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高血压的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甲壳质酶蛋白40和可溶性CD40配体的表达及意义

2014-09-12 09:25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迁移率炎性脑梗死

苏 健 徐 冰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锦州 121001)

高血压伴有脑梗死的发病率明显增多,虽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管压力高,但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为血栓性而非出血性〔1〕。目前其发病机制复杂,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近来多项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出现改变〔2〕。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是一种核蛋白,当脑组织缺血可以刺激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HMGB1,此时不仅可以调节转录复合物的形成,还可以调节细胞修复和运动的全过程〔3〕。YKL-40和sCD40L被认为是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脱落后成为生成的,是一种可溶性蛋白,当二者表达升高时,对血小板的聚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5〕。本实验观察伴高血压的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中HMGB1、甲壳质酶蛋白(YKL)-40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确诊为伴高血压的脑梗死老年患者117例为观察组,男60例,女57例。年龄60~88岁,平均70.4岁。纳入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有头颅部手术史;②有风湿免疫性疾病;③伴有恶性肿瘤。高血压未发生过脑梗死的老年患者70例为对照组,男35例,女35例,年龄60~87岁,平均69.8岁。体检证实为健康的老年人70例为正常对照组,男34例,女36例,年龄60~80岁,平均68.0岁。3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

1.2HMGB1、YKL-40和sCD40L的检测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确诊后的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10 ml,离心后收集血清于冰箱中待检。正常对照组常规抽取空腹静脉血10 ml,离心后收集血清放在冰箱中待检。HMGB1、YKL-40和sCD40L试剂均购自安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样本均于1 w内集中检测,检测应用ELISA法。严格质量控制。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6.12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和线性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3组HMGB1、YKL-40和sCD40L表达比较 3组血清HMGB1、YKL-40和sCD40L表达差别显著(P<0.01)。见表1。

2.2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清HMGB1、YKL-40和sCD40L表达的比较 观察组HMGB1、YKL-40和sCD40L的表达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均<0.05)。见表2。

2.3观察组血清HMGB1、YKL-40和sCD40L表达的相关性 HMGB1和YKL-40(r=0.47,P=0.027 6)、HMGB1和sCD40L(r=0.49,P=0.013 0)、YKL-40和sCD40L(r=0.46,P=0.046 3)的表达均具有正相关性。

表1 3组HMGB1、YKL-40和sCD40L表达比较

表2 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清HMGB1、YKL-40和sCD40L表达的比较

3 讨 论

虽然高血压患者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可以直接引起动脉的硬化和斑块形成,但是其调节过程及相关细胞因子多种多样〔6〕。近来多项研究认为这是一种与细胞因子相关的疾病,且与遗传、神经发育、神经生长及环境因素有关〔7〕。脑组织不同程度缺血时产生的HMGB1可以有效激活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此时可以生成更多的HMGB1〔8,9〕,此种环式循环使细胞因子形成“瀑布效应”。HMGB1增多后能通过使染色质或者DNA的构型出现变化,调节转录复合物的形成,参与细胞运动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介导的炎性级联反应中〔10,11〕。YKL-40是一种新发现的炎症因子,可以由损伤或激活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缺血后的细胞分泌〔12〕。有研究认为YKL-40在组织坏死的病变发展及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13〕。CD40L是三聚体的跨膜糖蛋白,属于TNF家庭成员,可以存在于没有被激活的血小板内,并在诱发因素的作用下激活血小板〔14,15〕。研究认为循环血液中检测出的sCD40L 主要来源于血小板或活化的T 淋巴细胞,由于脑梗死急性期血液成分出现变化,多种因素均可以促进sCD40L的分泌或表达,进而有效促进E 选择素和血管黏附分子1的表达,加速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和血管功能的失调〔16,17〕。也有观点认为由于缺血的脑组织可以释放血栓素A2、白细胞三烯4、COX2 和补体等细胞成分,刺激血小板产生更多的sCD40L,并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功能的改变〔18,19〕。

