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下气散结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5例临床观察

2014-09-11 06:3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肺癌有效率化疗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95

自拟下气散结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5例临床观察

高海利郭少芬陈高峰李寿杰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95

目的探讨“下气散结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35例在化疗基础之上,再予“下气散结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对照组为34.29%,观察组为65.71%,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45.71%,消化道反应发生率42.8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下气散结汤”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增效减毒,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下气散结汤;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随着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迅速上升,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新发的肺癌病例接近于120万[1],且大多数患者在肺癌确诊时,其已经到了晚期,导致失去手术机会,因此,化疗则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化疗药物作为细胞毒药物,用药毒性较大,患者往往难以承受。所以如何提高临床疗效就成为临床探讨的关键性问题。笔者长期临床观察发现, “下气散结汤”结合化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均源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计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入选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善,近3月内均未接受抗肿瘤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例行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肾功能,各项功能正常。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卡氏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1.2 研究方法 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多西他赛75 mg/m2,d1静脉滴注,顺铂30 mg/m2,d1-d3静脉滴注,以21天为一个治疗周期;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结合“下气散结汤”治疗。“下气散结汤”具体组方为:茯苓10g,法夏10g,炙甘草5g,杏仁10g,橘红10g,白芍10g,何首乌15g,牡丹皮10g,浙贝15g,桃仁10g,全蝎5g,重楼10g。煎煮30min,温服,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辨证加减:肺脾气虚加党参、白术、山药,肺阴虚加麦冬、生地、知母,气滞血瘀加三七、五灵脂、延胡索,痰热阻肺加瓜蒌、鱼腥草,气阴两虚加黄芪、沙参、麦冬。中医辨证分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肺癌中医诊疗方案。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要求两组每周例行一次血常规检查。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胸部CT和MRI测量瘤体大小进行比较。疗效评定标谁参照国际通用的WHO实体瘤治疗客观效果判定标准[2],划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恶化(PD)四个等级。完全缓解(CR):所见肿瘤病变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最大垂直径(两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无新的病变出现;无变化(NC):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缩小50%以下或增大25%以下,无新的病变出现;恶化(PD):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的病灶。有效率=[(CR+PR)/(CR+PR+NC+PD)]×100%。

不良反应评价:对两组病人在治疗开始时及其后每周复查一次血分析,以观察治疗药物对患者骨髓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情况。具体标准参照WHO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分级标准[3],如下所示:

表2 WHO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分级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两组均以3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评定疗效。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5.17%和32.29%,两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下气散结汤与化疗联合应用优于单纯化疗,下气散结汤可以增加疗效。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瘤体改变的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肺癌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两组比较,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下气散结汤可以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具体见表4和表5。

表4 两组治疗后骨髓抑制的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5 两组治疗后消化道反应的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上升。由于多数患者在肺癌确诊时,其已经到了中晚期,导致失去手术机会,因此化疗则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化疗药物作为细胞毒性药物,有效率有限,且毒副作用较大,令患者难以接受。所以,如何提高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减少毒副反应,就成为临床探讨的关键性问题。

中医认为肺癌的发病过程可以用“痰、瘀、虚”三个字高度概括[4]。由于脏腑虚弱、气血亏虚,邪毒外侵或内生,致痰、瘀、毒留滞于肺,久羁不祛,凝聚而成。由此可见,肺癌是因虚所致,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病。所以治疗肺癌当以“调脏腑、顾脾胃、散郁结”为治疗原则。“下气汤”是近代名老中医麻瑞亭临床经验方。下气汤处方由茯苓、法夏、炙甘草、杏仁、橘红、白芍、何首乌、牡丹皮组成。方中茯苓具有健脾渗湿之功效,治在脾而助其升;半夏具有和胃降逆之功效,治在胃而助其降;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以扶正抑邪。橘红、杏仁,入气分,清理肺气,化痰降逆;白芍、首乌、牡丹皮,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八味和合而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则胃降而纳善,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郁,肺降而气不滞,心肾因之交泰,诸脏紊乱之气机,因而复其升降之常,病可向愈。根据肺癌痰瘀毒结的病理特点,加浙贝、桃仁、全蝎、重楼以化痰祛瘀、解毒散结。

总而言之,“下气散结汤”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既可以达到预期的临床疗效,而且有利于控制毒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Parkin DM.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in the year 2000[J].LanceOncol,2001,2:533.

[2]周际昌主编.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

[3]周岱翰主编.临床中医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12.

[4]赵红,张健.从“虚、痰、瘀、毒”论肺癌的病因病机[J].中国医学创新,2013,19:159-161.

高海利(1980-),男,主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R734

A

1007-8517(2014)11-0073-02

2014.04.09)

猜你喜欢
肺癌有效率化疗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跟踪导练(二)(3)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PICC个性化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