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反劫持装备与战术

2014-09-10 07:22张立伟
兵器知识 2014年11期
关键词:突击队员突击人质

张立伟

劫持人质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害最直接的一类犯罪活动,很多事件都不同程度造成人质伤亡。因此,突击队解救人质的最高准则就是救人为先,必须最大程度确保人质安全。国际上对反劫持行动成败有一条不成文的标准,人质伤亡数量超过17%即为失败。当然,这一标准在战前制定方案和战斗实施中都是极难控制的,而且一旦政治要人遭劫持分子杀害,将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我国至今没有发生大规模劫持人质事件,但公安、武警处置暴力劫持人质犯罪事件每年都有上百起。在处置劫持人质事件中,为达成捕歼劫持分子、安全解救人质和保卫重要目标安全的目标,军警部队必须遣出精兵利器,灵活运用战术手段。

精兵利器是反劫持制胜法宝

在反劫持行动中,武器装备和器材是必备的基础和保障。虽然有些劫持人质事件可以通过攻心谈判得到解决,但反劫持行动单位精良的武器装备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一旦谈判不成功或劫持分子企图伤害人质,指挥员、突击队员为保证人质安全,必须确保在人质受到伤害之前制服劫持分子。此时,特战队员手中武器就成了解救人质生命的关键。

与战场上两军对垒不同的是,反劫持行动中使用的武器装备多数不需要巨大杀伤力,否则会伤及与劫持分子混在一起的人质。一般而言,突击队员使用的突击武器主要是近距离射击武器,如短突击步枪、冲锋枪、手枪,可以充分发挥其在近距离对抗中的优势,既能有效命中劫持分子,又能使突击队员在有限空间内行动自如,同时避免误伤己方人员。当今世界最著名枪械中,德制MP5系列、以色列乌齐9毫米冲锋枪、比利时P90单兵自卫武器、俄罗斯野牛冲锋枪等,都被许多国家的军警部队广泛使用。近年中国反劫持专用武器也得到重视,像95式5.8毫米突击步枪(包括短枪管型)、85式7.62毫米轻型冲锋枪和微声冲锋枪、05式微声冲锋枪,都陆续装备公安警察和武警特战队员,替代了先前火力弱、准头差的79式微型冲锋枪,使执行反劫持任务的警察和武警官兵如虎添翼。

反劫持行动中使用的非致命武器包括一部分传统警用器械,如防暴枪、警棍、橡皮子弹、催泪弹、痛球弹等,以及利用声波、光波、电磁波研制的新型非致命武器,如爆震弹、泰瑟枪等。非致命武器与致命武器配合使用,会收到更好的作战效果。在突击队员无法突入到劫持人质的房间或车内时,可先投掷爆震弹将内部人员“震晕”,这样突击队员在强行突击时,就可避免受到劫持分子的威胁,也会令其丧失伤害人质的行为能力。2012年10月13日晚,重庆市沙坪坝区犯罪嫌疑人张富明,持2支走私格洛克G26手枪将前妻杨某劫持在一辆越野车内。武警官兵在处置中,先向车内发射催泪弹,逼迫张犯携人质向车外逃窜,3号狙击手抓住有利战机,使用国产狙击步枪一枪击毙持枪的张犯,人质安全获救。

反劫持行动中使用的武器装备极其复杂,辅助装备和器材不可或缺。如用于攀登建筑物和汽车的攀登器材,用于撞门、切割铁器的破拆器材等。为了防止被持有武器的劫持分子杀伤,特战队员必须全身着防护服,位于突击小组最前面的队员一般持盾牌和手枪,以掩护队友。在对付一般性劫持分子时,使用捕捉网枪可以在近距离内罩住他并防止其逃脱。

由于劫持分子使用的凶器火力有限,突击队员有了这些精良的制敌利器,就可以在解救人质的行动中做到心中有数。

国内外军警部队反劫持行动通常包括封锁控制、现场侦察、攻心劝降、武力突击和救援救护五个基本环节。在面对不同性质事件和不同环境下采取不同的战术手段。在我国境内发生的劫持人质事件,以公共汽车和建筑物内劫持人质为主。因此,公安、武警部队非常重视公共汽车反劫持战术和建筑物内反劫持战术的研究和运用。

