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穿刺引流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4-09-16 09:13张林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基底节引流术血肿

张林山

贵州三穗县人民医院内科 三穗 556500

基底节脑出血具有高致残率、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等特征,选择正确的早期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1]。我院53例基底区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6例2010-01—2013-0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基底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53例,男32例,女21例,平均年龄64.1岁;高血压史35例,长期饮酒史49例;伴心脏病和糖尿病46例。对照组53例,男37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岁;高血压史45例,长期饮酒史42例;伴心脏病和糖尿病38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血压控制、脑水肿控制、水电解质调节以及应激性溃疡预防等对症治疗。治疗组手术方法:根据CT进行三维立体定位,依照患者头部CT基线与最大层面血肿的距离,血肿中心头皮附近为穿刺点,避开患者大脑功能区和大血管侧裂静脉,并进行常规性铺巾、消毒、局部麻醉[2],将患者硬脑膜锥破后,将圆钝头引流管插入血肿边缘,用注射器(5mL)抽取的同时转动引流管,并逐渐深入,直到深入血肿中心,将1/3血肿抽吸后,停止抽吸[3]。将引流管固定住,包扎伤口,与外引流器连接,观察2h,如果病人意识减轻或无明显变化,向血肿腔缓慢注射含4mL 0.9%氯化钠溶液的尿激酶(4×104U)。引流管夹闭2~4h,2~4次/d。术后行头颅CT复查。通常在患者血肿基本清除4~6d后,将引流管拔除。此外,对于那些血肿前后径太大的患者,迅速抽吸血肿,穿刺时可选择多个靶点置管引流[4]。微创穿刺引流后,调整血压。通常情况下不需使用脱水剂预防上消化道、全身感染,积极控制各种并发症[5]。

2 结果

术后1~2d,治疗组43例患者肌力得到改善,42例昏迷患者术后短期内清醒。血肿清除情况:依据患者CT复查血肿缩小及抽血量情况计算清除率。术后第1天的清除率20%~40%,第3天50%~70%,第6天80%~90%。治疗组8例(15.1%)死亡,而对照组26例(49.1%)死亡,对照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患者恢复情况分为5个等级,ADL1:患者身体完全恢复,能够独立正常生活与工作;ADL2:患者生活可以自理;ADL3:患者生活需要旁人帮助,行走时需要拐杖;ADL4:患者卧床,无法起立,意识较清楚;ADL5:患者处于植物生存状况。随访半年,对照组中ADL1 7例(13.2%),ADL2 11例(20.8%),ADL3 15例(28.3%),ADL4 7例(13.2%),ADL5 13例(24.5%);治疗组中 ADL1 21例(41.2%),ADL2 15例(29.4%),ADL3 8例(15.3%),ADL4 4例(9.4%),ADL5 2例(4.7%)。另外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出血量达到40mL,在13~15d的保守治疗后,临时改为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表1)。

表1 术后2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肿吸收时间、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比 ()

表1 术后2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肿吸收时间、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比 ()

组别 n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血肿吸收时间(d)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53 97.11±3.44 5.9±0.5 7.51±3.15对照组治疗组53 81.59±2.51 7.94±1.15 11.35±6.93

3 讨论

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致残率高、起病急以及致死率高等特点,尤其是在急性期患者出现大量脑出血,由于血肿迅速膨大,伴随颅内压逐渐上升,导致附近脑组织受到压迫而出现移位现象,枕骨大孔和小脑幕切迹堵塞,造成脑脊液通路不畅,加速患者颅内压上升,造成脑干受压,患者在很短时间内死亡[6]。基底节区脑出血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血肿较小的患者,保守治疗能起到一定效果。而血肿过大患者,致死率已经达到100%,有的甚至由于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神经功能严重损伤,患者遗留后遗症。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分为3种:立体定向抽吸血肿穿刺引流术、开颅骨瓣清除颅内血肿术以及小骨窗清除血肿术。其中,开颅手术具有并发症多、创伤大的特点,清除血肿过程中易导致患者脑部再次损伤。

本组53例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手术时间短,费用低,操作简单。整个手术仅有0.3cm的伤口,而且只需对患者局部麻醉,所以对患者脑部的损伤非常小。通过人工引流与抽吸,再用具有降解作用的尿激酶进行血肿液化,能够彻底、迅速清除患者颅内血肿[7-8]。因此,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较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1] Auer LM,Deinsberg W,Nederkorn K,et al.Endoscopic surgery versus medical treatment for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cerebral hematoma:a randomized study[J].Neurosurg,2009,70(4):530-535.

[2] 张志英,纪爱芹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6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24-25.

[3] 邹慧娟,王金新 .应用立A.N-预防高N-if,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再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3):102-103.

[4] 李毓生,赵艳,杨成宝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与适应证的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2):225-227.

[5] 杜勇健,张桂兰,王华 .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血肿[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6(3):175-177.

[6] 朱毅,李厚泽,韩世福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实验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12(4):216-217.

[7] 张悦柯,韩先起,綦玉洁,等.CT立体定向脑内血肿置管引流术抢救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探讨[J].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15(10):634-635.

[8] 周汉成,李杰,陈俊莲.CT引导下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32-34.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引流术血肿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运动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影响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