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视角下的历史风情画卷

2014-09-15 04:52唐冰炎
创作评谭 2014年5期

唐冰炎

以往的抗战题材小说,或气势磅礴,或血脉贲张,主人公非英雄即豪杰,谱写战火硝烟中挥洒热血的青春壮丽史诗。上世纪90年代后,当宏大叙事逐渐隐去,平凡视角下的日常叙事粉墨登场。乌安诗云的抗战题材小说《西北望》却别具匠心地用平凡视角叙述了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一、平凡视角下悠长丰富的历史画卷

在《西北望》并不太长的文本中,不足30万字的容量却汇集了上世纪40年代几乎所有大热的时代元素,如八一三淞沪会战、日军占领无锡、地下党、飞虎队、游击队、国民党军阀、辣椒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边区、延安整风……

年纪稍长的读者对这些元素耳熟能详,但《西北望》中,这段历史来自于那个年代一位平凡的投奔解放区的学生,且是在70年后以回看的视角向读者叙述的。这样的叙事方式巧妙跳出了同题材小说全知全能视角的模式,少了战火纷飞的身临其境感,但大事件旁观者的身份加上70年的时间距离,淡化的硝烟气息让故事少了高调渲染的家仇国恨情绪,多了回看历史的理性反思。

作者不仅让主人公舒静仁在70年后讲述当年的故事,还不断让叙事视角在很多事件的尾声部分实现转换,回到现实时间中叙事者“我”的角度,使历史事件的评价有了更为多重、客观、现代的立场。如28章《冰糖事件》的结尾部分,偷了小卖部里一包冰糖的小战士还是没能逃脱被枪毙的惩罚,“我”便跳出来打断了舒老的讲述,质疑“一包冰糖值得结束一个人的生命吗”?尽管在两人的讨论中,舒老再三强调八路军纪律严明是建立军民鱼水关系的关键,“我”还是表示“很难理解舒老的话,也许将来也不能理解”。这便巧妙地为读者提供了历史与现代的不同视角来关照生命的价值。

同样,在30章《排查第三者》中,在舒静仁接受了调查组组长关于坚决不能破坏人民婚姻、损坏人民利益的教育之后,和盘托出了自己的学生、军人朱智杰与已订婚的村民王小芹的私情。此时,“我”又出来对舒老的行为表示了质疑,以现代爱情婚姻观念为朱营长受到的处分鸣不平:男未婚、女未嫁,不是“嫖娼”,也不是“包二奶”,且两厢情愿,谈不上违法乱纪。

二、生动细节的情境再造

《西北望》虽以抗战为背景,但文本中正面描绘战争的情节很少,主打的是平凡视角下主人公的遭遇及几位年轻人西行旅途的见闻。这些情节的描写细腻生动,让读者能轻松地在回忆与现实中来回穿越。如第3章《亡父之痛》中,既有大殓时入棺仪式的细节,也有出殡时送葬队伍的人员构成。更为生动的情境是送葬队伍被日军阻拦后,尽管请来了亲戚、维持会会长舒钊卿疏通,家眷,尤其是女眷仍受到日军侮辱性的搜身检查,最为惊心动魄的细节是日军用刺刀乱捅棺材中的舒父遗体,亲人们痛不欲生的场面,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国难当头的平民百姓遭受的屈辱。

第10章《镇江奇遇》也有出色的情境描写。余贵生的舅舅、渔民阿发的船上生活艰苦,但一家人知足常乐。“船头是捕鱼作业区,船中间搭了个竹篾棚子,是晚上睡觉的地方,船尾算作是厨房……他老婆在后面生火做饭,炉子冒出的烟都跑进棚子里来了,呛得大家都钻出棚子,坐到船头说话去了。”朴实无华的描写营造了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息,船家的生活场景真切生动地呈现于眼前。之后出场的阿发岳父出场更为精彩,“……矮墩墩的,一脸络腮胡子,系着黑腰带,衣服敞开,露出长满胸毛的古铜色胸脯。走到他身边,当着他身后的人,更是起劲地骂道……”剽悍粗鲁的相貌俨然《范进中举》中的胡屠夫再现。

