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4-09-10 05:16编辑耿秋
中国新时代 2014年2期
关键词:时所欧元区观点

|编辑·耿秋

“中国和其他经济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规划经济发展道路时,明显倾向于更强调战略目标。”

——这是美国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在一篇题为《中国制定太多政策目标,可能阻碍经济发展》的文章中所阐述的观点。文章指出,经济增速放慢不一定是坏事。服务业每创造一个单位的产值,创造的就业机会要比制造业和建筑业高出30%,这意味着越来越由服务业拉动的中国经济可以通过保持7-8%的年增长率,完成其至关重要的吸纳劳动力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快速增加就业和减少贫困。但最近的工作会议是将很大一部分重点放在通过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必要性上。

“8%的增长率,我不确定中国还能维持多久。”

——这是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性预期学派代表托马斯·萨金特日前访华时所阐述的观点。他认为,美国曾经是一个贫穷的国家,但“进口”了很多高学历人才,并且愿意在改革中试错和修正,它在经济变革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处理方式可以为中国提供很多借鉴。他说,“和平年代,事实证明市场调节作用是最好的资源分配方式,但短期来看,还是会触及或伤害到某些人的利益,但总体方向是前进的。”

“对中国而言,7%左右的增速足以支撑中国完成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这是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日前在访华时所阐述的观点。展望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中尾武彦指出,尽管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处在稳健增长期。亚行预测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在7.7%左右。中尾武彦预计,2014年,整个亚洲经济也将保持平稳增长,增速有望达到6.2%。对于如何看待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问题,中尾武彦认为即便退出也不会给亚洲经济带来重大影响。

“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速下滑并非是体制问题,而是国际大环境所致。”

——这是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在“中国经济2014展望论坛”上阐述的观点。林毅夫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不外乎出口、投资和内需消费三个因素,目前欧美经济不景气,势必会影响中国的产品出口。中国的内需增长点尚处于转型阶段。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框架下,尤其是放手交由市场价格机制来调控资源分配的基础上,中国经济有望在未来20年仍保持7.5-8%的年增长率。

“欧元区令人担忧的低通胀可能已经引发对通缩的忧虑,但实际上有迹象显示欧元区经济正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这是欧元集团主席迪塞尔布洛姆日前所阐述的观点。他表示,“我们处在通胀相对较低的一个阶段。”“若要增强竞争力,设法恢复劳动力成本——许多欧元区国家目前确实在这么做,那势必会导致较低的通胀率。”迪塞尔布洛姆说,“欧洲没有浪费这次危机的机会。我认为,我们在预算纪律方面变得更加可靠,在结构性改革上展现出更多努力。”

“土地市场这么热,近三年楼价看不到暴跌可能。”

——这是富力地产董事长李思廉在广东省地产商会举办的年度高峰论坛上所阐述的观点。他表示,去年全国土地市场相当火爆,而且土地基本被有实力的品牌开发商收入囊中,因此近三年看不到任何楼价暴跌的可能,“至于有没有可能大涨,还看不出来。”“过去十年从2003年到2013年,确实是房地产的辉煌十年。”李思廉称,“包括我们房地产的经营者、政府,或者我们今天的学者、老百姓,究竟如何看未来十年应该更重要,我个人是比较看好。”

猜你喜欢
时所欧元区观点
Kappa运动摇摇杯
观点
欧洲央行将建立欧元区即时支付系统
微语录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
怎样求曲线弦长
关于英国入侵西藏时所盗走的藏文文献典籍相关情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