公共汽车反劫持风险最大

公共汽车作为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乘客流动性大,容易被恐怖分子劫持和控制,已成为当前劫持事件的主要类型。公共汽车劫持事件,事发突然,难以预料,汽车空间结构对反劫持行动的影响很大,防范和处置难度也就更大。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门窗透明性好,便于车上劫持分子向四周环视,不利于突击队员隐蔽接近;二是车体坚固封闭,不利于破拆突入;三是车内空间狭窄,不利于展开攻击;四是车辆可随时启动,不利于封锁控制,一旦劫持分子发现我武力解救人质的行动企图或其所提条件无法得到满足时,可能随时启动车辆脱离控制区域。

基于上述不利因素,公安、武警反劫持专业力量经过长期实践,特别是总结成功战例的经验和吸取失利战例的教训,对国外先进战法进行借鉴,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反劫持战术体系。典型的战术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谈判配合。除了罪大恶极的暴力恐怖分子,劫持人质的犯罪嫌疑人通常怀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或利益诉求,通过劫持来要挟政府满足其不当要求。因此,各国在处置此类事件时一般首先考虑以谈判说服、劝降劫持分子释放人质,这样就可以兵不血刀刃解决问题。同时,在无法达到攻心劝降目的的情况下,通过谈判也可以为武力解救人质争取时间,创造战机麻痹对方。中国最重要的一支反劫持专业队伍——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蓝剑突击队”刚组建完毕,就曾打过漂亮的一仗。2006年8月7日下午15时许,一名持有枪支和爆炸物的辽宁籍男子于某,在北京西客站前广场劫持一辆长途公共汽车。市公安局派出精兵强将现场处置,专业谈判人员在车上与于犯周旋,化装的三名“蓝剑突击队”队员乘其注意力转移之机迅速果断出击,牢牢控制住于犯,最终不费一枪一弹安全解救车上28名乘客。

二是隔窗毙敌。在车窗能够通视的情况下,隔窗精确狙击是最直接且风险最小的反劫持战术。实施狙击行动前,必须对影响射弹精确命中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计算,主要是对射程、枪弹折射角、弹头爆碎影响命中精度进行精确分析,对不同位置实施狙击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防止子弹穿透玻璃后误伤人质。运用隔窗狙击战法,必须掌握好稍纵即逝的有利狙击时机,狙击手必须时刻做好战斗准备,射击的毫厘之差极可能伤及人质。

三是化装袭击。在劫持分子提出谈判、索要食品、加油等要求时,要创造相应条件,由突击队员化装成相应身份人员接近车辆,对恐怖分子发起突袭,达成出奇制胜目的;突击队员可以伪装成现场围观群众,或隐蔽在货车等地方车辆内,尽可能靠近目标,突然发起攻击。

四是强行突击。在车上人质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或劫持分子准备驾车逃窜等情况下,突击队员只能采取强行突击手段解救人质。突击时主要抓住接近车辆和破拆攻击两个环节。其中,破拆车窗和车门是最难、最关键的步骤,公共汽车侧面玻璃窗、前后挡风玻璃和车门都是主要的攻击点,也可设法从汽车外部开启应急阀门,多路突击队员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从多处同时实施攻击。在2010年菲律宾“8·23”劫持人质事件中,菲警察和特种部队使用铁锤敲击、绳子拉拽方法均无法快速破开车门,给被除名警员门多萨枪杀人质提供了时间,导致9名香港游客被害。这起反劫持人质行动是一次失败的战例,教训极其惨痛。

高层建筑反劫持险象环生

在中国,10层或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24米的多层建筑统称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结构、环境复杂,一旦发生劫持事件,对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影响面广,处置难度大。尤其多数高层建筑表面安装有玻璃,反光性强,从外部难以看清内部情况;楼层和房间多,内部结构和设施复杂,必须逐一进行侦察识别,需投入的兵力装备较多、耗费的时间较长:劫持中心现场高离地面,突击队员只能携带部分便携式武器,而攀登突击车、步战车、排爆罐、排爆机器人等重型装备器材难以发挥作用;有的劫持分子在通道口等处设置爆炸装置,不利于突击队员快速攻击;建筑内人员众多,甄别、疏散、救援更显困难。

处置城市高层建筑劫持事件是典型的精细化作战,必须出奇兵、用奇招、谋奇胜,才能确保制胜有把握。解救人质行动通常可采用以下三种基本战法。

一是精确狙击。城市高楼大厦林立,经过严格训练的狙击手(即部队中的“神射手”)隐蔽在建筑物周边的多个制高点,全方位掌握劫持分子动向,从不同方向捕捉有利战机,实施精确打击。狙击手率先瞄准的目标是劫持人质的首要分子和携带爆炸物的劫持分子,因为这些人对人质威胁最大。狙击时可采取多人合击、多点分击战法,从不同角度同时对多名恐怖分子实施打击,以确保人质和突击队员安全。