24章《西安被囚》中灌辣椒水的细节也可圈可点。以往的同题材作品中出现过多次关于老虎凳、辣椒水、电椅之类的刑讯手段,但大多缺少逼真细致的正面描写。本章中,舒静仁被特务抓捕后遭遇辣椒水的刑讯,被冷水泼醒后,意识模糊中,他看到的是“一大瓶红水和一个漏斗”,在红水全部灌入胃里后,“嗓子眼像是被火烧,连胃也被烧着了……他整个人就像是急速膨胀起来的气球,所有的管道都在向外喷射体液,喷到后来,人就像成了个空壳子,五脏六腑都去了云霄天外……”细腻生动的生命体验召唤读者感同身受主人公当年的经历。

三、民风古迹的优美画卷

《西北望》中五个年轻人一路西行,由江苏至川陕鄂边界,旅途中见识了丰富的民俗风情。第10章《镇江奇遇》中关于江苏渔村鱼王庙、鱼群朝圣、漂浮网捕鱼的神奇场面极富特色,之后阿发带领众人晚间“跳白船“更神秘壮观:压了很多石头、严重右倾的舢板在黑夜开阔的水面吸引大量的鱼自己跳入船舱,最大的一条七八斤重,令人惊叹不止。

21章《竹溪览胜》中汇集了大量川陕鄂边界的古迹与风土人情。竹山县城外的黄龙山下的铁铜寨,里面的房子全由石头垒砌,连屋顶都是取自山上的片石。相传古代住过很多工匠为兵营打造铜铁兵器而得名。寨子不远处,有一段保存完好的楚长城,舒老还滔滔不绝地介绍了楚长城的特殊材质:石灰粉与黄泥搅拌,还加入了洋桃的黏液,叫夯土城墙,千年仍坚固如石。越过开满黄灿灿天葱花的葱坪山,不远处的慈孝沟又有一段值得称道的故事:明嘉靖年间大修皇宫时,缺少珍贵楠木,当地县令遍寻四野后在此处找到,为纪念此事,留下了“采皇木摩崖题刻”。

23章《离奇失踪》中,少女阿杏丢失的镇安古城也有引人入胜的美景美食:众山环绕的骊珠山不仅秀美,还有文庙、魁星阁等古建筑,山脚下更有当地美食镇安板栗:大如鸡蛋,色艳、皮薄,肉质细腻,生食甜脆,熟食糯香……细腻生动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暂时忘却战火,恍若置身游记的世界。

四、作品缺憾解析

《西北望》的文笔朴实流畅,情节紧凑、脉络清晰,读来让人爱不释手,但也有缺憾之处。

第一,以“我”的身份插入的议论在很多时候如前所说,起到了巧妙提供多重评价视角的作用。但在有些章节中,较多的议论与直露的情绪破坏了叙事的流畅性。如14章《虎胆孤鹰》中,在湖北孝感城外目睹飞虎队的飞机坠毁后,日本人来村中搜查并训话,之后插入这样一段议论:“日军的训话矛盾百出,那架飞机分明是来炸鬼子机场的,怎能说炸中国百姓?就算是来轰炸中国百姓的,日军又为何对中国百姓格杀勿论?再说鬼子说是帮助中国建立极乐世界,可百姓分明感觉是悲惨世界?”从上下文看,这段议论有些突兀,情绪的流露也相对直白,且读者不需议论的辅助便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显然类似的议论是可以省去的。

第二,人物形象普遍不够丰满与立体。从主人公舒静仁到同行的女孩阿香、阿杏,出镜机会很多,故事也很丰富,但读后掩卷,似乎不能在眼前清晰地描画出他们的形象与性格。这与全书大多使用转述的语言有一定关系,对人物的侧面描写多,语言与心理的描写少,人物缺少与读者正面交流的机会,往往只有侧影与背影面向观众。

(《西北望》系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的“江西省优秀长篇小说征文”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