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生理弧弓异常的体会

2014-09-12 07:2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颈型曲度生理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2.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四川 成都 610000

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生理弧弓异常的体会

李川雄1邱玲2*张吉2张敏2郑旭2何流1,2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2.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四川 成都 610000

颈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一种颈椎病,临床研究认为该类型颈椎病因颈部劳损、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生理弧弓异常是促使该病症状加重的主要诱因之一。笔者以针刺配合牵引的方法治疗该病,通过纠正颈型颈椎病生理弧弓异常,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预防颈椎病的复发,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针刺配合牵引;颈型颈椎病;生理弧弓;心得体会

1 颈型颈椎病治疗心得

颈型颈椎病的病因复杂,或为其他类型颈椎病的前驱症状。患者反复出现的落枕多为颈型颈椎病,临床多表现为一系列的肌肉软组织受损综合征,如颈项部疼痛、强硬,甚至出现肩背部疼痛,患者在头部运动时自觉疼痛不适,重者出现强迫姿势,颈椎影像学检查有异常表现,最常见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小关节突出增生等。颈型颈椎病属中医学“项痹”范畴,患者以疼痛、项背活动不利,关节拘紧为主,本病因外感邪气或内伤劳累而发,气血失调,经络失养,不通则痛。针刺风池、夹脊、大椎穴具有行气活血止疼、通利脑窍之功;牵引疗法具有缓解肌肉痉挛,有效改善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调节内外力学平衡[1]。二者合理结合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有效非手术治疗方法。针刺配合牵引治疗及预防颈椎病的复发,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或牵引。

2 病案举例

李某某,男,42岁,颈肩部疼痛2年,颈肩部活动受限。1月前于西医院行牵引及止疼药治疗,效果不佳,疼痛反复,绵绵不休,日常生活受到影响,颈MRI片示:颈椎生理弧弓改变,轻度反弓(如下左图),采用Borden氏测量[2],测量d值=-0.59mm。

中医辨证为瘀血阻滞型,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取双侧风池穴,颈夹脊一对(C3-C4),大椎穴,风池穴针感以患者自觉上传巅顶为度,手法不宜过重,夹脊、大椎穴均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min,出针后行颈椎前屈位牵引,牵引力度以患者舒适为度,牵引时间为20min,以上为一次治疗。连续治疗10次为一疗程,疗程毕休息2d,共计治疗2疗程。治疗周期结束后患者自述颈部疼痛明显缓解,治疗效果满意。3月后随访,患者自诉颈背疼痛较治疗前好转,时有颈背疼痛症状复发,但发作频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复查颈MRI片示:颈椎生理弧弓(如上右图)较治疗前改善,测量d值=1.86mm。

3 讨论

颈椎生理弧弓的异常改变主要是因颈部各肌群之间的力学平衡失稳导致肌肉防御性痉挛,主要因长期的姿势不良或受力不当引起。针刺具有通经活络,扶正祛邪,解痉镇痛之功,《针灸甲乙经》载有“颈痛项不得顾”主治之。针刺配合颈椎牵引可有效改善颈椎生物力学特性,调节内外力学平衡,缓解颈部肌肉痉挛。结合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针刺配合牵引的治疗方法具有解痉、通经止痛,“标本兼顾”之功。

笔者在使用此方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时有几点体会:颈椎生理弧弓的异常改变是导致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加重的首要原因之一,颈椎内外力学平衡失稳则是引起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主要因素。颈椎存在着二个平衡,外平衡与内平衡。通常肌肉,韧带及周围的软组织被认为是维持外平衡的关键;内平衡则由椎体、椎间盘来维持。颈部活动正常协调依靠内外力平衡来协调控制,一旦内外力学平衡破坏,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加重,MRI研究发现维持颈椎稳定的各因素失衡后会出现保护性颈肌痉挛,代偿性改变致使颈椎生理曲度变直[3]。对于治疗颈型颈椎病,最根本是要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的异常,纠正颈椎内外力学平衡从而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其次,在治疗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针刺时捻转幅度要小,风池穴得气以患者自觉上传巅顶为度;其余穴行平补平泻手法,捻转时需注意避免针尖转动幅度过大致使肌肉纤维缠绕针体而加重患者的疼痛或恐惧心理。②牵引时,患者端坐前屈位10°~15°,牵引力度以患者舒适为度,不易过大,若患治疗过程中出现局部肌肉紧崩不适感当立刻停止治疗。③治疗周期一定要到位,以上经验最短治疗周期为20次治疗(颈椎生理弧弓改善明显)。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牵引的治疗方法,操作简便,近远期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1] 张波清,徐守宇.颈椎病牵引治疗关键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2-08.

[2]Borden AGB, Rechtman AM. Gershon-Cohen J . The normal cervicallordosis [J] . Radiology ,1960,74(5):806-809.

[3] 乔颖欣.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218.

邱玲,E-mail:qiuling112@sina.com

R245.31

A

1007-8517(2014)20-0125-01

2014.08.15)

猜你喜欢
颈型曲度生理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快速阅读理解专练
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颈椎不宜太直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牵引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