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高低年级阅读策略比较研究

2014-09-12 01:19刘巍
滁州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元认知外语教学频率

刘巍

英语专业高低年级阅读策略比较研究

刘巍

本研究对高职院校英语及中外合作专业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整体阅读策略使用频率低于同类研究汇报水平,学生策略使用意识不强;三年级学生比一年级学生能更有效判断信息重要性,在注意力方面能进行较好管理。尽管如此,三年级学生在策略使用广度和频率上并未表现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与阅读水平显著相关的几项策略,学生使用频率均较低,学生的宏观理解力、推理、管理规划能力有待通过系统训练提升。

高职学生;阅读策略;阅读水平

商务英语及中外合作专业学生是高职院校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就英语水平而言,生源中虽不乏优秀学生,但整体语言基础较差,远低于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甚至是非英语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这两大专业对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如何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从而适应专业对英语能力的高要求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70年代,随着二语研究领域重心从“如何教”转移到“如何学”,学习策略的研究随之兴起并迅速发展。阅读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也是外语教学界热门研究领域之一。西方学者在阅读策略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Hosenfeld率先对二语阅读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的策略进行了比较[1]。此后许多相关研究均表明,成功学习者比不成功的阅读者能更合理有效地使用多种阅读策略,并能更有效地监控阅读过程[2-3]。针对这些成果,研究者在二语阅读领域开展策略训练的实证研究。现有研究结果均表明,阅读策略教学具有可行性,策略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及对知识的记忆[4-5]。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Cohen提出将策略培训与外语教学相融合,使其成为外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6]。

国内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虽起步晚但成果丰硕,对阅读策略的探讨基本沿循西方研究的发展轨迹。研究领域包括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阅读策略使用状况;比较成功阅读者与不成功阅读者策略使用差异[7-8];开展阅读策略训练的实证研究[9-10],这些研究结论和国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阅读策略在中国英语课堂的可教性和有效性。就研究视角而言,既有从宏观角度综合研究认知和元认知策略[11-12],也有仅研究元认知策略[13-14]。有的研究者则从微观视角研究关注某单项认知策略,如马红研究快速阅读策略[15],王瑛专门研究了词义猜测策略[16]。

由于研究对象、研究重点和手段的差异,现有研究结论不能直接应用于高职英语及合作项目专业英语教学;且在不同年级、语言水平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开展阅读策略比较研究寥寥无几。本课题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调查并了解高职学生阅读策略使用的整体情况,比较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策略使用差异,并分析阅读策略与语言水平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商务英语及中外合作专业学生阅读策略使用状况如何?2)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在阅读策略运用上表现出哪些差异?3)阅读策略与阅读水平间的相关性如何?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商务英语和中外合作专业的学生,这两大专业对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在基础英语阶段课程设置和使用教材相同。从每个专业一年级和三年级各选取两个自然班,之所以选择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比较,是因为本校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整体较差,仅探索一个年级中的高低水平差异可能不够显著。此外,新生在入学时,可能尚未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而三年级学生经历两年学习,经过四级考试和雅思考试培训,对阅读策略的了解和使用趋于系统化,稳定化。因此研究者将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推测一年级、三年级学生在策略使用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用测量工具包括阅读策略调查问卷和阅读水平测试卷。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第二部分由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组成的阅读策略。本问卷的编制依据阅读交互模式理论,以O'Malley&Chamot关于学习策略的理论为基础,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经验进行了修改。初始问卷共包含40个项目,经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后保留35个项目,包括四类元认知策略和五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具体包含主动学习、集中注意、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认知策略划分为快速阅读、推理、篇章结构、预测、词义处理五个子策略,问卷Cronbach Alpha系数为0. 916,具有较好的信度。问卷采用Likert五点计分制,1-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大多数情况不符合、基本符合、大多数情况符合到完全符合。阅读水平测试采用2012年12月份四级试卷中阅读理解部分,共40分。四级阅读分为快速阅读和深度阅读部分,深度阅读中包含主旨题、事实细节题、综合推理题、词义推测题,两部分考点覆盖了调查问卷中考察的策略。

