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药与西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

2014-09-11 06:3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药物性几率

河南省镇平县人民医院,河南 镇平 474250

浅议中药与西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

王丽娜

河南省镇平县人民医院,河南 镇平 474250

目的探讨中药与西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方法资料选自接受早期治疗的乙肝患者9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分别给予中药组患者实施中药治疗,西药组患者实施西药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几率。结果经不同治疗方式的有效实施,中药组患者出现肝损伤8例,所占比例为16.33%;西药组患者出现肝损伤5例,所占比例为10.20%。且中药组患者在丙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等方面均比西药组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乙肝患者的治疗,以西药治疗与中药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几率各不相同,且中药治疗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类型、程度等方面都比西药治疗更加明显。因此,医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类型进行治疗,将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中药;西药;药物性肝损伤

笔者将在本院接受早期治疗的乙肝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分析两种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出现的几率及临床特征,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接受早期治疗的乙肝患者98例,男女比例为44:54,年龄在20~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4.09)岁。给予所有患者相关检查后,均已确诊为乙肝患者。将98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西药组患者使用抗结核药、苯妥英钠、阿莫西林、苯胺类、四环素、非甾体类、卡马西平、利培酮、抗炎药、西咪替丁、伊曲康唑、甲氨蝶呤、红霉素、阿托伐他汀等药物。而中药组患者则使用何首乌、消核片、柴胡、黄芩、克银丸、雷公藤、牡丹皮等药物。用药疗程设定为7~60d。

1.3 观察指标 使用不同药物之后,观察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出现的几率、肝损伤的医学程度、临床表现等,并对患者肝功能的指标情况进行检测[1]。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肝损伤情况比较 中药组患者出现肝损伤8例(男2女6),所占比例为16.33%;西药组患者出现肝损伤5例(男1女4),所占比例为10.2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肝功能的指标比较 经不同治疗方式的有效实施,中药组患者在丙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等方面均比西药组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肝功能的指标比较±s)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患上乙型肝炎人群的数量与几率都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而针对乙肝患者,必须予以长期的药物治疗,以控制其病情蔓延,对于其治疗,最主要的方式即为药物治疗,包括中药与西药两种,以口服的形式进行[2]。与此同时,中药与西药治疗都可能会造成肝损伤风险,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

经笔者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后发现,我国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当中,绝大部分患者均是服用中药所致。以服用中药的形式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其发病机理是中毒性的肝损伤,这是由于中药内包含着生物碱、具有毒性作用的植物蛋白等,而这些物质都会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促使组织DNA、核糖核酸以及蛋白质等进行结合,导致患者的细胞逐渐的坏死甚至凋亡。通常情况下,中药制剂当中包含着多味药物,各种药物的功效与毒副作用都各不相同,将其有机搭配在一起之后,其有效成分与有毒成分也许就会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在这种关系的影响之下,就可能会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出现。就中医常用的各种药材中,已明确能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包括蜀大黄、姜半夏、天花粉、何首乌以及泽泻等药材,而何首乌、泽泻、天花粉等通常都会被用作于治疗乙肝。

中药治疗乙肝所致药物性肝损伤也具备其特征。首先中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女性患者明显比西医组高,其临床上主要表现出黄疸以及乏力等症状;其次,就肝损伤而言,中药组主要表现为混合型的肝损伤和肝细胞型的肝损伤;再次,就肝损伤的医学程度而言,中药组以重度、轻度为主,且重度发生的几率明显西药组高。而西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则通常是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方面主要表现出纳差以及乏力,肝损伤大多为肝细胞受损,医学程度普遍是中度,病情相对较轻。本院将98例接受早期治疗的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中药治疗以及西药治疗。实行中药治疗的患者出现肝损伤的几率要比西药组高,且中药组患者在丙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等方面也比西药组高。

综上所述,针对乙肝患者的治疗,以医药治疗与中药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几率各不相同,且中药治疗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类型、程度等方面都比西药治疗更加明显。因此,医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类型进行治疗,将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1]柳芳芳,段学章,臧红,等.中药和西药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对比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04(04):317-319.

[2]徐海燕.西药与中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7(27):368-369.

R575

A

1007-8517(2014)11-0134-02

2014.04.16)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药物性几率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啁啾激光场对电离及解离的影响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前列地尔联合拉米呋啶对老年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下期要目
晒后修复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