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

2014-09-12 02:04郑良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肾小球内皮脂肪酸

金 珏 郑良荣

(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浙江 杭州 310024)

已有很多研究发现脂肪酸代谢异常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病及进展〔1〕。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目前被公认为是诊断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灵敏指标。本文拟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老年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十区住院的高血压患者65例,其中男44例,女21例,年龄76~102〔平均(83.1±4.5)〕岁。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且尿常规蛋白检测均为阴性。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合并有肾炎及肾病患者、糖尿病及其他一些影响脉压的疾病(如重度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等)、发热、感染等。以mALB作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依据,分为两组,Ⅰ组为尿mALB正常,即单纯高血压组(mALB<19 mg/L)30例,男17例,女13例;病程(11.72±7.01)年。Ⅱ组为尿mALB升高组(mALB>19 mg/L)35例,男20例,女15例,病程(12.11±7.36)年。对照组15例均来自同期在本区行健康体检的非高血压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78~91岁。见表1。

1.2血脂及FFA的测定 采集禁食10 h后静脉血,保留全血及分离血清。应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FF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1.3尿mALB测定 参照文献,留取入选者入院后第一次中段晨尿5 ml送检,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使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测定。本研究将尿mALB>19 mg/L,但尿常规检测尿蛋白阴性的尿液定义为mALB尿。

1.424 h血压测定(ABPM) 采用美国产Spacelabs 20217-113型动态血压记录仪,白昼(6~22时)每30 min测血压1次,夜间(22时至次日6时)每60 min测血压1次,所得有效数据在85%以上。收录参数:24 h的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平均脉压(MBP)。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U检验。

2 结 果

2.1对照组、Ⅰ、Ⅱ组相关资料比较 Ⅱ组的血清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三组在年龄、24 h SBP、24 h DBP、24 h MBP、血脂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Ⅰ组与Ⅱ组的体质指数(BMI)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Ⅰ、Ⅱ组BMI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对照组、Ⅰ、Ⅱ组相关资料比较

2.2Ⅱ组血清FFA与各指标的线性相关分析 血清FFA与BMI(r=0.087)、SBP(r= -0.207)、DBP(r= -0.114)、MBP(r=-0.134)、CH(r=0.166)、TG(r= -0.037)、HDL-C(r=0.281)、LDL-C(r=0.260)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

3 讨 论

mALB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不能通过滤过膜,尿液中只有极少量的白蛋白。因此mALB检测被公认为是诊断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灵敏指标,用于检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病变。高血压患者尿中mALB将会增多,其机制为:高血压时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基底膜功能受损、内皮功能异常、肾小球硬化〔2〕。以上几种机制最终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或者电荷屏障破坏、mALB排泄增加,并在尿中大量出现。

本研究提示血清FFA增高可引起高血压的早期肾功能损害,可能机制为:①FFA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Steinberg等〔3〕结果显示血中FFA水平升高2~3倍后,都可使内源性一氧化氮(NO)产生或释放减少,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高血压患者FFA水平持续高位,容易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管阻力增加致肾内小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出现早期肾损害。②FFA可升高血压。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埃默里大学医学院Umpierrez等〔4〕研究发现FFA的高水平与血压的持续升高、炎症反应、内皮功能障碍有关。原发性高血压导致肾脏有效滤过压增高,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进而引起肾小球滤过膜的高压力、高灌注性损伤,使肾小球滤过膜的生理完整性遭到破坏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受损,导致尿微量白蛋白排出增多。③FFA具有启动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5〕。FFA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生理状态下处于较低的血浓度水平,是进行持久活动所需的物质。病理状态下,高浓度的FFA具有细胞和组织毒性〔6〕。升高的FFA可增加脂蛋白进入血管内膜,改变血管内膜白蛋白的保护成分,增加的血管内皮毒性导致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受损,使动脉内膜增厚,启动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的发生。升高的FFA激活TNF-κB,后者参与多种炎症反应,使内膜增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7〕。肾小动脉硬化而导致慢性肾损害。

虽然有多项研究提示BMI的增加与高血压的发生率呈正相关,但目前尚无证据提示BMI的增加直接导致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中,FFA与各项血脂指标(TC、TG、HDL-C、LDL-C)及24 h的SBP、DBP、MBP、BMI无明显相关性,部分与丁黎明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高血清FFA可能是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独立影响因子,但尚需大样本的研究分析。单纯地控制血压、血脂、BMI并不能降低血清FFA水平及可能出现的早期肾功能损害。故建议对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检查mALB及血清FFA,对血清FFA水平升高的患者早期干预有助于减少减轻肾功能损害。

4 参考文献

1Sarafidis PA,Bakris GL.Norresterified fatty acids and blood pressure elevation:a mechanism for hypertension in subjects with obesity/insulin resistance〔J〕.J Hum Hypertens,2007;21:1219.

2Redon J,Pascual JM.Development of microalbum inuria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Curr Hypertens Rep,2006;8(2):171-7.

3Steinberg HO,Parad ISI G,Hook G,etal.Free fatty acid elevation impairs insulin-mediated vasodilation and nitric oxide production〔J〕.Diabetes,2000;49:1231-8.

4Umpierrez GE,Smiley D,Robalino G,etal.Intravenous intralipid-induced blood pressure elevation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obese African-Americans with type 2 diabetes〔J〕.Clin Endocrinol Metab,2008;94(2):609-14.

5Pilz S,Marz W.Free fatty acids as a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J〕.Clin Chem Lab Med,2008;46(4):429-34.

6夏燕萍,陈 刚,俞茂华.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9):1095-7.

7陈 风,高长征.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游离脂肪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关系〔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0):1414-5.

8丁黎明,翁文浩,许闪闪,等.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冠心病心肌损伤程度相关性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4)66-9.

猜你喜欢
肾小球内皮脂肪酸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荷莲荳脂肪酸成分分析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内皮前体细胞亚型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鳄梨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