种程度上阻碍汽车出口的步伐。最后,国际汽车运输船市场竞争趋激烈。

日本三大汽车运输船企业受到反垄断调查和处罚后,企业间价格同盟和协商被禁止,市场竞争特别是在价格方面的竞争一定程度加剧,加上国际汽车运输船企业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将通过合资和加大运力投放等方式,加强在中国出口汽车运输市场的布局,未来的竞争力度会加大。

发展对策

为适应中国汽车工业和进出口业务的发展,把握汽车运输船领域的发展机遇,中国迫切需要建立一支与之相应、有竞争力的汽车运输船队,促进汽车工业更好地融入全球竞争体系,实现汽车物流和汽车工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需要从全球竞争和战略的高度,从汽车产业链发展全局,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加快发展汽车物流。

第一,明确发展战略和目标。政府层面上,建议将发展汽车运输船作为促进海运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项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企业层面上,要确立发展成为国际著名汽车运输船企业的目标,把加快发展汽车运输摆在突出位置,通过购买二手船、船舶租赁、新建船以及与汽车厂商合资建造船舶等方式,不断扩充汽车运输船队,尽快跻身世界前十行列,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环球航线经营,有效降低汽车运输成本。

第二,为企业量身定制船型。定制船型是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建议根据中国汽车制造特点、汽车出口类型和出口目的地等因素,特别要抓住客车和工程车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对船型进行优化设计,建造相适应的汽车运输船,把汽车出口的主要航线打造成优势航线、精品航线,更好地满足汽车企业需要。

第三,与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全球汽车业的竞争已发展成为汽车制造体系和物流体系的深度竞争,对中国汽车出口而言,汽车物流水平尤为重要。汽车运输船企业和汽车制造企业要牢固树立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加强内外部资源协同,深化战略合作,通过稳定的货源和资源共享,降低投资汽车运输船、码头等物流设施的风险。

第四,构建无缝衔接汽车物流链。汽车运输船企业要在与汽车制造企业紧密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产业链,加强对陆上配送车辆的管理,参与投资和经营汽车码头或中转库,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依托海外营销网络,建设和扩大海外服务网点,逐步构建全球运输服务网络,并逐步促进汽车制造企业外包仓储、配送和分拨业务。充分运用条形码、GPS、RFID等自动识别和定位系统,促进信息的交互和共享,提升运输和仓储的效率,优化全程汽车物流链管理。

第五,努力提升运输质量。运输质量是竞争的关键,要优化航线、码头和库场的管理,加强营运质量控制,进一步降低汽车运输质损率,有效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工程和物流技术队伍的建设,通过与国外大型汽车运输船企业的合作或通过兼并收购方式,获取关键的经营和技术能力。

猜你喜欢
汽车出口运输船运输
我国汽车出口欧洲的认证现状探析
中石化首次接卸世界最大LNG运输船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6000m~3江海直达LNG运输船推进系统分析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综合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