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系统离退休人员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2014-09-12 02:03张建新孙建国薛承会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科院主观幸福感

张 镇 张建新 孙建国 薛承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国内外的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与老年人的情绪状态、身心健康、社会功能存在紧密的关联〔1~4〕。 近年来国内对于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研究迅速增加,但对于特定离退休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少数针对特定离退休群体的研究通常采用方便取样,样本量不大,代表性存在质疑〔5~7〕。本研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考察中国科学院系统离退休人员的主观幸福体验及其影响因素。中科院是我国最大的国立科研机构,是知识分子和科技精英高度聚集的部门。除了具有一般老年人共同的特点,中科院离退休人员还具有一些自身特点,许多人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文化和政治素质较高,退休后大多居住在大城市,对晚年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有较高追求。研究这部分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将有助于了解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推进健康老龄化、提高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和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分层抽样抽取中科院所属分布全国的67个院、所、中心作为被调查单位,并根据被抽取单位离退休人员规模确定各单位的样本数。要求被调查者意识清晰,智力正常,无重大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能正确理解和作答问卷。共发放问卷5 000份,回收3 829份,回收率76.6%。

1.2方法 选择各单位有经验的离退休工作人员作为调查者,并依据问卷实施手册进行统一培训。调查过程中,由调查者向离退休人员统一发放和回收问卷,个别采取入户调查方式进行。

1.3调查工具 采用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GC)测量离退休人员的主观幸福感。中文版的PGCms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8,9〕。本研究采用15个题目的简版PGC,包含“激越”、“不满”和“对年龄的态度”因子〔10〕。量表采用“是”与“否”的作答方式,总分0~15分,总分越高,代表主观幸福感越高,对老年生活的信心越高。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81。本研究还通过单一题目“我对离退休后的生活感到满意”测量对离退休后生活的满意度,采用1~5级评分。

问卷还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离退休类型、个人收入、婚姻状况、养老方式、与谁长期居住、身体状况等主要的人口学和家庭社会状况的信息。身体健康状况是要求被调查者评价“相对于同龄老年人,您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答案为1~5级评分,分别代表“很好、较好、差不多、较差、很差”。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平均数差异检验等分析。

2 结 果

2.1离退休人员人口学信息 在3 829名被调查中,男2 339人,女1 278人,未填写性别212人。年龄范围50~99岁,平均(70.98±6.97)岁,年龄:59岁及以下272人,60~69岁1 172人,70~79岁1 945人,80岁以上318人,缺失122人。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79人,初中406人,高中或中专1 012人,大学2 132人,研究生及以上107人,缺失93人。婚姻状况:未婚11人,丧偶320人,离异或分居62人,已婚且配偶健在3 330人,缺失106人。离退休类别:离休干部230人,退休干部3 024人,退休工人407人,其他90人,缺失78人。养老方式:传统家庭3 148人,机构养老86人,社区居家366人,缺失229人。与谁长期居住:独居288人,只与配偶2 131人,只与子女330人, 配偶和子女957人,其他30人,缺失93人。

2.2离退休人员主观幸福感和离退休后生活满意度水平 中科院系统离退休人员总体的主观幸福感得分(9.57)高于中值(7.50),具体表现为较少的激动、焦躁、不满等消极情绪。另外,72.9%的人对离退休后的生活感到比较满意(59.5%)或非常满意(13.4%),只有15.3%的人感到不太满意(12.5%)或很不满意(2.8%)。离退休后的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对离退休后的生活越满意,其主观幸福感越高,具体表现为激越、不满的消极情绪越少,对年龄增长的态度较积极。见表1。

2.3主观幸福感和离退休后生活满意度的群体差异 见表2。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考察离退休人员主观幸福感和退休后生活满意度的群体差异。由于“婚姻状况”中的“未婚”选项(11人)和“与谁长期居住”中的“其他”选项(30人)样本过少,在进行差异检验时被排除。将收入与自评身体健康作为连续变量处理,分析它们与主观幸福感和离退休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值。

表1 主观幸福感与离退休后生活满意度的描述统计及其相关

表2 主观幸福感和离退休后生活满意度的群体差异〔m(SD)〕

平均数差异检验和相关分析表明,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离退休类别、养老方式、与谁长期居住、收入和自身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和离退休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相关分析表明,收入水平与主观幸福感(r=0.145,P<0.001)和生活满意度(r=0.176,P<0.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即收入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离退休人员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自评身体状况越好,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r=0.423,P<0.001),对离退休后的生活满意度越高(r=0.239,P<0.001)。

