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肠梗阻病因中应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4-09-12 12:02娄俊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5期
关键词:放射学扫查肠梗阻

娄俊杰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 其具有病情变化快、起病急骤的特点, 若得不到及时、准确的诊断与处理, 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1]。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众多, 尽早明确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严重程度及部位, 对于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大意义[2]。多层螺旋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自被应用于肠梗阻诊断中以来, 显著提高了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水平。为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对120例肠梗阻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肠梗阻。其中男71例, 女49例, 年龄19~87岁, 平均年龄(66.9±4.7)岁, 发病时间2~13 d, 平均发病时间(3.3±1.2)d。临床症状:均有腹胀腹痛、呕吐表现,排气、停止排便94例, 有腹部手术史者4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扫查。检查仪器选用GE Brighspeed型64排螺旋CT扫描仪, 层厚、层间距均为5 mm, 从膈顶开始向下扫查, 直至耻骨联合处。做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 平扫后, 经肘静脉注入100 ml碘海醇造影剂,在注射造影剂后30、60、180 s, 分别获取不同时期的CT图像,并将获取的图像传送到配套的ADW4.2图像处理工作站中进行处理, 并以动态方式在屏幕上显示处理后的图像。找出可疑病变肠管, 并跟随其走行找到病变部位, 结合病变部位的CT表现、多平面重建等, 诊断出梗阻的程度及原因。将CT诊断出的肠梗阻病因与手术临床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CT诊断, 有113例的病因诊断结果与临床病因诊断结果相符, 诊断符合率为94.2%;CT检查对肠套叠、肠扭转、粪石或粪便引起的肠梗阻及先天性肠梗阻、肠系膜血栓的诊断符合率均达到了100.0%;对肿瘤、肠粘连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0%、95.8%;对腹部疝的诊断符合率为83.3%;对炎性病发的诊断符合率也为83.3%。详见表1。

表1 肠梗阻的临床病因诊断、CT病因诊断结果比较(n, %)

3 讨论

肠梗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外科急腹症, 有统计资料显示[3], 在所有急腹症中, 约有20%都为肠梗阻。粪石、结石、肠套叠、肠扭转、肠内疝、肠粘连、肠肿瘤等, 均可导致肠腔阻塞或狭窄, 阻断肠内容物通路, 从而引起肠梗阻。以前临床诊断肠梗阻普遍采用X线摄片方法, 但其确诊率较低,约为50%~60%, 并且X线片显示的信息较少, 无法明确地显示梗阻部位、程度, 更无法诊断梗阻病因, 临床应用的局限性较大[4]。

最近几年来, 多层螺旋CT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所具有的高密度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能够对扫查位置的解剖学形态、病灶部位进行清晰的显示, 是临床诊断肠梗阻的有效手段[5]。多层螺旋CT的扫描速度较快, 扫描层厚较薄, 分辨率高, 再将横断面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 进行动态图像显示, 有助于清楚地展示梗阻部位、程度及原因, 再结合结肠镜、结肠造影结果及临床表现,就能更为深入地了解病情, 从而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完全性梗阻患者会在梗阻上方的肠腔内聚集大量的气体、液体, 在CT扫查下对比明显, 所以一般无需应用对比剂。若为不完全梗阻, 在扫查前则需服用对比剂泛影葡胺, 增强对比效果, 以便更好地判定梗阻原因、部位。完全梗阻者,梗阻上部肠管扩张明显, 与正常肠管的分界明显;不完全梗阻者, 其肠管则无严重扩张, 或者表现为正常段与扩张段交替出现;麻痹性梗阻者, 其结肠、小肠均可见扩张积液, 但无积气。在本次研究中, 120例患者经CT检查, 对梗阻程度、梗阻有无的判定均完全正确。

本组患者经CT诊断, 有113例的病因诊断结果与临床病因诊断结果相符, 诊断符合率为94.2%;CT检查对肠套叠、肠扭转、粪石或粪便引起的肠梗阻及先天性肠梗阻、肠系膜血栓的诊断符合率均达到了100.0%。这表明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病因, 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是诊断肠梗阻的理想影像学手段, 值得推广应用。

[1]孙东辉, 张继扬, 万业达, 等.多层螺旋CT在胆石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 26(7):980-982.

[2]杨忠福, 郭旭.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 26(4):520-522, 525.

[3]缪小芬, 黄爱娜, 陆健, 等.多层螺旋CT对几种罕少见病因肠梗阻诊断的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0, 29(11):1500-1503.

[4]李文有.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附60例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9, 25(8):1146-1147, 1172.

[5]周合山, 吴最新, 刘红, 等.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20(7):1011-1013.

猜你喜欢
放射学扫查肠梗阻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1年总目次
钢板超声波自动扫查方式对探伤覆盖率的影响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TOFD检测中初始扫查面盲区高度确定方法分析
浅谈高速铁路钢轨焊缝探伤标准化作业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