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辅助治疗4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4-09-11 06:3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全血急性期黏度

1.湖南省衡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湖南 衡阳 421001;2.湖南省衡阳市中医医院内科,湖南 衡阳 421001

针灸辅助治疗4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傅丽超1李小伟2

1.湖南省衡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湖南 衡阳 421001;2.湖南省衡阳市中医医院内科,湖南 衡阳 421001

目的观察针灸辅治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观察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头针和体针治疗,14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6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三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的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辅治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并能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值得临床应用。

脑梗死;急性期;针灸

脑梗死是指脑部供血动脉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随之出现脑组织软化或坏死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本病以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病。临床研究证实,超早期溶栓治疗和后期的抗凝治疗为最佳治疗方案,血液流变学指标作为血液流动性、黏滞性的客观尺度一直作为最佳观察指标[1]。为探讨针灸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笔者开展了相关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针灸科和内科收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6年中华神经科学会提出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且同时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并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发病在4周以内,排除合并有严重内脏功能障碍和精神神志异常者。采用SPSS15.0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48岁~80岁,平均(65.7±8.3)岁;病程3d~29d,平均(13.7±5.8)d。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45岁~80岁,平均(64.9±8.7)岁;病程3d~30d,平均(14.2±5.9)d。经统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以及控制血压、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头针取百会、四神聪、对侧运动区、对侧感觉区;体针:以患侧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和少阳经穴(肩髃、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太冲、三阴交、丰隆、昆仑)。均采用常规针刺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并抽血检查血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变化。

1.4 疗效评定 参照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华神经科学会提出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 18%以下;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 18%以上。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均接受完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指标基本正常,均无明显皮疹、过敏等不良反应,亦无死亡病例,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60,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血液流变学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三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灶发生后,梗死灶的中央为坏死组织,周围为水肿区。早期治疗原则是尽可能挽救脑梗死区,消除脑水肿,防止血栓继续扩展,改善脑循环。因此,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针灸治疗中风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直至近年来才逐渐认识到针灸治疗中风宜早期开始[4]。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结果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根据本病病位在脑,在针灸时首先选用头穴。《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脑为髓海,元神之府,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也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头穴的选用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的治疗必不可少,据此选用百会和四神聪以醒神开窍,调神导气;另按传统经穴法选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调节头部气血,治疗偏瘫侧的运动功能障碍和感觉功能障碍;脑梗死患者的最主要症状是偏瘫侧肢体活动不能,故体针选取偏瘫侧上下肢穴位,早期患者多为肌力不足,以“软瘫”为主,根据“治痿独取阳明”,取穴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用肩髃、曲池、合谷、足三里等阳明经穴,刺之以调益气血,“主润宗筋”。另外,为使阴阳兼顾,达“阴平阳秘”,可取内关、太冲、三阴交等阴经穴,并根据其阴阳缓急而补泻兼施,以平衡阴阳经气,促进四肢正常运动。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灸辅治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并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结果,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张翅.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1-24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1):55-56.

[4]张晶晶,海英.脑梗死急性期针灸选穴探讨[J].吉林中医药,2009,29(3):228-230.

傅丽超(1975-),女,本科学历,主治中医师。

R245.3

A

1007-8517(2014)11-0077-02

2014.04.07)

猜你喜欢
全血急性期黏度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圆珠笔用低黏度油墨》等行业标准批准发布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