3 讨 论

本研究以中科院离退休工作部门为依托,通过分层抽样调查了中科院系统离退休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分析了人口学信息、婚姻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养老方式、身体健康对幸福感的影响。

首先,中科院系统离退休群体的幸福感水平较高,大部分人(72.9%)对离退休后的生活总体感到满意,具体表现为激越、不满的消极情绪越少,对年龄增长的态度较积极。

其次,与以往研究一致,离退休人员的幸福感受多种因素,尤其是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11,12〕。除了年龄、教育水平等人口学信息之外,婚姻、离退休类别、养老方式、与谁长期居住等家庭和社会状况也显著影响离退休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和离退休后的生活满意度。 离休干部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退休干部,尤其是退休工人。这与离休干部一般具有更高的政治地位,享受较高的经济、医疗待遇是分不开的。相对于子女或其他亲人,与配偶一起生活对于维持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更为重要。诸如离婚、分居、丧偶和机构养老者的幸福感水平较低,需要特别关注。这也说明,单纯的机构养老可能并不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吴振云等〔13〕的研究发现,居家养老者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集中养老者,这源于集中养老中亲情纽带的缺失。因此,在鼓励社区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的同时,应重视对机构养老者的精神慰藉和社会网络的建立。

第三,与以往的研究一致〔11〕,本研究发现,经济收入仍然是影响离退休人员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因素之一。收入待遇不仅直接影响离退休老年人的基本物质生活的满足,还是影响其晚年安全感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结合离退休类型与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认为,对于那些低收入和生活困难的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收入的增加对于提升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尤其重要。

另外,自身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和离退休后生活的满意度之间存在较显著的相关。这表明身体健康是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前提。

本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局限可作为未来研究的方向。首先,本研究是横断研究,只能分析相关关系,并不能明确各因素与幸福感之间的因果关系,未来研究应尝试采用纵向分析和干预研究以明确因果机制和动态关系。其次,本研究缺乏对照群体,中科院系统的离退休人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些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离退休群体有待进一步验证。另外,在调查过程中,一般排除了那些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或作答困难的个体,导致样本存在一定程度的偏态分布。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并结合中科院系统离退休人员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收入的增加和相关待遇的落实仍然是提升广大中、低收入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其次,本研究结果提示,离退休工作部门应针对不同群体、状况的离退休人员加强分层管理,针对特殊群体加强服务、管理,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体;第三,充分发挥身心良好的离退休人员,尤其科研人员的作用,提供其发挥作用的平台和途径;第四,增强老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开辟网络咨询门诊,特别是对于身心状况堪忧的老年人员,应提高医疗照护和心理服务;第五,针对中科院离退休人员的特点,稳步推进社区与居家养老的结合,促进离退休老年人的晚年幸福。

4 参考文献

1Diener E,Suh E,Lucas R,etal.Subjective well-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 Bull,1999;125:276-302.

2李海峰,陈天勇.老年社会功能与主观幸福感〔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4):759-65.

3李艳玲,张文英,吕亚静.老年人积极情感、心理幸福感与良好睡眠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578-80.

4许淑莲,吴志平,吴振云,等.成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年龄差异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3):167-71.

5计 磊,田建全,索红梅.军队离退休人员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5):468-70.

6易欢琼,唐济湘,关念红,等.广州地区高校离退休老人幸福度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1999;13(2):87-8.

7张远兰,冯正直.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和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4):289-91.

8丁素荣,赵春元,安振华,等.费城老年信心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测定150名离退休干部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4):224.

9姚春生,何耐玲,沈 琪.老年大学学员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6):256-7.

10Liang J,Bollen K.The structure of the philadelphia geriatric center moral scale:a reinterpretation〔J〕.J Gerontol,1983;38:181-9.

11姜晶梅,林 玲,孙国强,等.我国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8;18(3):132-4.

12许淑莲,王翠华,蒋 龙.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质量与自觉幸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2):63-6.

13吴振云,李 娟,许淑莲.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1):713-5.

猜你喜欢
中科院主观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对立与存在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