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2014-09-16 12:58马海霞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思想品德

马海霞

摘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师生共同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求异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创新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增添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 激发兴趣 优化学习方式 培养创新能力

在科学发展观的影响下,新课程改革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无论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思想品德课在基础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笔者在此就如何利用思想品德课教学,发挥学生个体的心理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这说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创新的内驱力。兴趣表现为学生的专注程度和参与程度,参与程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把漫画欣赏、寓言分析、诗歌赏析,尤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使学生参与欲望强烈,课堂氛围鲜活,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提高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师讲、学生划,划完了背、背完了考,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求教师富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教师是最好的同学

师道尊严的伦理要求,禁锢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僵化了教学氛围。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学生理所应当听教师的话,服从教师的安排。教师高高在上,不容置疑,学生附耳恭听,小心翼翼,这样的教学谈不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要求师生共同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要求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授课的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也是学生的同学。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得到肯定,人格得到尊重,才华得以发挥,情感价值得以展现,使学生在正确的自我价值评价中,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三、求异是创新的开始

好的学习方式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应该主动克服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式形成的不利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求异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求异往往是创新的开始。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是从好奇开始的,求异则是学习主动性的表现。不好奇就不会去求异,不求异就不能去创新,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正确引导和鼓励。好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以创新为鲜明特征的,创新从质疑开始,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升,教师要发挥正确的引领作用,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创新能力。

四、科技是学习的手段

科技进步为现代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加速了课堂教学由单一性向层次性、平面式向立体式教学的转化。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大大丰富了课堂信息和增大了课堂容量,使教学具有了感染力和吸引力,使知识由抽象化变为形象化,学生的思维也随着教学情境的层层展开而步步深入,其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现代科技在为我们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对教师也具有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还应具有指导学生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搜集资料开拓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五、实践是创新的途径

知识是实践的积累,也是对实践的指导,尤其思想品德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需要不断修正和补充,脱离开社会实践去谈创新,显然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例如,在讲“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可让学生以记者身份对全班同学做一次民意调查,谈谈自己有没有上当受骗的消费经历;可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列举一些“李逵和李鬼”的案例,这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他们感兴趣的一些话题,在增添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使学生增长了生活经验和法律知识。教师再从生活中的表象引申到知识和法律层面,让学生谈谈感受,最后引导回答提出解决办法等等。实践是印证结论最好的办法,是提高创新能力最好的途径。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适应教改发展的潮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结合思想品德课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真正贯彻新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努力突出教学的常态性,把握教学的思维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彰显课堂的时代性,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把体现时代特征的创新理论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构建和谐性,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逐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马琳.创建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课堂[J].学理论,2010(22).

[2]关文庆.运用多媒体.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8).

[3]刘劲松.浅谈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利与弊[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

[4]李兴英.信息技术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初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Z1).

[6]于文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学周刊,2010(15).

[7]邝敏慧.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1).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思想品德
饮食文化与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