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冠心病心功能减退者早期采取高压氧联合冠脉扩张治疗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2014-09-12 02:03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压氧冠脉动力学

许 勇

(肥城矿业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 泰安 271608)

无症状冠心病虽然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实际上已经对患者心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若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其预后转归不佳〔1,2〕。临床上以冠脉扩张治疗为主,虽然有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足。文献〔3〕报道采取高压氧联合冠脉扩张治疗可取得较可观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旨在了解联合治疗方案与单独应用冠脉扩张方案对患者心功能影响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52例无症状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男34例,女18例,年龄40~72〔平均(53.7±1.8)〕岁。选取同期收治的54例有症状冠心病患者设为研究组;男35例,女19例,年龄39~74〔平均(52.8±1.7)〕岁。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行超声心动图、24 h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纳入标准:患者不存在其他肝、肾、脑等重要脏器疾患;在本研究前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不存在高压氧治疗禁忌证;不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对本研究知悉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心电图表现、体质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冠状动脉扩张治疗,患者于每日清晨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剂,40 mg/次,1次/d;再舌下含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30 d为1个疗程。研究组采取冠脉扩张联合高压氧治疗。冠脉扩张治疗方案与对照组一致。高压氧治疗方案:先将高压氧舱进行加压操作,使舱内压力达到0.25 mPa;患者戴面罩进入氧舱内,吸氧20 min/次,休息5 min,同时进行舱内换气;患者吸氧时间总长为1 h/次,待最后30 min,需缓慢减压至常压出舱。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需间歇10 d再治疗1个疗程,共30 d。

1.3观察项目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14天末、停止治疗后第2个月末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利用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测评血流动力学参数,将仪器的各项参数设定为正常范围,按照系统说明将8个电极片贴于颈部及胸部,并保证接触部位能充分通电。记录速度指数(VI)、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心搏指数(SI)、左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左室做功指数(LCWI)。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 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与正常参考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研究组在治疗第7天末,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待治疗第14天末,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接近各项正常值(P>0.05)。停药后2个月末,研究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参数维持在治疗后14 d的水平;而对照组参数则呈直线下降趋势。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

表2 两组患者治疗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3 讨 论

无症状心脏病虽然没有表现出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但实际上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已经出现衰退迹象。其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导致心脏血供减少,进而心肌获得血氧含量减少,出现无氧糖酵解反应。虽然糖酵解可补充心肌部分能量,但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包括乳酸、脂肪酸等酸性物质,会引起心肌细胞受损,导致心肌收缩乏力,最终诱发心衰〔4,5〕。患者由于在早期体会不到生理性不适,来院治疗常处于中晚期阶段,这对于疾病的预后极为不利。无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测仪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可以作为常规体检项目,了解患者心功能状况,并作为冠心病预测参考依据。

据文献〔6〕报道,患者吸入高压氧后,大量的氧气则会经过呼吸道迅速扩散至血液中,提高血氧饱和度。这不仅会提高血红蛋白结合氧浓度以作为机体氧供储备,更会增加血液中的物理溶解氧。由于血氧含量的增加,可相对提高心肌的氧利用率,进而改善心肌细胞代谢,将无氧糖酵解代谢途径转变为有氧代谢,有效提高心肌收缩力,进而改善心功能。另外,它还能与扩张冠脉药物发挥协同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学作用,进而加快心功能恢复的速度,以缩短治疗时间。除此之外,高压氧治疗对已被纠正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有着更为持久的维护效果,使冠心病不易复发,达到长效控制。该机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体内血红蛋白氧含量的增加,使心肌氧储备量增加,进而可保证心肌在较长的时间内获得氧供,维持心肌代谢。这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对于无症状冠心病患者而言,采取冠脉扩张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并提高心功能,临床疗效持久,值得进一步推广。

4 参考文献

1纪 莉,郭 洵,王 赞,等.高压氧治疗对无症状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1473-5.

2李东娟,陈 轶,司晓宁.高压氧对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脉压和血脂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0;25(4):272-4.

3张祥根,王国华,李永财.高压氧疗法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氧化应激指标及促/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0;1(3):373-5.

4王 静,汪青松,黄海丽,等.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对CO中毒迟发性脑病小鼠血清MDA水平、SOD活性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4):383-6.

5杨树国,方瑞忠,尤润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高压氧治疗对心绞痛发病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2):45-6.

6祝红娟,王 敏, 庄志坚,等.高压氧治疗前吸常压氧对患者心理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3;5(4):295-7.

猜你喜欢
高压氧冠脉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高压氧治疗后会引发减压病吗?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