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陷阱击中老年人“软肋”

2014-09-10 07:22
人民周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刘阿姨软肋陈女士

从未谋过面的“法院”和“公安局”的人,仅仅用一通电话,就让50多岁的王大姐轻易地相信了自己与洗黑钱犯罪有关,“乖乖”地将自己积存了大半辈子的20余万元存款汇给了对方,面对银行的阻拦,王大姐硬是更换了3家银行,还试图撒谎蒙混过关。

2014年10月31日,记者通过四川省公安厅了解到,40岁~70岁的中老年妇女已经成为电信诈骗的重点受害对象,占了电信诈骗总数的七成。而多名读者反映,他们也有过类似经历。

常听父母教育儿女: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但是,当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电视理财、电话“中奖”、“神药”推销时,老人们常常深陷其中,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骗,而对儿女们的劝说也不管不顾。

案例1

不听女儿劝买回“电疗仪”

仪器里竟然装的沥青

市民陈女士打进96111,讲述50岁的母亲刘阿姨的遭遇。刘阿姨这些年睡眠不太好,前两天接了个电话,对方向她推荐了一款医疗器械,名为“电疗仪”,说是对治疗失眠很有效果。刘阿姨正为失眠所烦恼,加之对方将“电疗仪”的功效大肆渲染,虽然价格达到2000多元,刘阿姨还是买了。

“电疗仪”的大小与一块17英寸的显示屏略仿,按照“操作说明”,使用者只需将之通电,然后用脚踩上半小时,基于“电磁场”的作用,失眠者就可以睡个好觉了。刘阿姨坚持每天踩上半小时,还说效果不错。女儿陈女士却很怀疑,但刘阿姨坚称“电疗仪”有特殊效果,对陈女士的劝说置之不理。

几天后,陈女士见“电疗仪”背后螺丝略有松动,便悄悄将后壳拆下,“电疗仪”的内部构造终于曝光:竟然只有一个指示灯和一坨用以增重的沥青。得知情况后,刘阿姨后悔不已。

案例2

老人要买电视推销的补品

子女求助亲戚帮劝

杨先生也讲述了他所遇到的一件尴尬事儿。

今年9月中旬,杨先生突然接到亲戚的电话。亲戚家的老人在电视上看到了一种声称效果相当好的补品,坚持要花大价钱购买。但子女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就劝老人不要花冤枉钱。没想到老人根本不听,还把子女骂了一顿,说他们不关心自己的身体。无奈的子女只好找到了杨先生,希望他能帮着劝劝老人。趁着老人从老家到成都来散心的时机,杨先生请老人吃了一顿饭,席间谈起了买补品的事情。让杨先生没想到的是,他好说歹说半小时,老人不仅不听,还生起了闷气。见老人如此固执,杨先生不得不说了重话:“老人家,今天如果你买了那东西,就是看不起我。”老人一看杨先生这么坚持,碍于情面总算打消了购买的念头。

中老年人为何易受骗?

观念陈旧  有同情心

犯罪分子在针对中老年人实施诈骗时,使用的方式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亲情陷阱、迷信陷阱、小便宜陷阱、“安全”陷阱等等,这些陷阱往往能击中老年人的“软肋”,让人防不胜防。为什么中老年群体容易被骗?

主要是因为中老年群体大都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容易上新兴事物和物品的当;迷信的人很多,容易被迷惑;有同情心,容易被骗子的假象蒙住眼睛;法律知识不健全,对骗子的行为缺少法律判别能力;有一定经济能力,拿得出钱来。

心理专家

子女要和老人多沟通  取得信任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发现有不少老年人在上当受骗时,不太能听进儿女的劝解。华西心理卫生中心教授李静说,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子女要多和老人交流沟通,成为老人取得外界信息的窗户。这样不仅老人自身有了更多的识别能力,而且即使出现类似情况,对儿女的劝解,老人也更听得进去。那么,到底儿女该怎么与老人沟通呢?李静为大家支了几招。

1. 强硬法:可找父母坐下来,郑重告诉他们公检法绝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办案,也不会用类似“110”等电话或短信通知或询问当事人。对打电话、发短信的陌生人,绝不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信息,不要转账汇款,也不要按指示到ATM机上查账。即使对方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也不能相信对方身份,一定要及时告诉家人,让家人辨别。儿女也趁父母不在时打电话给骗子,警告他们停止向父母行骗,否则将报警,如对方态度强硬,也可直接向当地公安报警。

2. 委婉法:子女发现老人上当,也可不用当面“对质”,以免引起父母抵触。可带他们在网络、电视上查找相关案例,细致地讲解这些人是怎么受骗的,找到他们与案例中受害者的相似之处。也可以让父母的朋友、邻居在平时聊天时有意说出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用事实让老人自己认识到问题,主动纠错。

3. 转移法:如老人实在不听劝,可介绍正规卖家给老人。比如老人坚持买骗子的医疗品,就给老人介绍正规药店的医疗品,还可以告诉他,邻居阿姨也用这个产品,效果很好。有了身边的“案例”,老人相信子女的几率就会大增。

记者手记

老年人需要社会更多的保护

老年人相对来说文化水平较低、掌握的社会信息不够,且自身智力退化,一些人正是利用了老年人的这些弱点从事针对老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而老年人也很容易被骗。

这一方面需要媒体加大宣传,让老年人知道这些骗人的伎俩;民政、社区等机构也要多派志愿者深入老年人中,普及知识,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更要加大打击力度,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防骗五招

1. 莫贪小便宜,拒绝小“恩惠”。不要贪图在街边、公园里陌生人派发的传单或所谓免费派发的药、提供的身体检查以及参观等“小恩小惠”,对此要坚决予以拒绝,更不要留下家中电话号码,防止引狼入室,留下后患。

2. 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防止受其蒙蔽。据警方称,在抓获的犯罪分子行骗心得日记中就赫然写着:只要老年人上公司参观或参加免费旅游等活动,其行骗就“成功”了一半。

3. 不要相信有高额回报的各种名目的投资。一是银行明文禁止以高额回报形式进行非法经营活动;二是当真的有很高利润的公司生产经营时,它根本不需要向群众吸收“投资”。天上不会掉下来馅饼,即使有,也是陷阱。

4. 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公司的宣传和表面“实力”,防止一叶蔽目。据警方近年破获的这类案件来看,为了欺骗老年人,他们在这方面非常舍得投入:一是大肆宣传,在报刊上做广告,或印制精美宣传画册;二是伪装门面,显示实力,一般都租用高档写字楼,并进行豪华装修。

5. 老年人要多与子女等家人沟通,并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当碰到有人以“高额回报”的诱饵向你推销某产品时,在“投资”前多与家人沟通,一般年轻人都有警惕性,对社会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较强,能够辨别此事的真伪。

猜你喜欢
刘阿姨软肋陈女士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痛点、短板与软肋
请允许我 细细地回忆她
脾气暴躁的刘阿姨
请允许我细细地回忆她
难以分类的垃圾
申请退款变“贷款”女子险被骗1万
拿第一
圆月亮
我国基本农田立法的四大软肋及其对策
打工妹做生意被骗走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