本研究结果提示HMGB1、YKL-40和sCD40L高表达可以有效促进疾病的发生过程,即HMGB1、YKL-40和sCD40L高表达时不仅促进高血压的发生,也可以促进高血压患者形成脑梗死。HMGB1、YKL-40和sCD40L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由于三者均与炎性过程相关,同时也与疾病的黏附过程相关,因此三者虽然不在一个通路上,其可能通过炎性过程和黏附过程联系在一起,共同促进疾病的进展。正常情况下血清中HMGB1、YKL-40和sCD40L的含量较少,当缺血等因素作用后神经细胞损伤,胞质内的HMGB1、YKL-40和sCD40L蛋白释放到脑脊液中,进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血清中的含量增加,此时机体处于高黏附状态和高炎性激活状态下〔20,21〕。脑缺血后再灌注能诱导微循环中的炎性反应,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细胞的活化,加速一些炎性因子的分泌,使神经元坏死和神经功能缺损,促进YKL-40和sCD40L的分泌,此时的YKL-40和sCD40L处于极高的表达状态,可以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趋化、细胞的黏附和迁移,也可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重塑,使内皮的功能受到明显影响。马红玲等〔22〕认为脑梗死时伴有微循环炎性反应的出现,引起局部炎性因子的上调,局部血脑屏障破坏,当血液循环中的炎性相关因子进入梗死组织后,可以加重炎症反应,并推测YKL-40可能在梗死后血脑屏障破坏和组织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

4 参考文献

1范德义,姜 丹,董明国,等.高血压脑梗死与血浆热休克蛋白70抗体水平关系的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5):297-9.

2陶 冶,张允岭,郭蓉娟,等.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火药味瘀夹杂症与凝血因子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2):234-6.

3黄兴友.脑梗死患者HMGB1和IL-1水平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64-5.

4Park HY,Jun CD,Jeon SJ,etal.Serum YKL-40 levels correlate with infarct volume,stroke severity,and functional outcom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PLoS One,2012;7(12):e51722.

5Choudhury A,Chung I,Panja N,etal.Soluble CD40 ligand,platelet surface CD40 ligand,and total platelet CD40 ligand in atrial fibrillation:relationship to soluble P-selectin,stroke risk factors,and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J〕.Chest,2008;134(3):574-81.

6张全福,靳双荣,肖永红.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hs-CRP的关系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356-7.

7分华勇,赵雁翎,黄江兵.老年高血压并脑梗死病人血浆hs-CRP及CWF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28-30.

8刘利红.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蛋白B1、白介素-23表达水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885-6.

9姚 昕,储照虎.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2):121-2.

10祁 玲,刘 强.HMGB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学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9(11):1186-8.

11徐梅华,蔡克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和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的变化〔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2;7(5):336-8.

12Kjaergaard AD,Bojesen SE,Johansen JS,etal.Elevated plasma YKL-40 levels and ischemic strok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Ann Neurol,2010;68(5):672-80.

13黄 帆,马红玲,徐 雪.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与脑梗死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33(1):89-92.

14Lobbes MB,Lutgens E,Heeneman S,etal.Is there more than C-reactive protein and fibrinogen?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soluble CD40 ligand,interleukin-6 and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with respect to coronary and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J〕.Atherosclerosis,2006;187(1):18-25.

15张军艳,谭 军,栗延伟,等.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CD40L、IL-6、hs-CRP水平和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401-2.

16万 冰,王本鑫,孙玉萍,等.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和CRP的变化及相关性〔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3):391-2.

17刘志辉,耿建红,刘美萍,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9):802-4.

18Ferro D,Loffredo L,Polimeni L,etal.Soluble CD40 ligand predicts ischemic strok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7;27(12):2763-8.

19李清华,罗尔敏,包 红,等.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测定可溶性CD40配体、同型半胱氨酸和内皮素-1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2013;28(10):1098-9.

20Harutyunyan M,Christiansen M,Johansen JS,etal.The inflammatory biomarker YKL-40 as a new prognostic marker for all-caus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Immunobiology,2012;217(6):652-6.

21杨丽萍,张晓炜,张国华,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4):306-8.

22马红玲,黄 帆,徐 雪,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检测的临床意义〔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12-4.

猜你喜欢
迁移率炎性脑梗死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制备过程中药效组分群的整体迁移率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SiC/SiO2界面形貌对SiC MOS器件沟道迁移率的影响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16HBE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分泌的影响
基于六普数据的年龄—迁移率模型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