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中风阴虚风动型疗效观察

2014-09-16 09:13李录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川楝子风动后遗症

李录山

河南林州市中医院中医内科 林州 456550

笔者选择2010-01—2012-12我院脑病科收治的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68例,其中34例采用镇肝熄风汤中医饮片口服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脑病科收治的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5~73岁,平均52.4岁;发病时间最短2 h,最长16h,平均7.9h。对照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32~71岁,平均51.6岁;发病时间最短3h,最长13h,平均7.2h。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依据: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甚则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细数[1];发病在24h以内;经头颅CT或MRI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排除标准:发病时间>2周的患者;既往有精神或意识障碍的患者;头颅CT示颅内出血;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危重疾病。

1.3 治疗方法 2组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指导外,观察组加用镇肝熄风汤中医饮片口服治疗,镇肝熄风汤主以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为法,其中药物组成:白芍15g,天冬12g,玄参12g,枸杞子12g,生龙骨10 g(先煎),生牡蛎15g(先煎),生龟板15g(先煎),代赭石30 g(先煎),怀牛膝30g,当归12g,天麻12g,钩藤15g,生麦芽6g,川楝子6g,甘草6g;若痰热较重,舌苔黄腻,脉洪大,恶心,加竹沥、胆南星、贝母;若肝火偏胜,心中烦热,加栀子、黄芩;若头痛较重,加羚羊角、夏谷草[2]。上述药物,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 显效:言语、肢体活动等功能恢复正常,无中风后遗症;好转:言语、肢体活动等功能恢复较前明显好转,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有轻度后遗症;无效:言语、肢体活动等功能恢复较差,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中风后遗症明显。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2组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而对照组79.41%,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中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该病症病位在心脑,与肝肾相关,多见于老年人,多因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气血不足等诱因所致[3]。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脑失所养而发病,轻者中经络,重者中脏腑,中经络一般化痰通络、平肝熄风,而中脏腑则以通腑泄热为法,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镇肝熄风汤主以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为法,中药物组成:白芍、天冬、玄参、枸杞子、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代赭石、怀牛膝、当归、天麻、钩藤、生麦芽、川楝子、甘草;方中白芍、玄参、天冬、枸杞子滋阴柔肝熄风;牛膝引血下行,并与当归共奏活血化瘀之力;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代赭石、龟板、牡蛎、龙骨镇肝潜阳熄风;麦芽疏通肝气,川楝子以清泄肝阳,使肝脏阴阳调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之效,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4]。

综上所述,镇肝熄风汤在辅助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具有独特的中医优势,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中风后遗症,值得临床应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02.

[2] 吴晓慧,平启年 .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10(9):59-60.

[3] 沈艳莉,吴俊,何力 .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脑梗死眩晕40例[J].中国临床医生,2008,10(9):231-232.

[4] 邓根飞 .活血利水方药治疗中风76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10(7):56-57.

猜你喜欢
川楝子风动后遗症
川楝子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春天的“后遗症”
枯叶蝶(外一首)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波动性高血压之“风动”“痰结”思辨与论治
绞股蓝水提醇沉液抗川楝子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川楝子治病验方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