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小平中畅想改革春天

2014-09-09 11:50王华玉
华声 2014年16期
关键词:小平政治家诞辰

王华玉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官方和民间都以各种方式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进行了隆重缅怀和纪念,这其中也包括了对小平同志的再认识和评价。梳理一下这些纪念和评价,有两种民间情绪值得注意:一种是把邓小平看作救世主并感恩戴德,一种则是耿耿于怀于他未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两者相差巨大,但其实质却惊人地一致,即都过分地把国家的命运寄托或归咎于某位政治家。

作为靠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吃饱肚子的农村孩子,我对邓公怀有深深的感恩之心,相信和我一样的人不可胜数,这种朴素的情感乃人之常情。但若从历史的高度去评价一位政治家,过多的情感因素有时也会遮蔽一些真相。毫无疑问,小平同志是带领中国走出文革混乱、走向富强的功勋最为卓著之人,但也必须承认,如果没有陈云等老同志的力挺,以及胡耀邦等后辈的辅佐,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步伐也不会那么顺当。同样地,小平同志主政时未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有重要关系。过分地放大一位政治家的功劳和不足,都不是科学的历史观。这一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和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大会上都有充分的论述。

回到现实。通过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施政方略及实践,尤其是反腐的凌厉攻势,习近平同志的威望与日俱增。舆论普遍认为,他是邓小平之后中国最有胆魄和权力的领导人,“新权威主义”的观点也正在学术界发酵。毫无疑问,一个富有崇高责任感和高超政治智慧的领导人是国家和人民之福,人民群众生发的褒扬和爱戴也是由衷的。但正如需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政治家一样,对习近平的评价,也需着眼于党的领导集体这一基本政治形态。雷厉风行、政绩卓著的习近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其生成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就离不开本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其他成员的倾心辅佐。单论反腐一端,王岐山就功莫大焉。

对于当前最热门的反腐话题,朝野议论多多。人们在欢欣鼓舞于“打老虎”的同时,也发出了各种疑问。比如,“老虎”打到了这个程度,是不是会收网?如果还要打更大的“老虎”,习总书记能不能扛得住?这种担心基于对习近平同志的期望和爱戴之情而发,但也体现了中国老百姓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系于领袖一身的思维习惯,究其文化成因,仍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明君、圣主思维。而现代政治理论最为核心的理念则是,政治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不是领袖个人,而是制度,即西方常说的“总统是靠不住的”。

是此,我们对即将于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充满了热切期待。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依法治国,诸多法治建设的制度性改革有望盛装亮相。几天前,王岐山同志也表示,反腐的“治本”工程已经开始启动。种种迹象表明,深水区的改革正逐渐拉开帷幕。

让我们期待这个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期待此后一个又一个改革的春天!

猜你喜欢
小平政治家诞辰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该如何帮你,我的爱人
放风筝
周公作礼
挽衣留谏
回顾与期待——纪念沙汀诞辰110周年
政治家与鞋 ——艾马德(约旦)▲
难忘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