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洲的伊斯兰化步伐

2014-09-06 16:34尼佬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28期
关键词:沙巴文莱伊斯兰教

尼佬

在东马来西亚,也就是北婆罗洲旅行,总是比在西马来西亚要放松,带着热带的慵懒感——有部分原因是基础建设造成的,从新加坡到泰国的西马经济线上,高速公路布满了整个半岛,但是在偌大的婆罗洲(这个世界第三大岛的面积几乎与华东六省相当),从美里到古晋的沙捞越公路干线,如今还只是两车道,一共260公里的路程,车程却需要12-14小时,被三个国家划分。

“一个马来西亚”是马来西亚政府的宣传和制定族群和平政策的口号,但往往遭到人们的吐槽——不用说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其他土著在大马机会上的差异,东马和西马基础建设的悬殊就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同一个马来西亚。

有意思的是,若是让马来亚半岛的资金流动到东马来,北婆罗洲的人民也不会答应。作为对建国时沙巴和沙捞越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的回报,马来西亚政府赋予这两个地区相当高的自治权,西马的人除非得到批准,是不能随便到沙巴和沙捞越工作生活的;而即使沙巴和沙捞越的人民也不能彼此随便居留工作,这便是马来西亚著名的“一国三制”。对游客来说,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从西马飞到东马,机场会要求看你的护照并再盖一个本州的入境章。

三年前的夏天,我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最东边的美里小城中心漂亮的海边旅店出来,匆匆赶去汽车站,准备搭长途汽车进入婆罗洲的内河地带。汽车站外头,是一排排烟火缭绕的大排档,香气诱人。猪大肠、大排、猪耳朵在炉火上滋滋作响。

喷香的,带有赤道迷人香料的烤肉端上来,我才发现,刚才摊主说的是英文。抬眼望过去,烤肉摊上大多是深肤色,只着短衫的少年少女,明显不是华人。我这才意识到,原来,我已经跟婆罗洲的森林主人——达雅人相遇了。这真的是他们的地盘了,不然一个穆斯林当政国家的车站,居然能容许被烤猪肉的香气笼罩,这实在是很奇特的体验,作为外国人的我心底就有了一种“秘密同盟”的隐约亲切感。要知道,在亚庇或者吉隆坡这样的大城市里,连很多华人开的餐厅,为了吸引更多的食客都声称没有猪肉。

这是马来西亚或者说马来-印尼群岛的无数秘密之一——即使说着同属南岛语系的语言,群岛上人们的精神领域也是大不相同的。即使越来越多的外来移民扩充着这一地域的穆斯林人口,但伊斯兰教从来不是这一地域的全部特色。尤其在与马来半岛相比人烟稀少的婆罗洲,在那些秘密丛林里,讲伊班语和其他土著语言的人里,皈依基督教的不在少数。他们在藏身的山水中构造漂亮的船屋,那些“原始”的祭祀仍然在那里进行,只是在今天,砍人头做祭品的部分已被砍鸡头来替代。

殖民地时期,华人在沿海搭建了大部分的建筑,如今在亚庇的骑楼下。仍有融汇了闽粤气韵的茶室里,中药味的肉骨茶和南洋的咖啡同时在出售。

整个马来群岛如何伊斯兰化的历史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可以确定的是,在中国的唐朝时期,阿拉伯商人已经在马六甲海峡两岸聚集,但生活在海岛上的人们转换信仰仍然需要好几百年,一直到20世纪。最早关于群岛伊斯兰教的记载,是1292年马可·波罗返欧时路过的北蘇门答腊小城Perlak,这里聚集着海外和本土的穆斯林,但马可波罗也说了,Perlak“被非穆斯林的城镇包围着”,证明那时的伊斯兰教并非主流。

婆罗洲全面伊斯兰化的步伐,逊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或许是因为它实在太庞大了。即使在文莱苏丹最有权势的年代,婆罗洲那些中央高山和河流的地带,原住民仍然信奉万物有灵。而在婆罗洲,山地里的达雅人入伊斯兰教的始终相当有限,后来在英国人的影响下皈依了基督教。

沙捞越的伊斯兰面貌在北婆罗洲三地中本来就相对最浅;而在历史以来,始终受到棉兰老岛影响的沙巴,城市和乡村的面貌也都还算得上多元。

而真正的伊斯兰堡垒是文莱。可有意思的是,或许是因为没有受到移民冲击的原因(文莱入籍的政策比起沙巴苛刻得多),文莱的居民比起沙巴,小而富,所谓仓廪足,知礼节。

这个被古代中国人称为渤泥的小国,早在14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就东传至此,建立的苏丹国,仅比苏门答腊岛的亚齐晚上百年。永乐六年(1408年),文莱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来中国访问,于当年十月病故于南京,葬于安德门外石子岗;后经战乱,国王墓一度渺不可寻。 百年之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先后到来这里,最终在1888年,苏丹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沙捞越直接落入了一个英国人“拉贾”(王的意思)手中,成为英国东方殖民史的传奇之一。

独立以后,苏丹政府大力推行“马来化、伊斯兰化和君主制”政策,巩固王室统治,重点扶持马来族等土著人的经济,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严格维护伊斯兰教义。

不足40万人口的文莱,有原住民,但水上屋已观光化;也有外劳工人,可在这个找不到烟酒的国家,外来工也如穆斯林一样规规矩矩,每天过着平静生活。

作为东南亚最严格的伊斯兰国家,文莱严格禁烟禁酒,更不要提赌博和卡拉OK这样的娱乐场所,大规模的聚会要向国王申请,除了唯一的娱乐场所——一间老旧的电影院,仅剩的夜生活就是一家人围炉夜话,或读书看报,或看电视嗑瓜子聊天。市中心最大的雅雅桑购物中心,总是门可罗雀,也没什么货品好买。

住在文莱的外国人,可能遇见的唯一夜生活场所,就是市中心JALAN SULTAN(苏丹路)上汇丰银行旁边的两三间咖啡厅,那里在周末会营业到凌晨1点,除此之外,夜晚的文莱,再无他人,甚至也没有车,如果车遇见人,一定礼让停驶的。

步行在文莱的斯里巴加湾市,半天多就可以参观完这个并无高楼大厦,清真寺和住宅疏懒地插在河流两岸的赤道小城。只要背着个包在街上勤于问路,经常就会有热心人主动停下来,开车送你到你要去的地方。如果参观河对岸的老清真寺晚了,过了公交6点的收班时间,向警察求助,他们一定会很快地把你送回住所。

猜你喜欢
沙巴文莱伊斯兰教
从南宁到斯里巴加湾:我与文莱四年的故事
文莱形象大使吴尊到南宁进行宣传
西方银行离开,中资帮助文莱
文莱:与中国渊源颇深的国家
日本大猩猩“沙巴尼”获得注册商标
中国西北伊斯兰教门宦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影响研究
沙巴:探索一切乐趣
伊斯兰教苏菲派人神和谐关系探究
伊斯兰教纯属躺着中枪(点评)
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