(三)数据收集和分析

2013年10月,研究者对27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阅读水平测试。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和试卷250份,其中一年级学生118份,三年级学生132份。研究者使用SPSS对所收集数据进行了分析。首先对“阅读策略使用”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一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在阅读策略使用上的差异;利用皮尔森相关分析法分析阅读水平与阅读策略的相关性。

三、结果与讨论

(一)阅读策略使用情况

下表1列出了九类阅读策略的平均值。Oxford指出策略使用频率可以按照平均值划分,平均值大于等于3.5为高频策略,平均值在2.5-3.4为中频,低于2.5-3表明该策略使用频率较低[17]。总体来说,本次研究显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均低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汇报的水平,表明即使是高职中英语要求较高专业的学生整体水平还是较差。五类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均属于中档,其中快速阅读策略(M=3.361,SD =0.54)、词义策略(M=3.064,SD=0.886)的平均值超过了3分;其他三项策略均属于中档偏低频率,按平均值排序为预测策略>推理策略>篇章策略。四项元认知策略也均属于中档,只有集中注意(M=3.246,SD=.585)均值超过3分,其他三项均属使用频率中等偏低。

在各单项策略上,快速阅读的六个单项得分都较高,其中“带着问题寻找答案”(M=3.511,SD=0.9111),“粗略熟悉文章结构和内容”(M =3.662,SD=0.909)两项被高频使用。快速阅读策略整合了览读和略读两种技能,是阅读教学中训练较多的策略。推理策略作为较高层次的策略,只有在两个子策略上得分超过平均分3分,表明学生还不能有效使用多种线索帮助推理。预测策略的单项得分表明学生经常根据标题、段落起始句进行预测,但不善于预测文章的组织结构,也较11少去验证自己的预测。篇章策略的五个单项均值都在3分以下,刘丹丹[11]17指出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最少的是结构分析策略。学生在阅读中偏重细节的理解,难以从宏观角度对文章做出全面的理解;这也与教师课堂上重词汇语法,强调应试技巧,忽视结构分析不无关系。Grabe[18]指出,“理解篇章结是阅读理解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能够理解篇章结构的阅读者其阅读理解的能力亦更强。”尽管学生重视词汇,但词义策略仍为中频使用,主要是由于“判断词的重要性”一项上得分过低。从元认知策略的各单项策略得分看,“课外广泛阅读”得分属于低频策略(M=2.394,SD=0.943)。

表1 阅读策略的平均数和标准差(n=250)

(二)一年级与三年级学生阅读策略比较

表2 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策略使用对比

统计结果表明在猜词策略(t=-2.163,p=0.031<0.05)和集中注意(t=-2.183,p=0.030<0.05)这两大策略上,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呈现了显著性差异。这两大策略的单项策略中,“判断词汇重要性”上呈现了非常显著的差异(p=0. 004<0.01),以及标记难点上也差异明显(p=0. 016<0.05)。这表明高年级学生在注意力方面能进行较好地自我管理,有效判断信息的重要性,并将注意力集中在重要信息上。但尽管如此,经过两年基础英语的学习,两个年级学生在阅读策略使用的频率和广度上并未表现出预期中的明显差异。快速阅读、推理策略、篇章策略、预测策略、集中注意及自我监控六项策略上尽管三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一年级学生,但是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三年级学生和一年级学生在策略使用的偏好上也表现相似,五项认知策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仍然是快速阅读和猜词策略,使用最不普遍的也均为篇章策略。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深受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方式影响,习惯按照理解字词、句、段落的顺序理解文章,结果只能理解文中表面事实、局部细节,未达到对所读篇章的宏观理解,正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四项认知策略中使用较频繁的只有集中注意一项,对于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由于缺乏自主思考的机会和训练,推理能力难以提升。由于缺乏内在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仅为了应试进行阅读,导致课外阅读量少面窄,造成了阅读水平提高的障碍。

