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在手术治疗腰椎疾患的应用体会

2014-09-11 06:3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疾患椎旁椎弓

辽宁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骨外二科,辽宁 抚顺 113008

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在手术治疗腰椎疾患的应用体会

李洪权岳云亮赵不仁孟和

辽宁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骨外二科,辽宁 抚顺 113008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治疗腰椎疾患的手术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自2009年1月~2013年2月期间,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治疗腰椎疾患28例,记录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评分以及汉化的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结果术后参照Nakai评分标准评定疗效,28例中优18例,良8例,可2例。术后随访时的ODI、VAS 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治疗腰椎疾患中,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疗效肯定等优点,该入路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一种实用手术入路。

椎旁肌入路;微创;脊柱内固定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进行腰椎疾患手术,较传统的后正中入路, 具有较多优势,能够尽量减少脊柱后方正常软组织的破坏并维持其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更符合腰椎融合的微创理念[1-3]。我科于2009年1月~2013年2月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治疗腰椎疾患28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手术共28例,病例入选标准: (1)腰椎滑脱在II 度以内; (2)无椎间隙高度严重丢失或腰椎管明显狭窄; (3)为单节段腰椎病变。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 年龄45~69岁,平均56岁;患者术前常规摄腰椎X 线片,并行腰椎CT 扫描及MRI 影像学检查。

1.2 手术方法 全麻成功后,病人俯卧位,屈髋屈膝,胸腹部悬空。在C 型臂X透视引导下行责任间隙两侧上下椎弓根体表定位,常规安尔碘消毒皮肤,铺无菌手术单,贴刀口保护膜。后正中皮肤切口,达腰背筋膜后,于棘突旁2cm切开腰背筋膜,沿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行有限钝性分离,即可显露两侧关节突及横突,在多裂肌的外侧显露出椎弓根进钉点,置钉、安装钉棒系统、撑开复位,轻松暴露术野完成椎间盘摘除、神经根减压、植入椎问融合器、锁定椎弓根螺钉系统等操作。再次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骨折复位及内固定位置。

1.3 术后处理情况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第1天开始行直腿抬高、腰背肌功能锻炼,3-7d后佩戴支具开始行走练习,术后3个月内不弯腰及重体力劳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患者入院后以及随访期间,我们采用如下观察指标作为评分标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4]以及伤口视觉模拟法[5]。术后参照Nakai评分标准评定疗效[6],优: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原工作;良: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偶有腰痛或下肢酸胀感,恢复原工作;可: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遗留轻度腰痛或下肢不适,减轻工作或活动;差: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完成,分析所得术前、术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本组28例患者全部为同一组手术人员进行手术操作,ODI 和VAS 统计结果见表1,所有病例均获得术后半年以上的随访,所有患者的腰腿痛症状获明显改善,术后28例中优18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

表1 28例患者手术前后各项评分比较

注:术前和术后3个月或末次随访时的ODI、VAS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 讨论

近年来,脊柱外科手术技术迅速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微创理念以及各种能减少肌肉软组织损伤的手术方式逐渐得到重视。发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初衷即为通过减少手术损伤来保存肌肉的正常功能[7-8]。传统的腰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需广泛剥离并长时间牵拉椎旁肌,术后常会出现慢性疼痛的现象,而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可以不需要广泛剥离,因而术中术后出血较少,显露容易,避免肌肉损伤,可缩短术中显露时间。而我们采用此种入路,在临床中也体会到以下优点: ①采用此种入路,更容易把握椎弓根螺钉置入时的外展角度,减少了螺钉拧入时的直接切割损伤。②传统的后正中切口开放手术由于对肌腱止点的剥离,对肌肉血供的阻断以及对肌肉组织的挤压,严重影响了多裂肌的功能。③此入路术后内置物间隙能够被回复的肌肉充分的覆盖,而且术中对椎旁肌肉损伤较小,很好的保留了椎旁肌的生理功能,同时避免了传统后路手术后血肿形成、肌化和最终瘢痕化的后果,减少了术后腰背痛和融合病的出现,降低了手术本身所造成的医源性损伤的产生; 因此,我们认为脊柱后正中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腰椎退变手术中能够最大可能保留脊柱的原始解剖结构、最大限度减少创伤的同时可以有效解除神经根压迫、缓解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苏士乐,黄国忠,汤正学.选择性开窗治疗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J]. 颈腰痛杂志,2004,25(4):273-274.

[2]高金亮,孙刚,刘新宇.腰椎管狭窄症的解剖学基础与病理机制研究[J].医学综述,2007,13(4):285-287.

[3]吕延灼,王文志,冯世庆. 腰椎融合术的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9: 747-749.

[4]Huskisson EC. Measurement of pain [J]. Lancet,1974,2(7889):1127-1131.

[5]Penta M,Sandhu A,Fraser R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ssessment of dics degeneration 10 years after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J]. Spine(Phila Pa1976),1995,20(6):743-747.

[6]NaKai O,Ookawa A,Yamaura I.Long-term rentgenographic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wide fenestration for central lumbar srenosis[J].J Bone Joint Surg(Am),1991,73(8):1184-1191.

[7]李楠,张贵林,田伟,等. 经椎旁肌人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 2008,28(5):379-382

[8]范顺武,胡志军,方向前,等. 小切口与传统开放术式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脊旁肌损伤的对比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9,11: 1000-1004.

R681.5+7

A

1007-8517(2014)11-0108-02

2014.04.14)

猜你喜欢
疾患椎旁椎弓
肌骨超声评估支具干预对Rigo E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软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基于IDEAL-IQ序列MR纹理分析评价慢性腰痛患者椎旁脂肪浸润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秋风来时我已交付了温暖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构筑“健康家庭”,从容应对重大疾患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