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

2014-09-16 09:13晏廷念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短暂性源性脑缺血

晏廷念

四川隆昌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隆昌 64215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相应脑供应区局灶性缺血以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文献[1]称,TIA 1周内卒中的发生率为4%~10%,3个月内卒中的发生率为20%~40%,但有报道[2]称其复发和脑卒中的发生率仍为10%~20%。近年来,低分子肝素被用作AIS在临床效果显著,本文探讨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源性TIA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06—2013-06我院110例动脉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5例,男34例,女21例;年龄34~86岁,平均(65.7±9.4)岁;并发症:糖尿病4例,高血压13例,冠心病8例。观察组55例,男35例,女20例;年龄35~85岁,平均(64.9±9.7)岁;并发症:糖尿病6例,高血压15例,冠心病10例。2组性别、年龄、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1)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学会会议通过的TIA的诊断标准;(2)均经头颅CT、MRI等检查无明显病灶,均经心电图等辅助检查排除心源性栓塞性TIA。排除明显出凝血功能障碍、近期有重大手术史、消化道出血、溃疡、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2组均予以常规的治疗方法,如营养神经细胞,改善血液循环等,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对症治疗,服用降压、降糖等药物,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湖南金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971)首剂300 mg嚼服,第2天开始100mg口服,每晚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299)500U脐周皮下注射,q2h。2组均使用1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在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头颅CT/MRI等。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标准和疗效评定[4]速效:治疗时间<24h停止发作;显效:为治疗3d内停止发作;有效:治疗1周内停止发作;无效:治疗1周后仍继续发发展。另外,结合文献进行ABCD3评分,总分9分,分别由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双重病史作为评分点,前3者为0分和1分,后3者分成0分和2分。其中0~3分为低危,4~5分为中危,6~9分为高危。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将调查统计的内容作为变量,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效果比较 2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效果比较 [n(%)]

2.2 2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 2组ABCD3评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TIA停止发作时间和脑梗死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ABCD3指标变化比较 [n(%)]

2.3 2组治疗后凝血等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表3可见,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PT、APTT和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4例注射部位轻微瘀斑,无明显出血、皮疹、过敏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好转,发生率为7.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

表3 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

项目 对照组(n=55) 观察组(n=55)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PLT(×109/L) 205.35±57.53 192.63±51.24 203.48±56.83 191.94±52.47 PT(s) 11.38±2.06 11.82±2.13 11.41±2.11 11.94±2.27 APTT(s) 24.87±3.68 25.11±4.59 24.55±3.63 24.98±5.01

3 讨论

TIA作为脑梗死的预警信号,发病机制目前有很多假说,如微栓塞学说、血流动力学说、炎症学说、盗血综合征学说等,其中大多数人主张微栓塞型和血流动力学学说。抗凝治疗是TIA的主要治疗措施,而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建议TIA患者首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但抗凝药物治疗仅建议在伴有房颤和冠心病的基础上使用,不作为常规治疗。但适当的抗凝药物有助于降低TIA的进展演变。

阿司匹林是目前为止最广泛、最经济的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研究[5]指出,卒中或TIA使用该药物后卒中的发生率降低37.6%,且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而低分子肝素是在普通肝素的基础上经过解聚并获得分子量较小的片段后得到的一种药物,其和普通肝素比较有半衰期长、抗凝作用明显的效果。结合报道[7]认为,低分子肝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显著的抗因子Xa活性的作用;(2)有促进纤溶作用,对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和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有很大的作用;(3)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的作用而不干扰血管内皮细胞的其他功能,安全性高;(4)半衰期长,对血小板影响性低,出血等并发症低,一般无需监测抗凝活性,患者的依从性高。这与相关报道[8]相符。

研究[8]指出,低分子肝素使用后和单纯应用阿司匹林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分析相关的原因,笔者认为和临床效果的评定标准不一、未对患者进行ABCD3评分的分级、未区别动脉源性和心源性TIA等有关,故本次研究中仅是针对动脉源性的TIA患者。结合报道[10]内容,我们认为,对所有TIA患者要进行ABCD3评分,因为该评分能早期预测脑卒中的风险性,对于中高危动脉源性TIA患者,或常规药物不能很好终止TIA发生的患者,早期加大低分子肝素的使用量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和其他抗凝剂比较有使用方便、作用快、疗效好、不良反应低等优势,虽有不同的看法,但临床效果显著,建议在对TIA患者进行ABCD3评分后采用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

[1] 魏润新,朱丽皎,王维忠,等 .对132例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19(2):162-164.

[2] 曹宝新 .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10,21(3):196-197.

[3] 欧阳毅 .低分子肝素钠对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微栓子的干预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26(z1):229-230.

[4] 连佛彦,石正洪 .低分子肝素对照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和安全性的 Meta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5):19-22.

[5] 靳燕宾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4(7):630-630.

[6] 陈金喜,沈杰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8):71-72.

[7] 黄伟雄 .低分子肝素钙与拜阿司匹灵治疗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1,24(12):2 160-2 161.

[8] 王耀光,张庆元 .阿司匹林加用低分子肝素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的近期复发[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15(5):490-493.

[9] 黄卫东,林样欢,李东海,等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1,11(10):903-904.

猜你喜欢
短暂性源性脑缺血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过去进行时考点梳理一表清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颅外血管事件及脑卒中复发相关性研究
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