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部重力按摩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的疗效

2014-09-12 02:04陈永智杨晓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肘部重力体征

陈永智 杨晓峰 孔 力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1)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好发于40~65岁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1〕。推拿手法作为我国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安全、疗效确切等特点,易被患者所接受。本文探讨肘部重力按摩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肘部重力按摩法治疗组和牵引对照组。

1.2方法〔2,3〕

1.2.1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ZY/T001-94),中医病名“腰痛病”〔3〕。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2.2治疗组治疗方法 采用肘部重力按摩法治疗。医者坐于患者身侧,将前臂上1/3尺侧、背侧部或肘尖施术于作用部位(背腰及下肢部),以身体上半部的重量为动力源,在弯腰与身体向前外侧倾斜(此时身体重心前移)的同时给予施术部位向下的压力,随即逐渐将腰部抬起(使身体重心后移),同时给予施术部位向前的推力,待重心完全移动至身体中线时,重复前次动作。依用本法时要掌握肘部下压力以及前推的时机,即肘部的下压力必须根据受术者的年龄、性别、肥瘦、承重能力以及具体病情而定,年龄偏大、女性、较瘦弱以及病情较重者下压力宜轻,反之亦然。再次,在整个手法操作的接续上,应当于下压力结束后方可进行前推,前推时肘部要保持一定的压力,推动的距离以不影响扭腰和身体的节律性倾斜为限。

取穴及部位:背腰部脊柱两侧,棘突旁开1.5、3.0寸区域,膀胱经第一、第二侧线和下肢后外侧部。穴位触及膀胱经第一、二侧线所有穴位,重点以肾俞、腰阳关、大肠俞、次髎、环跳为主。1次/d,20 min/次,连续治疗7 d。

1.2.3对照组治疗方案 患者取平卧位,两端固定带上固定于胸部,下固定于骨盆。首先根据患者体重确定牵引力度,一般以体重的1/2为基础牵引力,牵引时以患者自觉舒适、疼痛减轻为度。随后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增加牵引力度,每次牵引力增加最大4 kg,最大牵引力度不可超过患者的体重。1次/d,20 min/次,连续治疗7 d。

1.3判定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标准执行。①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胜任原工作。②好转:腰腿痛减轻,直腿抬高比原来提高10°~20°以上,腰部活动功能改善。③未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病情分级评定标准(参照日本骨科学会1984年制定的下腰痛评分标准拟定):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临床控制: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治疗改善率≥75%,临床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治疗改善率≥50%且<75%,临床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好转,治疗改善率≥25%且<50%,临床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治疗改善率<2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行χ2检验。

2 结 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更明显。见表1、表2。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分析〔n(%),n=3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n(%),n=30〕

3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推拿具有以下基本作用: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松解粘连,理筋整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血脉泣,脉泣则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通过肘部重力按摩法的按压与前推可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并使局部温热,通则不痛,热则痛缓,以达驱寒止痛之功。并通过刺激经络以及相对应腧穴调节各脏腑、组织之间的平衡,加速新陈代谢,修复组织损伤,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医者在施行肘部重力按摩法时,可根据患者症状及病情的不同阶段,自行调整手法的着力点、力度、角度以及作用时间。疾病的急性期用力宜轻,治疗时间宜短,达到患者肌肉松弛、柔软的目的即可;缓解期可逐渐加大按压和前推的力量,使力量达至皮下、血脉组织,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等感觉,以达行气活血作用。恢复期治疗可将作用点转换至肘尖,通过肘尖对局部粘连的剥离作用以及对相应腧穴的点压,起到提高痛阈、松解粘连、行气活血的目的。通过肘部按压的力度和角度调整,改善相应节段小关节位置,恢复生理功能。

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C〕.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部,1997.

2王之虹.推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118.

猜你喜欢
肘部重力体征
重力消失计划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一肘部练习(中级篇)
重力性喂养方式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重力之谜
肘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诊治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一张纸的承重力有多大?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