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理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观察

2014-09-12 10:03胡玉兰周清珍郭圆圆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分值意义

胡玉兰 周清珍 郭圆圆

河南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南阳 473010



早期心理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观察

胡玉兰 周清珍 郭圆圆

河南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南阳 473010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2011-05—2012-05就诊的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DS、SAS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 自我行动、 生理自我、伦理自我、 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及社会自我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批评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的抑郁、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的认识,利于患者的预后。

早期心理;脑卒中;焦虑;抑郁

脑卒中是严重影响患者躯体的一种疾病,常伴有不良心理情绪,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1]。因不良的心理情绪会导致患者病情的恶化,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故早期对脑卒中患者予以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4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的心理干预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1-05—2012-05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入选者均为首次发病的急性期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符合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的诊断标准;入选者神志清醒,无语言障碍和智能障碍,可配合相关量表测评;无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明显并发症;无精神疾病史自愿合作者;排除有严重心、脑、肺、肾并发症者。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24±2.38)岁;脑出血25例,脑梗死20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89±3.12)岁;脑出血24例,脑梗死2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早期心理护理的措施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认真聆听患者的所需,找出患者的心理特点,并予以有针对的心理护理[2]。做好相关的健康指导,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让其正确的看待自己的病情,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让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3]。通过发放科普知识手册的方法,让其了解治疗脑卒中的方法、现状及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让其树立起与疾病相斗争的勇气[4]。心理治疗措施:个体化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估,以患者为中心,从最想了解的知识入手,个体化地进行解释、暗示、转移情绪等措施来破坏不良心理的恶性循环,针对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启发、诱导让其倾述其内心的干啥,适当发泄心中不良情绪,并结合鼓励、疏导、安抚等措施,降低不良心理情绪[5]。认知疗法,当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时,耐心对其讲解病情的情况,让患者解除疑虑,让患者有一个良好的认识。放松疗法:患者仰卧床上,做适当的放松训练,4次/周,15 min/d。社会支持疗法,调动家属、社会对患者的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爱,从而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6]。

1.3 评定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差异。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说明该项心理症状越明显。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进行评定,包含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及自我总分共十个因子,其中前9个因子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概念越积极,自我评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概念越消极[7]。所有量表均由2名神经内科医师进行评定,测试前均由专业心理工作者进行指导和讲解,待受检者了解每道题的含义后,独立做出自我评定。

2 结果

2.1 2组SDS、SAS的评分比较 由表1可知,护理后观察组SDS、SAS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护理前后SDS、SAS的评分比较

2.2 2组的TSCS评分比较 由表2可知,护理前观察组TSCT各个因子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 自我行动、 生理自我、伦理自我、 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及社会自我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批评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护理前后的TSCS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对患者是一种灾难性打击,其不仅会让患者躯体功能丧失,还会让其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变化。黄婉锋通过对136例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分别出现自卑、挫折;烦躁、焦虑;孤独、被遗弃;抑郁、多虑;依赖性增强的不良情绪,分别占62.5%、55.1%、53.7%、47.1%、22.1%。因脑卒中的不良情绪会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而病情的加重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情绪,严重者,患者会出现神经混乱或自杀等情况,故对脑卒中患者予以相应的心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王素祥等[8]研究表明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陈永强等[9]研究表明早期心理干预能消除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认知歪曲,塑造积极的自我概念,具有良好的心理康复作用。本文对我院45例脑卒中患者予以早期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 自我行动、 生理自我、伦理自我、 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及社会自我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批评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早期心理干预措施能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改善患者的认识,利于患者的康复。

[1] 金英,孙艳军,高燕军等.家属参与早期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56-157.

[2] 蒋明霞.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北学,2010,16(7):873-876.

[3] 赵国荣.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3):340-341.

[4] 潘素兰,杨瑞春.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51-52.

[5] 陈丽.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30-32.

[6] 徐祖和,夏静芳.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 047-1 047.

[7] 郭俊林.早期心理及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4):236-237.

[8] 王素祥,杨艳琴.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4):265-266.

[9] 陈永强,韩鹏.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和认知歪曲的矫治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6):293-295.

(收稿2013-08-13)

R473.74

B

1673-5110(2014)01-0107-02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分值意义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一件有意义的事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有意义的一天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生之意义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