二是化装奇袭。为达成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最佳战果,可以利用劫持分子提出交钱换人、与亲人会面、索要食品、就医、记者采访、谈判、提供交通工具等机会,由突击队员化装接近、潜入现场,在近距离内制服或消灭恐怖分子;一旦没有有利机会,化装人员也可以近距离侦察掌握现场的情况,为指挥员调整解救计划提供情报。派出化装人员时要制定应变措施,行动一旦暴露,就要临机果断处置。

三是立体攻击。有些恐怖团伙在劫持人质时,常在进入建筑物的通道、门口、窗户或者人质身上装有炸弹,此时突击队员不易潜入和突然攻击,必须从多个方向做好突击解救人质准备。很多国家的军警在处置难度圈套的劫持事件时都首先考虑运用立体攻击手段,部署空地一体打击力量,形成从地面到空中,从正面、翼侧到侧后的围攻态势,对劫持分子实施多路、多点、多方向突然打击。

大规模反劫持行动伤亡巨大

国外较大的武装恐怖组织常常出动几十上百名恐怖分子,潜入城市的学校、宾馆、剧院、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劫持大量无辜群众与政府和对抗。处置这类事件风险系数最高,除了极少数事件中政府满足恐怖公子条件争取人质获释外,多数事件的处置行动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众所周知的俄罗斯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劫持人质事件、别斯兰中学劫持人质事件都导致上百名人质死亡,2013年1月16日“基地”北非分支“蒙面旅”武装人员袭击阿尔及利亚东南部一座天然气站,挟持近千名人质。在次日军方营救行动中解救出650名人质,有48名人质丧生。这些惨痛的教训令各国在处置大规模劫持人质事件时畏首畏尾,指挥员和突击队员承担着巨大压力。要稳妥处置这类事件,就要首先争取以谈判方式和平解救人质,若谈不成,就必须制定周密的武力突击解救方案。

俄罗斯特种部队处置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劫持人质事件时,采用了施放化学麻醉气体的方法,结果虽然全歼恐怖分子,但造成118名人质遇难。在处置别斯兰中学劫持人质事件时,俄军警采取立体突击战法,一部分突击队员借助装甲车掩护,从校墙外打开缺口快速冲击,武装直升机从空中炸开屋顶。不幸的是意外引爆劫持分子设置的炸弹,最后导致338名人质遇难,727人受伤。此后,很多国家总结吸取了这次行动失败的教训,极力避免使用大杀伤性武器,而采取机降或索降,突击队员利用攀爬、滑降等方式,从建筑物外部破窗破门突入攻击,或从建筑物顶部自上而下发起攻击,或从地下管道潜入自下而上突入强攻。不论从何处突击,都要最大程度保证人质安全,并力争出奇制胜。

随着公民对社会安全领域问题的深度关注,多种媒体也大量报道国内外反劫持行动的实例,人们从电视、网络上看到了许多新型反恐装备。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队单位也通过公开的警营开放日和装备展示等活动,让普通民众得以近身观摩甚至亲手触摸这些“神兵利器”。

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反恐维稳工作高度重视,除公安机关外,其它各行业、部门也都制定并不断完善了以反劫持为重点内容的反恐怖防范工作预案,这些预案对反劫持装备训练使用作出了具体规范。

为确保专业力量拥有过硬的装备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有效履行保卫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职能使命,各级政府、安全部门投入相当财力,加强反劫持技术和装备研究开发,为专业力量更新装备器材。

按照国家反恐维稳决策“打一场反恐怖人民战争”的战略部署,军警民融合的装备发展体系已经发挥出重要作用,通过每年公开举行警地反劫持联合演练和武装巡逻、装备拉动等活动,普通百姓可以在街道、营区参观装备展示,对专业力量圆满完成反劫持、打击暴力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犯罪等任务增强了信心,全民联防、综合治理的维稳斗争效果开始显现。提高反恐能力需要多措并举,要建强反恐力量,配齐反恐装备,加强人装结合的实战化训练。有了精良的专业、防范、处置和打击装备,担负反恐维稳职能公安、武警就有了保卫群众安全的利剑。

[编辑/王瑾]

猜你喜欢
突击队员突击人质
双人脱困
国产96式坦克快速突击
美国海豹突击队员必须携带的装备
爱一个人
小人质的幸福那么多
年底突击
卡-60轻型突击运输直升机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