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虹口:弄堂的印记

2014-09-10 07:22独臂老宋
旅游纵览 2014年2期
关键词:虹口弄堂老房子

独臂老宋

上海到处都充满着故事,走近虹口老弄堂,似乎能听到历史的声音,成片的旧城区总是带给人几许怀旧的遐思。那些年过半百的老房子里的人和相依的砖瓦一同演绎着老上海的里弄风情。如果你也像我这样眷恋旧时光的余温,就约上三五个旅伴,驻足虹口老城区,看一看旧民俗,听一听老故事,重温过往的记忆吧!

我们住的酒店对面有一所老房子(高阳路167号),是上世纪初的百年老宅,我想那条街也堪称是上海老街,充满了旧时的气息,可听说过些时日就要拆了。那我还是记录下吧,这也是即将消失的老宅了。同行的兄弟也为它惋惜,留个念想吧,筒子楼的记忆,除了岁月的痕迹还是岁月的痕迹,不多见了。

沿高阳路右边转个弯儿,另一处即将拆迁的老民宅到了(东长治路894弄),是该拆的,看看他们居住的环境很难想象这也是让人纸醉金迷的大上海。

与其说这里贫穷、落后,我倒认为是种伟大的坚持。没有谁能准确地定义什么是进步。你追逐着互联网的时候,我就是钟爱我身边的收音机;你跟随着飞转的汽车轮子的时候,我还是想象着大姑娘上花轿时候的羞赧。当好多人也学着展示自己性感身体的时候,我还是想追求穿得严严实实的姑娘。也许,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但你我都知道,我们心中的太阳,不一样。

在所有城市都比拼楼厦高度的时候,我们需要老上海的弄堂。这里有太多的历史,见证过太多的伟大。这里没有太后老佛爷,倒是蛮多讲故事的老奶奶。弄堂里没有亭台楼榭,却包容了所有上海人的精打细算和真实。

1980年代的烟酒杂货铺,里面会有什么呢?无非柴米油盐。可是,怎么就那么难以割舍?当我们穿梭在大商场,疲累地拎着大包小包的时候,或许已经忘了我们曾经简单的快乐。曾否也为了一颗糖果高兴得满街狂奔?是否也有爹爹买的二尺红头绳?泡吧的人儿,是没有过跳橡皮筋的快乐,还是已经忘却了新买14寸黑白电视机时的兴奋?我们现在拥有了更多,却也失去了更多。我们知道的越多,未知也就越多。

老胡同里,久违的邮差。不少人已经放弃了看报纸的习惯,转而投向网络。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快捷,却也更不踏实。就如雾里看花,总在期待谁能借我一双慧眼。我们不愿意总是翻来覆去地看同一件事情被不同的人说出不同事实的版本。这实在是件可怕的事情!

我们还放弃了写信,这种表达和联络感情的方式显得更矫情。我给高中老师写的信已经在书箱里压了好久,始终没有寄出。我们表达感情的方式太直接了,太有感染力了,却少了持续下去的能力。还是等待回信的感觉最激动!当我们习惯用接吻表达爱情的时候,就不会再练习写情书了——毕竟玫瑰花的包装有店员去做。

一直前行过了犹太难民纪念馆就到了文物保护区(舟山路59号),让人欣慰的是这些老房子不会拆。这些房子建于1910年,是上海近代外廊式建筑风格,二战时期一批犹太难民居住于此,其中包括曾任美国卡特政府财政部长的M·布鲁门撒尔,这里也是以色列政府官要到上海必访的地方。

一位老人家说他已在此居住了50年。上海人一般不给外人看屋里的,咱有幸从门口往里瞧了瞧。10来平米的地儿,搭了个小二层,老两口五十年如一日地如此度过,你行么?我能行,我这个60后算是见识过什么是苦,还能扛数日。感叹老爷子的平和,好歹“蜗居”归属文物了,算熬出头了吧……

这一带古朴的建筑风格和凌乱的电线与上海的繁花似锦形成鲜明的对比。当街晾衣也不多见了,留住这些残存的记忆吧。就和我们对香港的认识一样,周星驰在电影《功夫》里给我们呈现的包租公和包租婆的形象丝毫不会让我们产生“香港凌乱不堪”之类的想法。不是有句话么——佛曰,你心里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我们总是担心这些当街晾晒的衣服会遮挡住我们的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于是,他们就让它消失。

用一段《上海童年》的歌词来整理这些碎片吧。“十月一号男女同学看灯去,人人拿只塑料榔头敲来敲去,想吃大闸蟹就要等到秋风起。切好生姜拌好醋,用蟹脚蘸蘸伊……”

猜你喜欢
虹口弄堂老房子
虹口高中举办“弘文励教桃李芬芳”校友讲坛
“弄堂”一词的由来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上海虹口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老房子》
弄堂里
老房子
老房子
不忘初心 稳中求进
——前进中的虹口烟草糖酒有限公司
老房子
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