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45例围术期护理

2014-09-11 06:3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椎间椎弓螺钉

广东省和平县人民医院,广东 和平 517200

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45例围术期护理

林金华

广东省和平县人民医院,广东 和平 517200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接受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90例接受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按照护理常规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予以全面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腰椎滑脱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表现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全面护理;椎间融合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腰椎滑脱症

随着医学水平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患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继而带来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腰椎滑脱病人也逐年增多。同时高能量损伤增多,如交通、建筑损伤导致腰椎创伤性不稳滑脱病人也相应增加。因此,对于腰椎滑脱病治疗方式也进行了大量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已达到术后脊柱稳定性重建及功能的恢复[1]。本研究对接受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90例行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63.8±7.3)岁,病程(1.1±0.4)年;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64.1±7.4)岁,病程(1.2±0.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全面护理模式对围术期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前 ①术前准备:常规行胸部平片、心电图、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及过伸过屈位片、腰椎CT、三大常规、生化全套,以排除潜在性疾病,必要时营养支持治疗;②心理护理:根据患者性格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

1.2.2 术中 ①体位: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② 配合:以娴熟的技术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2.3 术后 ①病情观察: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② 疼痛:通过药物和精神疗法相结合使患者术后疼痛感减轻;③ 引流管:观察切口引流管引流量及生命体征、双下肢活动情况,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④ 锻炼:术后3d行腰背肌及腹肌功能锻炼,4~6周后在腰部支具保护下逐渐下床活动,术后四个月内佩戴腰部支具,并禁止腰部屈曲及旋转活动[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满意率。

1.4 疗效判定[3]优:术后患者没有任何疼痛感,日常工作或生活都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良:术后患者活动仍然会受到轻微的限制,且会略感不适;可:术后患者症状表现有所改善,日常工作和生活仍然受到一定限制,疼痛感仍比较明显;差:术后患者症状表现和感受没有改善。

2 结果

2.1 腰椎滑脱症状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经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腰椎滑脱症状治疗效果为:优7例,良9例,可17例,差12例,腰椎滑脱症治疗总有效率73.4%;观察组患者经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腰椎滑脱症状治疗效果为:优13例,良17例,可11例,差4例,腰椎滑脱症治疗总有效率91.1%。两组患者腰椎滑脱症状治疗效果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5.6%,对照组满意率为:88.9%,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腰椎滑脱症状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症状表现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腰椎滑脱症状控制时间分别为(9.94±1.18)d和(7.52±1.06)d,症状控制时间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总时间分别为(14.36±1.58)d和(11.31±1.74)d,住院治疗总时间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表现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体会

滑脱椎体复位、内固定、滑脱椎体间融合是临床对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治疗的关键。采用后路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对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技术关键为:①彻底减压:松懈切除有症状侧增厚黄韧带、双侧小关节关节囊增生肥厚或钙化所导致神经管狭窄;②复位固定:椎弓根螺钉系统植入固定提拉复位滑脱的椎体,及运用椎体撑开器撑开椎间隙并使椎体复位;③植骨融合:单枚椎间融合器或自体骨块侧后方斜向植入已刮除上下椎体终板的椎间隙。技术特点为: ①进行切除单侧的小关节突和半椎板,尽可能地保留脊柱后部结构,增加术后的后柱稳定性;②椎体因选择症状侧进入,既可在融合术的同时进行充分的减压,又可避免对无症状侧神经根和硬脊膜的干扰,减少了术中损伤和术后纤维粘连的可能性;③单侧单枚融合器或自体骨块置入既能够提供足够的融合刚度,又不会减少腰椎前凸。

采用后路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内固定效果牢固,椎体间融合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在围手术期内实施积极正确的护理,可以对手术前后并发症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使手术成功率提高,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临床护理,患者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后者,上述指标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充分说明该项手术围手术期内实施全面护理的重要性。

[1]陆声,丁自海,钟世镇.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5(3):180-182.

[2]张绍东,唐天驷,杨惠林.保留部分关节突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4(6):360-361.

[3]张绍东,吴小涛,唐天驷.腰椎间融合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15(7):443-446.

[4]李秋兰,陈衬兴,刘景英,等.前路Centaur钉板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19(2):146-147.

R473.6

A

1007-8517(2014)11-0137-02

2014.03.31)

猜你喜欢
椎间椎弓螺钉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