(三)阅读策略与成绩的相关性

为了探讨策略的使用与阅读水平的关系,研究者对两者进行了相关分析,列出了与阅读成绩相关系数较高的单项。

表3 阅读策略与阅读水平相关性

统计结果显示,篇章策略(P=0.019<0.05)和词义策略(P=0.040<0.05)与英语阅读成绩呈现了显著的相关性,且篇章策略中有三个单项都呈现了与阅读成绩突出的相关性。元认知策略中自我监控与自我评价两项与阅读成绩相关。各单项策略中,另有两项元认知策略的子策略呈现了与阅读成绩的相关性。能否有效利用逻辑关系从宏观角度理解篇章,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能排除生词干扰,能否规划管理自己的阅读过程,根据不同任务选择合适策略,对阅读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与英语阅读成绩密切相关。但描述统计结果却显示除词汇策略外,其他几个相关项均为学生使用频率较低的策略,这也揭示了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阅读策略运用的频率和广度上都存在问题,学生整体策略意识不强。经过两年学习及应试训练后,高年级学生在注意力管理和信息重要性判断上优于低年级学生,但是总体而言,在策略运用的数量和频率上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由于词汇量的限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多的精力放在词汇学习上;同时学生习惯按照自下而上模式进行阅读理解,注重细节辨认,缺乏运用结构策略推理策略去解读篇章的意识。作为英语要求较高专业的学生,亦缺乏内在动机和兴趣,课外阅读有限,同时缺乏正确评价阅读效果及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成为提升策略使用频率,提高阅读水平的障碍。

本研究结果对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阅读理解的过程,而不是将阅读活动当成检验阅读理解结果的手段。针对学生篇章结构理解能力弱的现状,教师应将培养宏观理解能力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策略培训提升对学生篇章结构策略意义的认识,加强学生对策略使用的频率。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课外阅读过程进行自我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Hosenfeld C.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of successful and non-successful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J].System,1977,5(2):110-123.

[2]Block E.The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readers[J].TESOL Quarterly,1986,20(3):463-494.

[3]Jimenez R,Garcia G.&Pearson P.Three children,two Languages,and strategic reading:case studies in bilingual/monolingual reading[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5,32(1):67-97.

[4]Carrell P L,Pharis B G.,&Liberto J.Metacognitive strategy training for ESL reading[J].TESOL Quarterly,1989,23(4):647-678.

[5]Pearson P D.&L.Fielding.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M].In R.Barr,M L.Kamil,P.Mosenthal &P D.Pearson(eds.).Handbook of research.Mahwah,NJ:Erlbaum,1996.

[6]Cohen A 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8.

[7]刘亦春.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英语阅读策略差异的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2(3):24-29.

[8]夏甘霖.普通工科高校新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状况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64-69.

[9]孟 悦.大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24-27.

[10]董连忠.显性与隐性阅读策略训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山东外语教学,2012(1):59-63.

[11]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J].外语界,2002(6):13-18.

[12]李晓艳.大学英语阅读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6):137-141.

[13]杨小虎,张文鹏.元认知与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213-217.

[14]潘黎萍.元认知策略在二语课堂阅读中的可教性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2006(1):49-54.

[15]马 红,林建强.快速阅读策略训练:理论与实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3):141-144.

[16]王 瑛.外语阅读水平对词义猜测影响的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6):47-50.

[17]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sbury House Publishers,1990.

[18]Grabe W.Dilemm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abilities[J].Prospect,1995,10(2):38-51.

责任编辑:李应青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ading Strategies among English Majors

Liu Wei

The research on reading strategies among students from the first and third year English and joint program majors reveals rather lower frequency of using strategies compared with other similar studies.In comparison to the first-year students,the third-year could tell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more effectively and thus managed their concentration better.Nevertheless,the differences of using strategies between them were not as significant as expected.Besides,strategie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reading proficiency level were not commonly used by students,indicating that students'macro-understanding and inferring abilities as well as management capability should be enhanced by systematic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reading strategies;reading proficiency level

G642

A

1673-1794(2014)01-0126-05

刘巍,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法及二语习得(合肥230059)。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SK2013B130);安徽经济管理学院教研项目(yjjxyj201301)

2013-10-12

猜你喜欢
元认知外语教学频率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振动与频率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无线电频率的特点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导航频率源的同步与控制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大跨人行天桥的自振频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